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文摘   2024-11-16 09:00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课题: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新高考新评价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SGH23Y1855)研究成果

高考综合改革体现了全新的人才教育观,为高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并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积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难

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练习,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对教学氛围的营造。部分学生和教师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成绩提高方面,使得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校本课程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有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可以选择,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数学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习的需要[1]。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探索和挖掘,并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展示,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一些更复杂的知识,使问题简单化得以实现,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系统性,让头脑中的知识也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概念与性质”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微课视频对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表示等进行详细讲解。其次,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表示等分别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整合,并形成一系列的微专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地对函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针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这些难以理解的图形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上述各种图形,实现它们之间的转换,制作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案,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化解在教案中,使得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深刻印象。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经典练习题和变式题整理成校本作业,并制作成电子版供学生打印,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确保教学有效开展,需要将小组合作机制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因此,教师可以在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通过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给学生布置对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分享经验,而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时共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和方法中获得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例如,教师在探索“随机抽样”校本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对某一家商店当中的一批面包进行卫生达标检验,这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确定问题,即如何确定检验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带着问题学习随机抽样的方法,让学生有互动、有参与、有沟通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取长补短。最后再让小组学生将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顺应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

又如,教师在讲解“复数的概念”知识时,需要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过的x2+1=0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自然数集到实数集的扩充过程,能够对实数集做适当扩充等。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让小组来对需要学习的知识展开探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提升小组整体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拓展校本课程内容,保证校本课程有效性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单一的课程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需要教师对课本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3]。教师需要引入丰富的校本课程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对校本课程进行探究,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校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对校本课程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制作相应的柱、锥以及球的结构模型,体验大量的空间实物模型。让他们能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柱体、椎体、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而将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不断增强他们的知识集成和总结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

又如,教师在给学生拓展“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比”校本课程知识时,可以展示作品《蒙娜丽莎》,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黄金比例,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拓展校本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是与生活有着很密切的一门课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数学[4]。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将“校本课程”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带领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事物发展过程来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有趣化、平时化,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对三角函数进行数学建模,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学生认知思维相关的素材并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减轻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陌生感,比如说可以圆形的月饼进行表示,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对三角函数知识进行理解,丰富校本课程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应用弯曲的河道或弯曲的马路来表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建模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更易于学生接受相关数学知识。

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计”校本课程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或者物品作为数量单位的基数进行计算,并设计统计图表,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兴趣,以更好地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引入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时,只是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学科组,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为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是个体差异的具体体现,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5]。因此,教师在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对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数学学习资源与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研究当中,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导数的相关知识时,要注意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导数的简单表达形式即可,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带领他们研究有难度的知识,增加校本课程的难度,进而拓展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知识时,就可以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引导不同需求的学生来搜集相关的圆锥模型,探索它的特点和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程的教育质量。

(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在高考综合改革视域下对数学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还需要对教学的结果加以重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化渠道进行构建,并对反馈结果加以合理利用,逐渐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高考当中,以此确保开发的有效性以及持续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校本课程知识讲解后,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点评,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评价的主题,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习当中的问题,进而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真正有效推动数学课堂品质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时,需要引入生活中的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完成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判断形式,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又或是从学生知识掌握、学习过程、与他人交流等方面展开评估,指出学生学习当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积极开展“评价大会”,将自己的想法积极表达出来,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衍生产物,其目的是通过具备趣味性、探究性、个性化等多元化特点的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校本课程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促使数学校本课程顺利开展与实施。(作者系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教师)

注:[1]陈志恩.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J].教师,2023(15):36-38.

[2]杨瑞强.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践[J].中学数学杂志,2023(03):13-16.

[3]张清芬.以校本课程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升[J].亚太教育,2021(23):53-55.

[4]谢雪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28):137-138.

[5]吴福周,王伟.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97):67-68.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