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课题:本文系2021年金沙县化觉镇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思想方法在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JKT202107)研究成果
对于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抽象且逻辑严谨的数学学科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低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吸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既源自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数学既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规律中总结出来,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本学科之一,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但是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理解消化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教师想要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逻辑,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的事物,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而激发他们发表观点、思考解题思路的意愿。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这些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拿出学生们都喜欢的糖果来模拟学生在小卖部购买食品的情景,然后进行提问:“同学们,老师现在手里有三包糖果,每包两块钱,请问若是全部买下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学生很快就能答出来:“一共要花3x2=6元。”这时老师再追问:“如果再加上一包糖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这时有些学生会说:“一共要花4x2=8元”,而有一些比较灵活的学生会说:“直接用刚才得到的钱加上多出来的一包就行了,就是3x2+2=8元。”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提问:“刚才这个同学的解题思路比较新颖,那么按他的思路来,多买一包可以从原来的算式中加上一包的钱,那么如果少买一包,需要花多少钱呢?”这时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思路,用刚刚三包糖的算式减去一包糖的价格:“3x2-2=4元。”这样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具象化为学生最为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的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对抗或竞赛的方式,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或者投影仪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出图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予小组相同的学习任务,让彼此形成竞争关系,最后来看学习的最终成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踊跃讨论和发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以及融入竞争机制的方式、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发展[1]。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实际操作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尝试,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困惑等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会面对各种困难,教师要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利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数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比如,对于加法题和减法题,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例如,利用具体的教具和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感知。在教授数量关系时,运用小棒或其他具体的教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摆放小棒等实际操作,加强对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例如给学生出一道题“某学校绿化带翻新,现在需要在绿化带原本的那棵梧桐树左右两边各种上三棵小树,请问种完后一共有多少棵树?”这时可能有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左边三棵,右边三棵,加起来一共六棵。” 这时教师不要急着指出学生的错误,可以动手用小棒做一个演示。用一根粗一点的小棒当做中心的梧桐树,左右两边用细一些的小棒各自摆上三根,最后让学生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多少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的所在,也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实际内涵。
利用具体的实例和教具帮助学生加强感知,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听读结合
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常常面临审题困难和读题困难,造成解题出现错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题困难,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听读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范读、带读和领读等形式,深化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通过听读结合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增加识字量和自行读题能力,从而提高解题效率。针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逐步引导学生独立读题。在学生具备了自主读题的能力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意愿。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互相复述和讨论,通过听取他人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教师还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解题困难,逐步提高解题水平。
通过听读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效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同伴间的合作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共同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借助数学绘本辅助教学
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存在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空间想象力不够以及抽象思维匮乏等特点,一些看起来简单易懂的低学段几何图形教学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困难且复杂的,这部分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数学题目时往往会缺乏足够的真实感受以及实际的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思维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问题拆解、细化,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绘本来辅助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主动挖掘或创编与几何图形相关的数学绘本,利用绘本生动形象地呈现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数学绘本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阅读和欣赏绘本,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和难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方式和策略进行实施[2]。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多参与图书角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共读或互读。通过与同学们的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数学绘本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绘本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通过合理运用数学绘本辅助几何图形教学,教师可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六、强调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是学习而没有思考的话,就不能明白知识的真正含义,而在学习过后对之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则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思考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归纳和概括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确保每一步都能够清晰、有逻辑地展开。在解题结束后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回顾整个解题过程,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方式和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回忆感官印象,回顾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从而深化对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需要明确反思的目的,即帮助学生从解题过程中获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并在未来的学习中运用到新的问题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解题策略的优缺点,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解题时考虑不周详或存在纰漏的地方,并且明确下一次解题时需要规避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复盘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总结和归纳解题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复盘发现解题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通过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强调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解决问题的教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个浩大的课题之中寻求基本的教学规律以及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会学生学习与运用,充分发挥和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逻辑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者系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化觉镇柏坪小学教师)
注:[1]龙霞.小学低段数学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2(12):130-132.
[2]徐亚楠.儿童哲学视角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2.
[3]姜秀芹.浅谈小学数学低学段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23(0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