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上旬刊(第13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情境创设、时间转移、情感渗透和思维创新方面的不足,也可以给语文课堂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完整知识架构和操作技能,无法熟练使用各类教学软件和教具,也无法跟上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都进一步限制了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操作技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需要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
(一)提高学习效率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二)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方言和口音,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文化认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化遗产和名人事迹,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核心素养;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由此可见,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三)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为教学内容添加互动元素,如游戏、问答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部分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固化
1.缺乏教学设计
部分课件制作者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复制粘贴到课件中,缺乏教学设计和思考,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2.图片和视频素材不合适
部分课件制作者在选择图片和视频素材时,没有考虑到其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适宜性,导致课件效果不佳。
3.信息量过大或过小
部分课件制作者在制作课件时,信息量过大或过小,让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无法吸收。
4.语言表达不清晰
部分课件制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令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5.缺乏互动性
部分课件制作者只是将教材内容呈现在课件中,缺乏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设计不美观
部分课件制作者在设计方面存在问题,课件外观不美观,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7.技术操作不熟练
部分课件制作者对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不熟练,课件制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技术故障。
(二)教学主次不分
技术工具的使用已成为部分教师教学的重点,容易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学内容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条件,教学效果受到限制;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教学效果难以被评估和改进。
(三)信息筛选能力不足
部分小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无法准确地获取、筛选和利用教学资源,也无法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评估和选择,更无法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进行有效指导与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课件制作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具有互动性的课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方法掌握
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如PPT、视频制作软件、音频编辑软件等,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信息筛选
教师需要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即能够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等,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学生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能积极思考和探究;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即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从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如图像、声音、视频等,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重视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即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即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体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主和自由[2]。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为例。一是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如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二是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以便更好地展示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源,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三是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四是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例如,在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火烧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合理把握应用时机
1.开始阶段
在课堂开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动画。
2.讲解阶段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来展示文字、图片、图表等,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3.练习阶段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提供更加丰富的练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课本、电子练习册等,或者提供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
4.总结阶段
在课堂结束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重点知识点、提供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源等。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手段之一,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把握应用时机,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3]。
(四)科学创新教学模式
1.电影教学模式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电影,如动画片、儿童电影等,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观看电影前,教师可以先介绍电影的背景、主题、人物等,让学生对电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观看电影时,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不断加深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对电影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2.听书教学模式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读物,如童话、寓言、小说等,让学生在听书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在听书前,教师可以先介绍读物的背景、主题、人物等,让学生对读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听书时,教师可以适时停顿,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不断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听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对读物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作者系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中心小学教师)
注:[1]杨夫贺,肖文.多媒体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2020(40):127.
[2]宋雪春.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及实践[J].学周刊,2022(10):140-142.
[3]张丽娟,梁伟丽,刘庆义,等.“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