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赵经天 通讯员 廖仁东
1989年,陈波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那时的他,虽年少青涩,却早有一个坚定的职业理想:“我想当校长。”
35年来,陈波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从一线教师到校长,他推动了一所又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如今,已是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市三完小党委书记的他,始终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为己任,把学校建设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只有走出去学习,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2010年8月,当了10年副校长的陈波,终于有了达成职业理想的机会。
彼时,他接到通知,到郴州市第十一完全小学(现同福小学)担任校长。
“被提拔,肯定是开心的。但说实话,知道目的地是这所学校时,我是犹豫的。”陈波直言不讳,“十一完小由下湄桥片区7所改制后的企业子弟学校合并而来,于2005年改制完成,直到2010年,学生总共只剩下600多人。”
下湄桥曾经是郴州市最早最好的工业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一直是全市最繁华的片区。
经历时代的大起大落,作为混合重组的十一完小,存在着不少的历史遗留问题——
教师们来自不同单位,缺乏工作热情、目标感和向心力;
学校留守儿童特别多,他们的自信心普遍不足,还有部分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教学质量差,家长对学校不信任,家校矛盾重重;
…………
“一个人如果到最舒服的学校去当校长,就只是一个普通校长;但如果是到一所锻炼能力的学校去当校长,说不定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型校长。人的闪光点都是在解决困难的时候被发现的。”年轻气盛的陈波,因为前辈的一段话,接下了这个重担。
但作为一名新手校长,他是迷茫的,又急于寻求突破之路。
他决定召开两个会议:一是领导班子的会,二是退休职工的会。
会上,陈波向大家征集治校建议。“陈校,我们给你提不出任何建议,你最好去外面看看,找别人借、要、拿。”某退休教师随意的一句话,给了陈波很大的启发。他决定,出去看看。
去哪?
当然是省会城市,长沙。
陈波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周坐着48元一趟的绿皮火车,自费把当时长沙市内各大品牌学校全都走了一遍,包括育英、育才、砂子塘、大同等。
就这样,一个新上任的外地校长开始了自己的“取经之路”。每次早上7点,他准时到达目标学校的门口等待机会。如果进不去,他就通过围栏,观察学生的活动以及校内的文化布置。
一次又一次,一所又一所,陈波的执着与坚持终于感动了不少校长,他们慷慨地向陈波分享办学经验。陈波用自己的卡片机,认真拍下那些学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治校方案。
“那些经历,带给我太多震撼。”慢慢地,陈波的眼界和思维打开了,也逐渐有了治校的信心。
“只有走出去学习,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陈波说。
因为所属地域、经费、生源等情况均有所不同,陈波将“拿来”“要来”“借来”的先进经验,带回郴州慢慢消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陈波一步步厘清和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成功在十一完小的办学中得到实践。
2014年,陈波被派至郴州市骆仙小学。“这是一所新建校,教师平均年龄21岁。但当时教育局给我定的目标是,三年内把骆仙小学打造成当地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窗口校。”
要在短期之内达到如此高的要求,意味着陈波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改革创新。
于是,他又重新用上了“拿来”“要来”“借来”这三件套,准备“傍高人、借高台”——与长沙市大同小学集团开展联合办学——这也是郴州市内少有的尝试。
在陈波的规划中,骆仙小学所有教师每年前往大同二小一对一跟班学习一周,并每年邀请大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伍英和名师团队,来骆仙小学讲课培训,再通过“1+N”师徒结对,开展同课异构、同题异说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研训打磨,骆仙小学的教师成长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区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校的育人质量也一跃而上,位居全区第一方阵。三年间,学生人数从最初的239人,直线增长至1000多人。
“办立足传统、紧跟时代的特色学校”
“在长沙,当我与校长们聊天时,只要聊到校园文化建设,他们都是充满自信的。当我走进他们的学校,也确实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学习之行,除了带给陈波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也让他意识到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要办的,也一定得是立足传统、紧跟时代的特色学校。”
自接管十一完小起,陈波就开始同步做两件事——
一件事,是严格要求纪律,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另一件事,就是打造十一完小的校园文化。
究竟打造怎样的文化,当时的陈波也没有完整的思绪。但在他充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后,便着手行动了起来。首先,陈波利用学校优秀师资,在校内开展了泥塑、书法、剪纸、腰鼓等一批传统文化活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师生们一起做窗花、书签;每天下午放学后,全校教师打起了腰鼓……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慢慢地,学校师生越来越团结了。
不仅如此,陈波还在校内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设立家长学校办公室,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活动,实行开门办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家长的评价也占一定分值。渐渐地,家长了解了学校,怨言更少了,理解更多了,学校管理的工作量也变小了。
陈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到一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就选定在十一完小举行。2014年,十一完小被授予湖南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点和湖南省非遗传承学校。当年,学校还承办了湖南省家庭教育现场会。
陈波的坚持,让十一完小这所当时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学校,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心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凝聚师生,规范办学,且能助推学校改革。”陈波说。
之后,陈波调任郴州市第九完全小学校长。面对这所历史悠久的品牌学校,陈波则通过深入挖掘学校文化,使之“更优更好”。
为了激励九完小师生的奋斗精神,陈波组建专门小组,挖掘学校历史。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在九完小这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竟然走出了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是地质学家袁道先院士,另一位是数学家周向宇院士。”陈波感叹道:“一个地方出一位院士都难得,更别说一所小学就出了两位。”
于是,陈波带领团队,编撰了《九完小校志》,编印了“九完小80周年奋斗历程画册”,整理出自建校以来的校友名录,挖掘了“诚朴、奉献、创新、卓越”的院士精神,赋予了九完小和雅文化新的内涵。这些文化至今还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全校师生茁壮成长。
当年,陈波受聘为湖南省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基地校校长高研项目组专家。
2022年,当陈波任郴州市三完小党委书记、三完小教育集团总校长后,他开始积极思考集团化办学方略,以“崇善尚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理念为抓手,充分发挥“看见善美,让善美发生”的集团管理思路,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均衡、优质、高位发展。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陈波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始终不忘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首先,是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关键要素,一位好校长能够办成一所好学校,但好学校一定要有一批好教师。”陈波说。
所以,陈波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不单单是指教学能力的提升,还有综合素养的培养。”
多年来,陈波不管到哪所学校,都依照“九字诀”,即“读、讲、比、研、帮、写、评、游、做”来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而且,他到学校履职,第一件事就是走进课堂,推门听课。之后,再通过组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举办承办各级各学科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同时,校内成立师训中心,要求从每门课程挑选出两到三名教师,对他们的课程进行集体听课、评课、研课。一个周期下来,教师的成长非常迅速。
尤其对于实习生和新教师,陈波会为他们上第一堂培训课。“他们刚刚步入社会,缺的不仅是职业规划,更是教育目标规划。”
除此之外,陈波还为多所学校设计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了不同类型教师发展培训。“主要是四大方面的培训:一是培训校长,二是师德师风培训,三是教师队伍基本能力培训,四是师范生入职培训。”陈波说。
2017年,陈波担任“湖南省永兴县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主讲教师;2018年,担任郴州市苏仙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项目主讲教师;2019年,担任郴州市北湖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骨干教师培训班授课老师;2022年,担任北湖区新教师入职培训班授课老师;2023年,指导陈玉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北湖区小学五科课堂教学比武中荣获数学组一等奖,指导李艳阳老师的音乐课例《打秋千》在北湖区义务教育六科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陈波还积极参与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因为我曾是教育帮扶的受益者,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和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线上,陈波借助网络联校平台,切实解决了不少区县乡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师资短缺、开不齐课程等问题。
在线下,陈波带领团队,走进学校,与校领导、师生代表开展半主题式论坛,了解帮扶学校的不足及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如今,陈波所在的市三完小是北湖区集团化学校之一。但是,他的目标不仅是要把三完小打造成“金字招牌”,更是要让集团内的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有品质的学校、老百姓最向往的学校。
“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助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陈波说。
(校对:卿前进)
一审:禹双文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8月D刊总第12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