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第一中学:
坚持“教师第一”
本刊记者 赵经天 王黛
通讯员 周国喜 蒋欣
公元1905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一股引进西学、创办新式学堂的风潮迅速兴起。
这一年,敢为人先的湘阴人陈炳焕顺势而为,为湘阴播下了教育救国的火种。他筹款在省会长沙创办的湘阴驻省中学(今湘阴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湘阴一中”),是湖南省最早创立的12所公立学堂之一。
119年的办学历程中,湘阴一中七迁校址、数易校名,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其中,有驰名中外的专家院士,有保家卫国的将军勇士,有纵横世界的外交重臣,有蜚声全国的艺术天才……
这丰硕的育人成果背后,是学校一代又一代执教者的坚守、努力、呵护——
他们,将陈炳焕的爱国思想发扬光大,承继“改造社会国家之大任”,始终顺应国家时势,力求教育变革,注重学生的精神引领和多元发展。
他们,既延续着威武不屈的铁血精神,又肩负着重教兴学的责任和育才造士的使命。
他们,坚持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方面滋养职业素养,用生动实践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出深刻的诠释。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党委书记陈觉民和校长陈宇手中,他们依然将教师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第一位,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生态构建与人才培养
探究“县中困境”,人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的流失是根源之一。
湘阴一中,也不例外。
“其实,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湘阴一中有过一批极为优秀的教师,如国内外知名蜘蛛治虫研究专家陈伯刚,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伍平林,湖南省首届中学特级教师缪绳组,著名诗歌评论家、散文家李元洛,等等;还有不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毕业生来此任教。”提及辉煌过往,陈宇感慨不已。
但正是曾经令人引以为傲的教师队伍的逐渐流失,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堵点、痛点。
虽说县域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紧挨省会长沙的湘阴,面临比其他县(市、区)更大的压力。“大概从1997年开始,就陆续有教师离开。仅2001年,就走了25名。对于学校来说,无疑是巨大且持续的损失。”
而且,那些年里,学校紧急补充教师的方式主要是从县城其他学校调配,既无法满足学校现实教学需求,又影响了县域教育生态。
如何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基础上,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成为摆在学校、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道必须回答的命题。
从2018年至今,由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教育局专门发布文件,通过“四海揽才+公费师范生+县内招聘+校聘”等渠道招聘、选聘了60余名优秀教师,补充进湘阴一中的教师队伍。
“此政策出台,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自主权,为学校选人、用人提供了制度支撑。现在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6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6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0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0余人。”湘阴一中副校长汤光辉介绍,从2023年开始,学校还争取到校招的带薪实习教师岗位政策,“这既补充了师资力量,又相当于给了高校毕业生和一中互相考察的周期,是一种‘双向奔赴’。”
吴倩倩是湘阴一中引进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2021年,吴倩倩正值博士毕业,听直系学妹提起湘阴一中招聘教师一事。“之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来过湘阴很多次,对这个县城有一定了解。加上学妹本身就已在一中工作5年,也感受到她对一中文化的认可。”虽然学妹因家庭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但在她的极力推荐下,吴倩倩与湘阴一中一拍即合,正式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3年过去,问及吴倩倩在湘阴一中的成长感受时,她给出了三个关键词:自主、包容、宽松。
当初入职场的她,提出想尝试当班主任时,没想到很快就被同意了。“虽然没有班级管理的经验,但压力很快就消散了,学校不少前辈都会给我参考意见。”在他们的带领下,吴倩倩在班级管理上已经有了不少小技巧——
比如,让学生自订班规,并列出详细的奖惩措施,他们自己认可的“规矩”,更易坚持;比如让学生根据平时表现得分,自选座位,得分高者优先选择心仪的座位,每半个月轮换一次……
吴倩倩的焦虑,更多来自课堂教学。“在此之前,我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用我,是学校信任我的专业。同时,学校青蓝结对的制度,也让我一入校,就有了自己的教学师父,我可以不分时间点、不打招呼,随时去听课、问问题。”
让吴倩倩快速成长的,不仅是来自前辈们的方法论,更是他们提供的情绪价值。“刚开始,我上公开课的语速过快,他们还是会表扬说,‘你一直面带笑容,上课非常有亲和力’;慢慢地,他们每次又都会夸赞,‘不错,青年成长得很快’。”虽然还是害怕上公开课,但她每次都在期待领导和前辈们的认可。“很多时候,我可以不在意外界的声音。但是,‘愿意肯定你’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些,是我工作中的动力。学校自主、包容、宽松的环境,我很喜欢,也希望在这里为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奋斗。”
湘阴一中现已将教师成长体系写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同时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成为骨干、八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1358提升”战略。
一方面,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则是青年干部的梯队建设。
“16年班主任,5年备课组长,5年教研组长,5年年级部主任……”学校教务处主任陈威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在一中的经历。
“我能从普通教师到管理岗位,从懵懂青年到中坚力量,与学校的信任、培养密切相关。”在陈威看来,他就是从一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正因为多年多岗位多层次的历练,才能全方位且长远发展。
近些年,是学校教师队伍变化较大的几年,也是学校大胆创新和改革的几年。陈威的印象中,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想办法、写方案,期望能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像陈威这样,有着丰富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自然是学校近几年培训新教师的主力军之一,这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每一次,他都会从班级管理细节、教育教学方法、年轻人工作的心态,甚至各种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以理论、以案例、以故事,将自己20年的感受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一个新进教师。
但其实,在湘阴一中,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是多个维度的——
从2018年起,县委县政府将一中列为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健全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奖励办法,实现了薪资待遇的优化整合;进一步打通了教师职称晋升渠道,让年轻教师有了希望有了盼头;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食堂自助餐好评不断,食材搭配科学健康且卫生,菜品适时翻新;学校工会与团委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老师能尽情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有家的温暖;从2022年开始,学校每月表彰10名“每月之星”,既能让被表彰教师有职业成就感,又能让其他教师切实地感受身边的榜样力量,并将这股力量内化为成长动能……
“向外借力”与“向内发力”
搭建好师资队伍后,如何推动队伍由“量”向“质”转变,是湘阴一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不少县域高中教师,几十年来满足于‘满堂灌’,我们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就深有体会。”教研主任邹铖坦言。但随着时代变化,现在的学生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若老师仍不变,延续传统教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培养不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对此,一中人给出的解决之法是“向外借力”“向内发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9年开始,湘阴一中每年派出大批教师“走出去”,向省内多所名校问道取经。从长沙各大名校,到衡阳市八中、浏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等各县(市、区)学校。“只要听说哪所学校有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就想去听一听、看一看。”邹铖形容,那个时期的一中教育人,如饥似渴般地倾听、请教、思考。大家的收获自然也不少。
“程老师的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引导、点拨、点评、小结,让学生更加深入文本。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处于‘经验型教师’的阶段,应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语文教师周娟在外出听课后这样感慨。
在一次次的观摩与学习中,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也愿意为任何一个问题停下来。这样的课堂开始呈现出更多元的色彩。
当然,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去”,也积极将专家“请进来”。近年来,湘阴一中每年开办教职工暑期学习班,邀请时任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科长龚明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处副主任、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陈淼君、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谢先国等专家名师入校做讲座,与学校老师近距离交流、探讨。
经过长期的沉淀与积累,2023年,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决定将“向内发力”的重点落在“生本课堂”改革,重塑课堂生态。
“生本课堂”虽然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但对于当下的湘阴一中来说,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生态的一剂良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课堂开始。
“生本课堂”的灵活性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落实集体备课”和“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又成了湘阴一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时,资深教师要拿出知识结构,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完整性,年轻教师则负责补充情境材料。”政治学科中心主任张莉告诉记者。
“高中政治教学其实很难,许多宏大的概念,学生根本‘啃不动’。”张莉解释。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三新”背景下,高中政治教材由原来的4本增加至7本,理论深度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备课阶段,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枯燥的知识点寻找生动的材料。”她举例,“比如公有制经济学生不懂,那就讲鹤龙湖的农民养螃蟹的故事;非公有制经济学生不懂,那就提县里有名的海日藠头厂和长康芝麻油。”总之,立足湘阴本土,讲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学方法的革新,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了。“好多高一新生一进来,就说以后决不选政治,他们认为政治就是死记硬背,太痛苦了。”张莉无奈笑道。但在湘阴一中的政治课堂上,知识点被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学生们从问题出发,思考、讨论,思维不断延伸、拓展,他们掌握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更是学习的能力与技巧。“到高二选科时,全校900多名学生,将近一半都选了政治。”张莉说,这正是课堂改革的成效,也是老师们教研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备课模式下,学校高一、高二的教案与习题,及高三二轮复习资料全部实现自编自用。
如果说集体备课让团队成长跑出了“加速度”,那么公开课则成为个人成长的“主阵地”。
在推行“生本课堂”的第一个学期,几乎每个教师都领了一堂公开课“指标”。“学科中心研究标准课,骨干教师负责打磨示范课,青年教师则要上比武课、转转课。”学校副校长胡文兵细数着。半年来,学校共推出了54节公开课,并将其中的11节课发往“生本课堂”实践的“范本校”桃源一中,请相关专家诊断。
2021年进入学校的政治教师徐艳,正是在公开课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教师代表。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让课堂慢下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徐艳说自己刚开始站上讲台的时候,还比较拘谨,容易照本宣科。但是在一次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在同组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她开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遵循“豆腐排骨”理论,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课堂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他们如何上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如何应对别人的质疑,课堂驾驭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年底,她在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岳阳市教学竞赛最高奖)中获全市一等奖。这一年,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语文教师周娟、数学教师廖庆获市“金鹗杯”一等奖,杨美娟获市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刘泽红、吴灿宇、何佳佳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丰娟、蒋灿、邓芳、夏姝源、胡玲获市“金鹗杯”二等奖……
一所学校要办得好、走得远,离不开高质量的教研、高水平的教师做支撑。“学校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教师们前进的脚步也更快了。”邹铖笑了笑,“这背后离不开老师的汗水与付出,但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这是湘阴一中求突破、求发展的必经过程。”
在这样大面积的课堂改革之下,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资深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小天地”与“大格局”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个宏大的世界,那么湘阴一中就是一方“小天地”。将这方“小天地”办出质量、办出影响,是湘阴一中人的职责所在,也是当地百姓的教育所需。而教师队伍建设,是这天地里一抹耀眼的光彩。
多年来,湘阴一中吸引、培养、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名优教师。在这里,资深教师就是队伍建设最关键的“一棵树”“一朵云”。
从传统的青蓝工程,“师父”手把手地带着“徒弟”成长;到成立学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再到制订班主任成长计划,选聘班主任导师,缩短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周期。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是湘阴一中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郭觉,26年执教经历,18年班主任经验。2020年开始,她作为班主任导师,为年轻的班主任群体传授经验、分享心得。
“班主任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如果不能在重复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就容易陷入‘为分数而抓分数’的疲惫中。老师累,学生也累。”在她看来,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求管好班级,更要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多年前,她就开始试行民主高效班级管理模式,启动人人班长制、小组合作制、一人一事负责制等,学生的内驱力很快被激发出来,班级凝聚力极大增强。
2023年,由陈宇主持的《新时代高中民主高效班级管理模式建构研究》,作为湖南省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顺利结题。民主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现已在全校推行开来。
“在导师的指点下,我很快上手了班级管理工作,现在我更注重如何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2022年毕业的江宁,初入一中时就接下了班主任的重担,班主任导师制帮助她迅速步入“带班”正轨。
新时代的湘阴一中人,未曾止步于此。他们始终认为,作为当地基础教育的“龙头”,要以“大格局”来办教育、育新人。
在陈宇的理解里,这样的“大格局”可以阐述为:
“作为一中教师,要有带领广大教师共同成长的责任”;
“作为一中校长,要有引领年轻校长同向而行的使命”;
“作为省示范性高中、老百姓心中的县域‘最高学府’,县域一中要有营造一地良好教育生态的义务”。
立足校内,湘阴一中以资深教师为“第一资源”,打造育人队伍;放眼校外,学校又以湖南省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与更多治校专家一起同向而行。
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培养对象及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确定40名校长为名校长培养对象。其中,陈宇作为岳阳市唯一的高中学校校长代表,顺利入选。
不久,陈宇名校长工作室就在湘阴一中举行了一次集体研修活动。来自工作室的衡阳市八中、衡阳市一中、岳阳市十四中等10所高中和全省30余所高中的行政班子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陈宇作为坊主,以《五育融合 课程赋能》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案例生动的讲座分享。
“年轻的书记校长,可以在工作室系统化的研修课程中,快速成长。而那些已经沉淀出办学经验的学校,比如工作室成员衡阳市八中,也能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成果。”陈宇又在计划着下一次的研修内容。“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湖湘高中发挥引领者作用,积极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立己达人,砥砺偕行。”
去年年初,湘阴一中还参与承办湖南G10教育联盟2023年校长论坛。除湘阴一中外,这一联盟成员还包括了长沙市实验中学、长沙县一中、浏阳市一中等14所省示范性中学。在联盟里,这14所“兄弟校”共同探索、分享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携手促进教育发展。
当然,作为“县域第一中学”,湘阴一中不仅要办成一流的学校,也有责任带动地方教育的良性循环。
“2017年,我们率先停止借读生招录。2019年起,我们把招生指标数的70%分到了乡镇中学。”陈宇说道。
曾经,全国各地都出现过“借读生”现象。这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下的“时代产物”,但这一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那个时候,一中招二中的学生,二中招四中的学生,四中又招职中的学生……教育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陈宇直言。湘阴一中的这一决定,辐射影响了县内多所学校,全县教育生态逐渐发生转变。如今,县内中小学已不再招收借读生,并通过招生指标分配来促进县域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人才成长有其客观规律。只有从规律上办教育,才能引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多年来,湘阴一中一直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推行更科学的作息、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这既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县内其他中小学健康生长的必然选择。时代浪潮下,县域一中不可避免地受其波及。湘阴一中将继续以‘大格局’来办教育,以队伍建设为内生动力,大胆破局、顺势谋局,积极回答‘县域振兴,一中何为’的教育之问、时代之问。”陈觉民说。
县委书记说
湘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谋划,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量,以恒久定力深化改革、以大爱情怀呵护教育,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改革,打造科教兴县新高地。湘阴一中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努力打造“追求卓越、成就一流”的学校文化,培育“勇于超越,团结奋进”的校风学风,培养“整体优秀,名师辈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环境优美,队伍精良”的美丽校园,不断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新高考的新赛道上提速超车。
——湘阴县委书记 刘世奇
记者手记
湘阴县城,与省会长沙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仅38公里。
这样天然的区位优势与后期的交通发展,确实给这个小城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机遇。
但,“虹吸效应”所出现的负面影响,必须承认,且重视。
在多次前往湘阴采访后,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个县城,对于“人才流失”的无力感。
同样,这是摆在湘阴教育人面前的重大难题。我们需要关注处于基层的县域教育状况,就需要进一步关注“人”的问题。
优质生源和师资是县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优质师资又是稳住优质生源的关键之处。对于包括湘阴一中在内的县域一中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培养至关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湘阴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还是湘阴一中领导班子,都坚持从“人”着手,把教师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第一位。
这是一中校歌所云“惟吾俊彦,萃集县中”的精神传承;
这是立足于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担当使命;
这是建设未来“质量一中、科研一中、温暖一中、美丽一中”的愿景感召。
于此,湘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扩大一中选人途径,保障一中教师待遇,破解职称晋升难题。只有真正“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给予人才安全感、归属感、获得感,才能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下、能发展”;只有在有效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够真正解放教师的创造力,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难得的是,从2018年起,湘阴一中就严格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确,在干事创业的关键时期,只有书记校长讲团结、聚合力,才能取得“1+1大于2”的功效,才能让“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湘阴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无论是党委书记陈觉民,还是校长陈宇,都是高素质、有情怀的老教育人。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前进,尊重教育规律,注重梯队建设;他们时刻站在一线教师身后,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研讨中,激发着教师教育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其实,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511班学生刘雅熙和杨佳佳接受采访时说,毕业以后,她们会回忆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是身上带有一中精神、一中文化的那些人,那些赋予她们能量的人。“我们的老师,知道如何最大化地激发我们学习的动力,给予我们自主思考和选择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育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一个有大格局、大情怀的积极阳光的人。”
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要文件。《意见》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鲜明、要求更具体,湘阴一中也将此作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标和指南针。
我们愿意相信,也期待着湘阴一中“质量一中、科研一中、温暖一中、美丽一中”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校对:赵经天)
一审:周 恋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10月A刊总第1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