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的出台,是在前几年专项整治中小学教师减负和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问题基础上的一次再明确。这也从侧面说明,教师减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给教师减负,但部分地区教师非教学事务过重的问题依旧存在。教师减负之所以不到位、不彻底,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将行政任务转嫁给学校,而学校在教育经费、人事任免、检查考核等方面又依赖一些行政部门,在面对非教学事务违规进校园时,不敢拒绝,导致进校园活动泛滥,加重了教师负担。 为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有“白名单”还不够,更要做好教师减负的“加减法”,把进校园活动的关口前移,形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 首先,要减少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地方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白名单”制度,狠抓根源治理,强化督导,将减轻教师负担作为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刚性要求,勇于担当作为,严格管控干扰学校教学的行为,阻断任何形式转嫁压力的行为,打通落实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其次,要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强化教育责任。教师减负不减责任,要让教师回归课堂,把时间精力集中到教书育人这一主责上,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切实提升专业能力。最后,要减轻教师压力,增加教育激励。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让教师轻装上阵,彻底解决“层层加码”“红黄牌”等问责教师的懒政作为、重留痕轻绩效的形式主义,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障,持续提高教师待遇,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 目前,我国基本上为各学校匹配了挂牌责任督学。有关部门可以激活责任督学的督学与督政功能,组织责任督学开展相关学习,将“白名单”之外的社会事务挡在校门之外,切实为学校师生减负。此外,“白名单”公开已有一段时间,一些非学校教育教学职责的社会事务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也存在“白名单”之外的社会事务进校园,这类活动更加隐蔽,参与活动的人员较少,与“白名单”相关联但又不在“白名单”之列,不容易区分。对此,可以组织挂牌责任督学进行专题培训,引导他们深入校园的进行调查研究,全面理清社会事务进校园的情况,对有争议的社会事务进行研讨,及时刹住各种变异活动,与时俱进完善“白名单”内容。 当然,为教师减负非一日之功,出台“白名单”制度只是其中重要一步,我们还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提升教育治理的效能。比如,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教师的负担进行分析监测,科学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可以推动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师减负。只有当这些措施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实施时,才能真正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育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
一审:冯 琪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10月A刊总第1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