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策划 | 王旭:教育来时路,始终未曾忘

教育   2024-09-08 10:48   湖南  

本刊记者 阳锡叶

王旭




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24年3月,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现场,一位人大代表站在“代表通道”上,讲述了一个坐轮椅的男孩守在校长办公室求学的故事。

小男孩因为车祸高位截瘫,如果就读普通学校,校长担心他是否能照顾自己。面对校长的疑惑,男孩斩钉截铁地说:“能!”接着,他以双手的力量快速“走”下轮椅,随后两手着地,用尽全力向前“走”着……

说到这里,这位人大代表的喉头已经有些哽咽。因为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和男孩面对面的校长,也是长沙市雅礼中学现任校长——王旭。

时光荏苒,王旭已离开当时那所学校,工作重心从教育教学转向了教育管理,但这个故事,一直埋藏在他心里。因为,他从男孩身上看到了教育的意义,那就是“点亮希望”。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王旭一直认为,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因材施教、全面育人,引导学生在“个性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如今身为名校校长,王旭肩上有了更厚重的使命。但教育来时路,他始终未曾忘记。




1

心有大我,他是“为国育才”的践行者

如果将青少年视作花朵,许多人眼里便只有花,以及何时开花。在生物教师出身的王旭眼里,则是一片有花、有草、有树、有土壤的花园,是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的整个过程,因此他强调“要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相统一”。

王旭认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始终未变,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大框架下,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新中考,改革只是为了让教育评价方式和学生选拔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面对时代大变化、教育大改革的新形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一种定力,这种定力就是坚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行习惯和学习进取的能力”。定力之上,学校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今天、明天和未来负责。

为学生负责,更要为国家负责,王旭坚守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站在为国育才的高度来做教育,他在干部会和教师会等各种场合上反复说:“不注重学生升学,是对学生今天不负责。只注重升学,是对学生未来不负责,也是对国家未来不负责。”

这并不只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具化成了办学中的一件件小事。

2022年,学校一批老旧课桌椅需要更换,对于新课桌椅的样式、款式,学校相关部门给出了初步意见。“我倾向于选择蓝色,但课桌椅是给学生用的,学生喜欢才好。”王旭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几种不同颜色和款式的样品在教学楼大厅放了一个月,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比较,经过投票,最终确定了以草绿色为主色调的款式。

“让学生参与进来,他们才会更加懂得如何担当。”王旭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每年学生的双代会,他鼓励学生多提促进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余条意见和建议,他都一一回复。

2024年,得知王旭要去参加全国“两会”,“模拟政协”社团的几位社员找到了王旭:“校长,您能不能把我们的课题调研成果带到北京去?”

邹希雅、吴祖迪、曹博淳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学校的“模拟政协”社团,在课余,对一些社会热点开展研究,写出了《关于推动建设“乡音驿站”——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运输“最初一公里”问题的建议》《关于促进托育、幼教行业资源共享,助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构建“课后三点半”乡村小学课后服务资源模式的建议》等调研成果,希望国家层面能对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加以关注。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对与自身生活相隔甚远的一些社会问题如此关心,王旭由衷感到欣慰,“好,有机会我一定把同学们的声音传递出去”。

王旭常常和学生说,远方的人和事都与我们有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奉献精神,他一直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宁乡七中位于宁乡市最偏远的乡镇。前些年,学校因生源外流、位置偏远等问题,濒临关停。王旭参与具体帮扶工作,全面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宁乡七中组建女子足球队,走特色发展之路。几年下来,宁乡七中从一所差点被关停的农村高中,蝶变为宁乡市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不仅是宁乡七中,近年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的名校长,王旭积极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与呼,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带领学校对麻阳一中、浏阳二中等10余所县域高中或薄弱地区的高中进行教育精准帮扶。他带领雅礼教育集团30余所学校高质量发展,每年提供优质学位近2万个,让更多的家庭享受优质教育。




2

求是创新,他是“优质发展”的引领者

王旭特别关注学校事业的发展。他曾先后担任长沙市雅礼中学副校长、南雅中学校长、雅礼中学校长,每一任上,他都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不断开拓创新,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师生的卓越成长,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在担任长沙市南雅中学校长期间,王旭提出了“生命化、精细化、信息化、融合化”四化原则以及“坚定方向、夯实基础、团结奋进、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精准把握学校工作实际,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因此获评2017—202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教育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课题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学生定向先进集体、全国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这种理念也被王旭带到了长沙市雅礼中学。他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个性、自主、开放”的育人策略,传承并发展雅礼文化精神,深入落实常规与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担任学校副校长开始,他就着手创新和完善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五大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22年,担任校长后,他以国家的人才之需为行动方向,倡导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近年来,学校26人入选五大学科竞赛国家代表队,共获得国际金牌17枚、银牌3枚,物理亚洲赛金牌4枚,实现五大学科竞赛国际金牌大满贯。2022年,刘家瑜、任雨奇分别夺得数学、物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宣传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成果。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王旭认为,体育是很好的教育,体育具有重大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上,他从不“让步”。只要有机会,他总会以身示范,和学生一起踢毽子、投篮。班级拔河比赛,他是最佳啦啦队长。在南雅中学任校长的时候,学校女子足球队夺得省赛的冠军。女足队员们提议,由校长带领教师队与女足来一场比赛,以示庆祝。“我还是踢满了全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旭说,“虽然肌肉酸痛了两天,但非常值得,对女足、对学校体育工作都是很好的鼓励”。

崇尚体育,是王旭的教育信条,在他的影响下,体育给学校带来充满活力的生命气象。2024年,以雅礼女子篮球队为班底的中国队夺得2024年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他所呼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正在全国各地得到具体实践。




3

乐教爱生,他是“仁爱之心”的力行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走上讲台第一天起,王旭就不断叩问自己:教师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去培养?

王旭经常对老师说,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身为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悲悯之心,多给孩子一份爱,就会多给孩子和家庭一份希望。

小易(化名)是王旭在晚自习巡楼时认识的一名学生。当时,他跑到初中部的教室里看电视,被发现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这个电视不是我打开的。”王旭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孩子的思维与其他学生不一样。

不久之后,一次考试让王旭加深了对小易的印象,所有的科目加起来才考了几十分。了解原因才知道,孩子按父亲教的“逆向”思维去做题,企图回避所有正确答案,连语文的作文都朝着“零分作文”的方向写。

班主任告诉王旭,小易的家庭情况十分特殊,父亲患鼻咽癌多年,且下岗在家,母亲是一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父亲由于患病又没有工作,性格十分孤僻消极,对周边的人和事充满怨恨,有时还会打骂孩子,孩子逐渐形成了敏感、孤僻同时又极度渴望得到认可的性格。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王旭思考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他发现学生对来自校长的关心非常在意,于是,王旭每个月都要与小易“偶遇”一次,每次都与孩子交谈,给予鼓励。2020年高考,小易考了560多分,填志愿那天,父子两人来到了学校,小易在一旁悄悄地对王旭说:“校长,这是我读初中以后,第一次看到我爸爸笑了,谢谢您!”

学校里有几千名学生,可在每一个学生需要他时,王旭都不会袖手旁观。

小欢是让王旭最“揪心”的一个孩子,高中三年,先后经历感染新冠病毒、车祸及高考前夕父亲的突然离世,每个艰难的时刻,王旭都会去家访,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学校的心理老师、班主任不约而同地对他说:“王校长,你把我们的工作抢了。”

与晓晓认识,是在学校附近的地铁口。“校长,我能和您聊聊吗?”王旭没料到,有学生会在自己下班回家的必经之地等着自己,“在学校,有点不好意思去找您,我知道您每天都会从这里经过,所以在这里等您。”在深秋天气转凉的地铁口,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晓晓关于人际关系的一些困惑逐渐化解开来,心中升起了暖意。

前些年,担任长沙市人大代表,王旭去调研农村小学撤并,他建议尽可能保留和改善农村的小学。在他看来,当学校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读书声阵阵响起,一个地方就有不一般的气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连续两年,他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等建议。




4

因材施教,他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地球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相信学生,激发孩子各自的天赋、潜能及梦想,才能鼓舞每个孩子的希望。”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旭接受媒体采访时有感而发,他的话,也迅速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王旭认为,生命个体各有禀赋、各有专长,如果只用一把尺子去量,只会越量越短。教书育人,不仅是补短板,更要搭长板,让每个学生触碰到成长的喜悦,看见人生的希望。

张雨婷在班上是成绩不拔尖的学生,但天性活泼、开朗,喜欢戏剧表演,是学校戏剧社的“台柱子”。2024年4月,戏剧社年度展演的前几天,王旭正在看摆放在教学楼大厅的宣传海报,被眼尖的张雨婷发现了,“校长,我们能合张影吗?我饰演这个角色”。边指着海报,张雨婷边拉着他站好位置。“校长,邀请您去看我们的演出。”“好,我一定去。”“那您以后就是我的‘粉丝’啦。”拍照刚结束,一份约定就达成了。

入校后,张雨婷就成为王旭的“粉丝”,现在校长与她“互粉”,成了她的“粉丝”,她打心底高兴。演出之后,趁着高兴劲,王旭鼓励张雨婷:“表演很棒,很有艺术天赋,希望你保持自己的爱好、兴趣。”后来,语文老师禹翱说,张雨婷自从展演之后,整个人更加自信了,也变得更加勤奋,特别是作文越写越好。

高中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期,任何一点进步,对于他们的未来而言,都是一大步的改变。王旭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给予充分的支持,学生提意见,原有学生社团活动室条件简陋,他马上找新的场地并添置设备;为了让30多个学生社团的各种活动创意变为现实,他最大限度引进校友资助。很多大学教授看完学校的社团活动后,都忍不住夸一句,“做得比大学生的社团活动还好”。

王旭经常和老师们说,一千个学生,有第一名,就会有第1000名,从成绩而言,第1000名的学生更值得关注,从育人而言,成绩不是全部,让学生人格健全、保持奋斗的意志、做真正的自己更可贵。

王旭主张学生评先表优,不只是以成绩“论英雄”,每年都会有“最会鼓励人”“最爱笑”“最有担当”“最会创造”等创意奖项。王旭深知,只有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捧在手心,他们各自的潜能、优势才不会因一时的学业成绩而磨灭。

(校对:吴秀娟)




一审:余   柯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9月A刊总第1291期


在这里,读懂教育!
长按关注>>>
盘它


湖南教育
评析教育热点,推介教育人物,更新家教理念,讲述教育故事,分享读书乐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