为什么你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

文摘   教育   2024-05-01 11:25   海南  

井老师

读完约需要

6
分钟

文末可留言

首先,请注意本文的标题,我在通过问“为什么”的方式,将“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的观点注入你的脑中。这种洗脑方式我在以前的文章专门谈过,本文就不再赘述。

既然我敢大大方方地谈及这种方式,我肯定不担心你会说我是在洗脑。事实上,我在公众号的欢迎辞中也曾提醒订阅的读者:请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我说的一切。

为什么你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

第一,我就是这样的家长,从不让孩子考满分。这里的“让”是“期望”的意思,而不是“禁止”,并不是说如果孩子考了满分我就把他揍一顿。

判断一个东西好不好,不要看主张的人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这就像如何看待那些卖货的,不论他说产品多么好,你就看他自己用不用,给不给他的家人用。再比如那些爱国的,不论他们嘴上有多爱,你就看他们和他们的家属有没有长期在国外生活,有没有在国外置办房产,有没有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

所以,即便是用这种“注入式洗脑”的方式来推荐这种“满分观”,我也是有底气的。我坚信如此。

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坚信,以至于形成了一种观念呢?

接下来,自然是要分析让孩子考满分的坏处,以及不这样做的好处。

首先,你要分得清你和孩子是不同的主体。

对于“你应该让(期望)孩子考满分”这样的表达中,那个促使孩子考满分的主体是“你”,而不是“孩子”。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即使你不期望孩子考满分,也并不会妨碍孩子自己追求满分。当孩子追求满分的时候,那是他的自主行为,而不是外界的期望使然。

分得清主体,则意味着你明白学习是谁的事,从而明白在学习这件事上,家长与孩子这一关系中各自的责任和界限是什么。

简言之,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想不想考满分是他的事。当他想考满分时,这是内在的动力,而你期望他考满分,则是外在的压力。这两种力量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外部压力虽不是一无是处,这世界也不可能存在一个毫无外在压力的社会,比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在压力。必要的外在压力也是一种锻炼。但是,若总是让孩子处于要考满分、一题都不能错的压力之中,谁能受得了呢?

若是你的领导或老板,要求你事事做到完美,一点错都不出,你受得了吗?成人是从孩子走过来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不但忘记了童年,也没有同理心。

所以,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首先是给孩子减压,呵护他的身心健康,帮助他应对外界的压力。

其次,让孩子追求满分是不理智的行为。

我和小吴同学是这么说的:你若是考到了95(满分是100),我就认为你是得了满分 —— 对于爸爸来说,你能得到95分就很好了。

—— 如果你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更聪明一些,你们的追求更高一些,不妨定到98,但不要是99。

99几乎和100无异,容错的空间极小。如果你认同“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的观点,那不妨再认同一次,98是上限。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该追求考满分。请注意,这句话我与对家长说的不同,我加了限制条件,强调了是“在小学、中学阶段”,这个时间段可以延长至高中、甚至是大学,以是否找到了人生目标而定。如果已经找到了人生目标,那这个时间段就要缩短,否则,就应该延长。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在他未找到人生目标之前就喜欢追求满分,这种追求未必是好事。这是基于成本和收益来考虑的。

一个孩子通过努力,将成绩从60分段提升到70分段,从70分段到80分段,再从80分段到90分段,这个提升是越到后面越难的。以我个人的体会和观察,从60分左右提升到85分,是很容易的,一旦到了95分,往上每提一分,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98分了,想考100分,那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我这里所说的分数,是指长时间维持在某一个分数或分数段)

所以,越到高分段,每提高1分,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很大的;而在低分段,别说提高1分了,就是提高10分都是很容易的。显然,二者相较,投入的时间成本获得的分数收益是不相称的。在低分段的时间投入更划得来。与其为了最后的几分死磕,不如将花在提升这几分上的时间精力,去做点其他的事。

以前,我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见识的广度优先于深度,年轻时应该多尝试不同的东西;现在,我的基本观点没变,但有了更为“精准”的想法,不再是以年龄来区分,而是以当事人是否确定了人生目标而定,毕竟,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成。在你人生目标没有定,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时,就应该在不同的领域多做尝试,一旦找到了目标,则应该在相应的领域深耕,届时,深度就要优先于广度,让自身的精力聚焦于某个领域。

说了以上这些,我知道会遇到这种读者 —— 互联网上会有这种人(还可能是老师) —— 他们会讥笑,甚至不辞辛苦地前来留言:不就是你家孩子考不了满分吗,尽扯这些没用的……

我无意与他们纠缠,而是一股脑地承认他们说得对。但对于那些用心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我得继续论证我的观点。

第三,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这颗心每一个孩子都有(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但有的人后来彻底地怂了,服了)。

这次期中考试,小吴同学很可能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满分。

期中考试那天,他上午考完试,我接到他时他就和我说:“爸爸,这次我英语很可能考100分的。我这次不但检查了,还检查出错误了。”他很开心,blablabla地说他怎么检查出错误的,不但检查出答题卡有画错的,还有一道阅读理解题,原来他拿不准,但检查时仔细斟酌考虑后,更改了答案。他还说,那道题很多同学都拿不准,大家考完对了答案,他应该是改对了。

我说:“哇,那要恭喜你哟。你要是考了100,我肯定也很开心的。不过,我现在就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在流程上改进你的做法。知道了检查和复核的重要性,这很好!”

大半年前有次测验,英语老师和我说起了小吴同学的学习情况,说他的成绩下降了,提醒我注意。小吴同学通常能考90分以上,但那次好像才考了六七十分。那次测验,小吴同学一拿到成绩和试卷就和我“诉苦”,很是懊丧,他将答题卡填错了,其实能得90多分的。我就和老师反馈我知道的情形,特别提了一句:这种教训来得早比来得晚好,还是值得庆幸的。老师也很认同。我见老师很关心孩子,便又多说了一些小吴同学在家的情形,那阵是让他朗读《美国语文1》,我就将他读的书本的进展拍照,发给了老师,又说了我们在家的做法。老师大概是知道了我们很重视英语,从没有因为我们没在班级群内搞英语朗读打卡而找过我们。在我看来,学习就是小吴的课业,是需要他自主完成的,我们只是辅助者,是提供帮助的人。

我原本以为,他已经汲取了那次填错答题卡的教训,没想到大半年之后,依然有填错答题卡的情形发生,但也感到很欣慰,他终于愿意检查他的“作品”了,要知道,他以前做完作业就往书包里一塞,自己不检查,还不让家长看的。

“爸爸,你知道这次我为什么检查试卷吗?因为我想比DYN考得高一些。每次她都比我高一两分,这次我想超过她。”小吴同学说的是同桌。

我听完哈哈大笑:“原来是这样啊。如果她也考了满分,你不就超不过吗?呵呵。你要是真能超过她,你肯定很开心。不过,我最开心的是,你现在知道从流程上改进来保证你的成绩了。懂得了这一点,我就认为你这次考的是满分。我刚忙去了,中午还没有做饭呢,正好请你吃个肯德基,庆祝一下你改进了流程!”小吴同学欢呼雀跃。

综上所述,为什么你不应该让孩子考满分?

  1.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期望搞成了外在的压力,而是要让他找到内在的动力。不期望他考满分能给他减压,呵护他的身心健康。

  2. 追求满分是不经济的。特别是为了提高最后几分,会耗费孩子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这种投入和产出比是不划算的,尤其是在孩子的人生目标没有确立之前,应该是广度优先于深度,与其让孩子死磕最后几分而得到满分,倒不如让他们将这些时间精力用在其他的事物上,多尝试新东西。

  3. 你不让孩子追求满分,这并不会妨碍孩子自己去追求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成为冠军的心。你需要做的是帮他拿到95分,进入良性循环,剩下的5分他自然会去想办法。

上一篇文章已经说到,“与其奔着分数去,不妨奔着能力去”。我们应该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而分数只是能力提升后的副产品,不应该本末倒置。本文虽然以分数说事,但都是以前文的观点为前提,或者说,本文是如何看待分数的补充 —— 针对“满分”这种特别情况。

人生就是这样,总难圆满,总难得到满分。我们的父辈总是只能送我们一程,剩下的路得自己走。他们将我带到了95分的阶段,我已经很是感谢了,剩下的5分,即使拿不下,我也要尽力地够一够。

而如今的我,已为人父,若是能够帮小吴同学拿下95分,那也将是我的满分,怎么着也要试一试的。


推荐阅读:

👉 1. 致小读者(之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 2. 上学如当官,都是高危“职业”

👉 3. 观察者

👉 4. 小心了,一些人以这种方式将观点注入你的脑子


井蛙惊梦人
井中观天,待水满而出,或顺桶而上。无以为乐,唯读书自鸣,但求得意处惊扰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