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40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湘潭县一中:保持“领跑者”的姿态

教育   2024-09-09 14:09   湖南  

本刊记者 余柯 禹双文


金霞山下,伟人故里。湘潭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湘潭县一中”)作为县域中学,领跑湘潭全市教育近30年。近年来,学校学科竞赛有124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3人进入省队并获全国奥赛银牌,近5年本科升学率不低于98%,成为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对象。

前些年,全国大部分县域中学陷入发展困境,湘潭县一中也面临着优质师资难进、优质生源难保、拔尖创新人才难出等多重困境与压力,但它却逆势前行,保持“领跑者”的姿态,成为县域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所学校成功的秘诀何在?近日,记者走进湘潭县一中,探寻“领跑者”的动力之源。

1

特色引航:擦亮“海航”品牌

2023年12月,全国海军青少年航校“海航班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湘潭县一中召开,海军招飞办、湖南省教育厅、湘潭市教育局、湘潭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14所全国海军青少年航校负责人齐聚湘潭,共绘航校未来发展蓝图。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在湘潭县一中召开?这不得不提湘潭县一中在新时期主动选择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打造“海航”教育品牌。

2015年,海军有关部门着眼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这一紧迫问题,探索超前“选苗育苗”模式,计划在全国14个省份依托优质普通高中建设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每年面向省内选拔一批男性应届初中毕业生组建海军航空实验班,成绩优秀者还将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双学籍培养资格。

“通过校友得知这一消息后,学校立刻联系湘潭市委、省教育厅和海军相关部门,率先表达想要承办这一项目的决心。面对省内其他强劲的竞争者,市委领导多次出面对接协调。最终于2017年,经教育部和海军批准,学校成为全国14所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中仅有的两所县域中学之一。”学校党委书记齐学军坦言,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他决心将其打造为学校突破困境、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机会降临不容易,抓住机会实现突破更不容易。

“这个项目第一届面向全省7个市州招生时,有些外地家长不了解,以为这是职业学校的项目,不愿报名,还有一些外地家长对住宿条件多有不满。”学校“海航部”主任赵灿春回忆起第一届招生时的艰辛还心有感慨。

虽然面临着这样的开局,但学校很快用成绩打响了招牌:首届“海航班”招飞录取率位居全国航校第一名,超过了包括衡水中学、黄冈中学在内的全国知名高中,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丁毅中将等领导的高度肯定。至今,湘潭县一中仍保持着五年综合招飞录取率及双学籍培养人数居全国之首的成绩,培养了100名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苗子。

甚至连海军招飞办都感到诧异,为什么一所县域中学能将“海航班”办得这么好?

“这一斐然成绩的背后,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师生的不懈努力。”校长唐乐军介绍说,学校紧扣“海航”学生的培养目标,用扎实有效的举措抓思想、促学习、强体质、练本领,探索出“强心、强体、强脑”的“三强”特色培养模式,为“海航班”配备全校顶尖的师资,借助“徐特立项目”修建“特立海航楼”改善住宿和学习环境,甚至“海航班”每次班级大会,书记、校长几乎都会参加,全力呵护这些有希望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苗子,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在学校的谆谆教诲下,“海航班”的学子也将“祖国在我心中”的校训深埋于心,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朝着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梦想努力——

来自攸县的陈锦泓同学为成功通过选拔进入“海航班”,在2个月的时间内减重30斤;入校后,为了不让身高超过选拔标准,他从不进行任何跳跃类的运动,而是聚焦于力量训练,日常一言一行均对标舰载机飞行员的严格要求。最终,他于2023年通过层层选拔,获得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双学籍培养资格。

来自株洲的李超同学,刚进校时文化成绩只能排全年级300多名,他在坚持体能训练的同时,保持思考,勤奋学习,很快将成绩稳定在年级前10名。他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祖国在我心中’,不是一句立在教学楼前空洞的话,我们应该将其转化为日常的严格训练与刻苦学习,时刻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据分管“海航部”的副校长刘炯介绍,虽然每年入学时,“海航班”成绩在年级排名靠后,但后来都会成为年级第一,还有那些因未通过海军组织的年度体检而分流到其他班级的学生,约90%会继续报考军校。可见,“海航班”的学习经历,已经为他们种下了一颗爱国报国的种子,会在今后的成长旅途中生根发芽。

“学生的这些表现既体现了‘海航’教育的意义,也让教师看到了人生的价值。”赵灿春说,家人看到她几乎每天围着学生转,曾多次打趣:“难道湘潭县一中离了你就不行吗?”她总会笑着答复:“不是学校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这群纯真的孩子。”

2

攻克难关:培养拔尖人才

2021年底,《“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2022年,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对湘潭县一中而言,这是两个“利好”。过去,大量优秀生源流入省城,导致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难以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如今,生源有了政策保障后,那些蕴含特质、具备优势的好苗子该如何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无论是基于国家急需,还是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攻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难关都成为湘潭县一中的必然选择。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有优势,却没有施展平台。”年级主任胡星告诉记者,“学校据此安排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协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师资建设、教研、招生等工作,并通过做强学科竞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县中模式’。”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湘潭县一中来说并不“新鲜”。据唐乐军介绍,学校原本具有较好的竞赛基础,近年来,又抓住政策利好,先后创立了“钱学森实验班”和“丘成桐班”(以下简称“丘班”),实施“2+3”初高中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其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支点。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来自“丘班”的肖亮同学腼腆却坚定地说,“我在小学就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上了初中后常常感觉课程难度太低。如今到了‘丘班’,身边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可以畅谈很多数学难题。”

其实,像肖亮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不在少数。

据肖亮的教练谢伦驾介绍,肖亮所在的“丘班”有50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六、七年级就被发现具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和突出的数学思维,而后被湘潭县一中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培养,“从八年级被纳入‘丘班’起,这些学生基本要在一年半内完成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平时学习节奏很紧。好在能够被选拔进来的学生都很自觉,几乎不用督促就能完成任务”。

谢伦驾认为,与这些“天赋异禀”的学生相处很容易,因为他们足够自律,最需要的是教练的陪伴,但教起他们来却一点都不简单。3年前,谢伦驾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进入湘潭县一中做数学竞赛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谢伦驾发现,作为竞赛教练,关键还得自我突破与调整。“教练水平的上限决定了学生水平的下限,我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给他们更好的指导。”

然而作为一所县域高中,资源条件有限,怎么办?

“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非常重视,给予教练自由发挥的舞台,一切培养工作由教练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谢伦驾介绍说,“有时候确实会感觉累,因为一点点进步都是在突破极限,但这个过程很有意义。与其说是教练成就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成就了教练。”

还有几位其他学科的教练也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自我摸索着突破、前进,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3年,1名学生成功入选省队,取得湘潭市数学奥赛的历史性突破。近3年,有25人获得数理化生学科竞赛省一等奖,3人进入省队并获全国奥赛银牌。

3

强校之基:锻造“卓实”教师

“告别似乎是人生的常态,尽管如此,我仍想陪着袁老师,走过这段情思绵长的师生桥。”

“我期待看见满天星辰,是您告诉我要脚踏实地;我渴望去往遥远的远方,是您告诉我身边也存在美好事物;我希望得到更大的收获,是您告诉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

这些写给教师饱含深情的文字,其作者均是湘潭县一中的学生。湘潭县一中与《湘潭日报》合作开展“金霞尚德”征文活动,鼓励学生讲述他们心中的好老师故事,记录感人的师生情。

“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好老师也是鼓励出来的。”唐乐军告诉记者,前些年,受本地财政及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影响,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针对此问题,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在发扬敬业奉献“老一中”精神的同时,着力打造“激励”文化,锻造追求卓越、脚踏实地的“卓实”教师。

何艳红工作33年,担任班主任30年,甚至同时担任过两个班的班主任,且两个班均表现优秀,开创学校先例,获得首届“湖湘优秀班主任”荣誉。谈起为何会对很多老师避之不及的班主任工作“一往情深”时,她说:“与学生朝夕相处,我觉得踏实。在学校,愿意当班主任的不止我一人,很多年轻教师都愿意主动走上班主任岗位。班主任不是苦活儿,而是主动提升的平台。”

党政办公室主任陈芳介绍,学校一般不会让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而是会给予他们专业成长的时间,让年轻教师首先站稳讲台。

学校一方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争取教师招聘自主权,将重点师范院校的优秀师范生引进学校,把好入口关;另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三会”——会做题,会讲课,会创新,通过开展业务能力考试、组织“青蓝工程”拜师学艺、打造赛课平台、赋予学习机会等多重举措,全力助推青年教师科学成长。

“青年教师的教书能力得到提升后,学校再辅以薪酬、评优评先倾斜等多重激励机制,他们自然会愿意主动担当。”何艳红说。

对于35—45岁的骨干教师,学校的培养模式又不同。

最初接到研究思维课堂这一任务时,曹莉是忐忑的。她用了大半年时间阅读和研究思维教学理论,归纳总结出“五思”思维教学法:通过自学存思、问题启思、情境拓思、对话辨思、评价反思五个步骤,用有效的问题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突破“知识本位”,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实现以思维素养为重点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李超告诉记者,在“五思”思维课堂上,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他上课会更加专注,时刻保持思考,“根本没有时间走神”。

事实上,像曹莉这样被委以科研重任的老师在学校不在少数。学校大力推进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型高中建设,鼓励他们朝着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努力。

“‘五思’思维课堂得到省级教育专家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认可,相关课题研究也获得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曹莉认真地说,这样的研究一方面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开拓了新方向。

近年来,学校构建多层次、一贯制的教师培养体系,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施以针对性培养措施,帮助其实现专业发展,同时积极链接资源,成立“卓实”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为稳定师资增添动力。目前,学校有7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教学能手等荣誉,22人获省赛课一等奖,12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不仅优秀教师流失现象得到扭转,还有好几位教师回流。

“无论何时,学生之成长,教师之进步,都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亦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深远意义所在。湘潭县一中的发展,是坚定不移遵循教育规律办学而水到渠成的结果。”齐学军说得轻描淡写,却举重若轻。

一审:余   柯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9月A刊总第1291期


在这里,读懂教育!
长按关注>>>
盘它


湖南教育
评析教育热点,推介教育人物,更新家教理念,讲述教育故事,分享读书乐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