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郴州市第六中学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每个年级有26—28个班、学生约1400人、教师约70人,一个年级相当于一所中小型学校。传统的“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四级管理体系,因体量大易产生管理松散、质量粗糙、效果欠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学校开始探究大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的年级治理和运行机制问题,“基于学业质量的班际成长共同体增值评价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一项成功的改革案例。
一、相关概念界定
基于学业质量的班际成长共同体增值评价管理模式,是基于学校大规模(每个年级班级数超过20个)体系,在“年级—班级”之间增加班际成长共同体,将学校管理模式变为“学校—年级—共同体—班级—学生”五级管理模式,以学业质量的增值评价为主要助推力,提升年级管理效率,达到年级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
班际成长共同体,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民主、协作、互动为原则,由一定数量的班级学习、成长参与者(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学生)组成,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增值评价,以达成“共建共享共成长”而建立的班际协作集体。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评价管理,主要指标是按学生学业质量全AB率增值、总均分增值和班级平均排名增值总和的高低排序给予积分,依据积分分值高低及积分变化进行评价。
二、实施计划与操作过程
1.实施计划
这一管理模式改革以“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于2021年率先在九年级试行一年,2022年,在总结试点经验、修正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开始在全校推广运用。2023年,学校“‘班际成长共同体’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标志着这一管理模式正式进入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阶段。
2.主要操作过程
一是构建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共同体团队。学校将每届大规模年级拆分组建成4—5个共同体。共同体的组建需考虑班级教室位置的远近,综合考量各班的自愿性、平衡性、互补性、协作性、机动性等,还要兼顾领头班、特长班、潜力股、被动者的比例。如七年级的“雏鹰奇迹”共同体,由5个班级组成,班级在同一楼层,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班主任、两位骨干班主任和两位年轻班主任组成。其中,资深班主任担任团队长,该班级担任领头班角色;两位骨干班主任,一位带特长班,一位带提升班;两位年轻班主任作为潜力股学习培养。此外,班主任配备还应考虑学科和性别等情况,尽量让共同体成员共同协作,优势互补。
二是形成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管理模式。学校形成校级、年级和共同体的三级团队教师管理模式,以实现学校、年级统一管理和共同体相对独立运作的双向合力,追求齐抓共管的管理效益。各年级的年级组长与各团队长组成年级管理班子,配合学校政务、教务、教研等部门开展工作,如此既可增加管理帮手,又可细化管理落点,增强管理效能,加大管理力度。各共同体由团队长率领,充分发挥本团队成员的优势,比如有的成员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有的成员善抓课堂效率,有的成员善抓文体活动,团队长会根据成员各自的优势赋予不同职责。一方面,这些成员可以从各自的职责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管理策略的个性化、创新化,解决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统一、固化、僵化问题。同时探索建立以核心班级、教师、学生为主导,其他班级、教师、学生积极配合的班际成长共同体协作模式。通过班际学生共同活动、教师教学交流、班级管理联合互动等互动模式,营造“共建共享共成长”的集体环境,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破传统班级各自为政、过于封闭等问题,追求共享、联动模式下的整体提升效应。
三是建立以捆绑考核为原则的增值评价机制。学校以共同体为基本考核单位,共同体各班级的学业成绩以及共同体学业成绩的增值为评价基础,探索共同体积分和班级贡献积分综合考量的双积分评价制度,突出增量考核,建立加权总积分评价标准,使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作用,以此追求团体协作模式下班级进步、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可持续性。
四是搭建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动平台。各共同体依托微信群、QQ群等数字平台,创设内部资源共享平台。
五是创建以联动发展为原则的网格化管理流程。为强化对共同体的指导与管理,学校为每个团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包班蹲科。这名领导需要指导、协调团队长和团队成员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团队质量监测增量评价情况,对团队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包班蹲科领导和共同体小组长会议,调研共同体管理和教学教研情况。教务处、政务处每月对团队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优秀团队,进行精神物质双重奖励。教研室带领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跨团队、跨学科的教学观摩研讨,形成教研合力。各团队内部不定时召开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情况汇报会,交流经验,商议举措。
如七年级的“雏鹰奇迹”共同体在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该团队参加了以下活动:首先,由担任该团队的包班蹲科领导组织班际共同体会议,团队长和团队成员汇报半个学期以来的相关工作情况,团队内部交流教学管理经验,领导对团队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参加学校根据半学期的质量监测增量评价情况和德育管理情况开展的优秀团队评比活动。再者,教研室带领教研组和备课组对该团队的弱势学科和班级进行教学督导。最后,学校召开共同体团队长会议,调研共同体管理和教学教研情况,出台措施统筹解决,共同进步。
三、成效与反思
本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有助于大规模学校整合班级资源及管理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改进班级管理僵化的问题,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高质量发展。
1.主要成效
第一,创新班级、教师评价机制。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评价模式强化了集体效能的考量,激发了年级组各共同体教师的教育潜能,集中教师智慧,形成团队效应,以班级带领班级、班级之间取长补短和互相借鉴等方式,达成优势互补。
第二,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班际成长共同体在学校原有班级学习小组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学校—年级—共同体—班级—学生”五级学生管理模式,实施核心班级、教师、学生为主导,带动辐射班际共同体其他成员共同成长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促进学校班级和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第三,探索大规模学校发展新模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这一模式着手解决大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水平差异化、管理政策落实难、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建立班际成长共同体,创新班际管理模式,实施更为精细化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大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班际成长共同体管理模式实施两年多以来,团队捆绑、增值评价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的良性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某些在职业倦怠期的教师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开始积极工作,在某项管理上有特色的教师因为闪光点被放大而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团队长们为提升团队竞争力贡献了很多高效管理办法,团队成员之间交流频繁,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共同发展。同时,班际成长共同体内部交流展示的机会增多,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平台。他们乐于在共同体内部和代表共同体参加活动时承担任务,焕发了内在活力,更好地获得自我认同,实现积极成长。
2.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由于评价技术的局限,我校的增值评价方法暂局限于教学质量评价,未来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增值评价体系要全面化、科学化。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任务驱动下,除了针对教学成绩实施增值评价,学校还要在学生品德表现、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学业负担等方面进一步实施增值评价方式,引导教师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二是增值评价体系要更适应师生需求。尤其要将学业负担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增值评价,有利于倡导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要“减负高效”。此外还要加大后进生增值评价的权重,引导教师重视后进生转化,淡化升学教育,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本文系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班际成长共同体’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实践”(项目编号:Y2023078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郴州市第六中学校长)
一审:赵经天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10月A刊总第1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