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周恋
周丽娅
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清华大学理学博士,高级教师,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7年,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芷江,致力于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组建“周丽娅博士工作室”,带领学校以第一名成绩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获湖南省教学竞赛一等奖,获评怀化市骨干教师,在国际著名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
在绵延的群山间,一只金凤凰振翅高飞。
2007年,凭借出色的综合表现,周丽娅以“湖南省高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首例,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攻读硕博学位。
10年后的2017年,凤凰再次展翅。
这一次,她飞回了山沟,扎根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成了一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
顶着清华大学博士的“光环”,毅然放弃高薪职位返回家乡,全身心投入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在当地,周丽娅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7年来,在她身体力行的引领下,越来越多教师和学子喜悦圆梦,抵达了心之所向。她明显感到,从一个人的成长,到一群人的同行,职业教育这条道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热闹”。
今年,40岁的她又一次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拟表彰对象。这份难能可贵的荣誉,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也无疑是对她教育事业的最高认可。
从知名“学霸”到小城教师
本科期间,周丽娅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这个由学校顶尖学子组成的专业仅30人,且每年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竞争异常激烈。
在这样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周丽娅一直都是“领头羊”,稳居年级第一名的宝座。临近毕业,她收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青睐,最终,在一众优厚的邀请里,选择清华大学继续深造,成为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历史上首位成功保送至清华大学的学生。因周丽娅表现优异,清华大学对湖南师大的生源信任度也有了提升,后续,陆续有学弟学妹成功考进清华。
清华求学期间,周丽娅20多岁。别人正是贪玩的年纪,她却痴迷实验,常常通宵达旦地做研究。“原本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两三点”,周丽娅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活泼地“嘿嘿”两声后,继续说道,“但有一次,夜里骑单车回寝室,遇到个黑影追着我跑,吓得我再也不敢那么晚回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后来弄清楚了“黑影”的真相——是同学在后面追着她跑,但却促使她更勤奋了,“索性做一整晚实验,天亮才回”。
那些年,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构成了她生活的四点一线。
幸而,有志者,事竟成——
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刊物《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对她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编辑部提出:需要补充一些数据,以进一步支撑研究结论。
周丽娅很高兴,在紧接着的两天两夜里,不眠不休地收集材料、补充实验、完善论文。约50个小时,完全没有睡觉!最终,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顺利将文章发表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此前,尽管团队成员都有着出色的研究能力,却没有人能够在如此顶尖的学术平台上扬名。
毕业时,多所高校、研究所为周丽娅抛来橄榄枝,多地承诺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在市级层面为她安排工作,甚至某地市委书记为挽留她,为她安排了专项科研经费,还开出住房奖励等优厚条件。
但最终,途经北京、贵州等大城市,她的脚步还是迈进了小城芷江。
于公,大城市的繁华映衬着老家芷江的偏远,驱动着她回乡做贡献;于私,父母年纪渐长,身体每况愈下,因此,在返乡的道路上,她的步子不得不迈得更急切。
“在贵州,他们可以提供60万元的安家费、30万元的科研基金。”当记者问起曾经的优渥待遇时,周丽娅坦诚回忆,但语气中没有一丝留恋。她的心,早已安定在了熟悉的土地上。
从一朵花的绽放到一座花园的锦簇
芷江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让周丽娅甘愿舍弃都市的霓虹与高薪,扎根于简朴的校园?
周丽娅“嘿嘿”一笑,提起这样一件事。
2019年的一个春日,怀化市领导向她伸出橄榄枝,提供了市医院或大学任选的工作机会,并希望她在一周内就尽快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职业晋升机遇,周丽娅的心中也不免泛起涟漪。
就在犹豫不决之时,学生得知了消息。课后,他们像是有默契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递给她一张张写满心声的明信片。那些质朴而真挚的话语,如今她仍能背诵:
“您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我们多么希望您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您在医卫学科上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个世界上,您是唯一没有否定过我的人。”
“记得以前我上课就睡觉、发呆,是在您的课上,我才改变了这个坏习惯。开始听课后,我发现您的课我竟然都能听进去。”
“我怕您忘了我,所以我要把自己的名字多写几遍:小杜,小杜,小杜。”
背诵到这里,周丽娅的眼睛开始泛红。
“孩子们舍不得我”,所以,尽管这些年一直有更优质的工作机会找来,“但我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周丽娅说,这就是答案。
学校里,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成长。看到这些单纯、善良的年轻面孔,想到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周丽娅“时常感觉肩上的责任重大”。
在课堂上,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她给予宽容一笑;当孩子胆怯不敢向前时,她给予真心的安慰与鼓励;当孩子调皮捣蛋时,她既给予真诚的引导,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在课间,她自费购买学习用品、水果、小礼品等,激励学习好、品德好和进步快的孩子。
寒假来临,周丽娅陪伴学生完成甜酒、泡菜等的制作,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细胞呼吸机理;教他们拍照识花,亲近自然,感受身边最易接近、却常被忽视的美好。
寒假过后,迎来暖春。她和学生一起观察蝌蚪的发育过程,一起培育出一颗颗娇嫩可人的草莓,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细胞坏死的差异,进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孩子们提交的专业性十足的实验报告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也找回了自己的童真。”周丽娅笑着,爽朗的笑声如银铃一般传入周围人的耳朵,惹得大家也不禁想跟着她一起笑。
生物学出身的周丽娅还有一个爱好,养花,而每一名学生在她眼里,也都如一朵珍贵的花。
婷婷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有一段时间,她的成绩迅速下滑。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周丽娅邀婷婷谈心。在四壁静谧的空间里,婷婷将心事和盘托出:家中,父母争吵不休。母亲的背叛,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都让她深深痛苦和无助。周丽娅静静倾听,眼中充满同情。从那以后,她常邀请婷婷到自己家中,为她准备丰盛的饭菜,让她感受家的温暖。她还告诉婷婷:“别担心,这里也是你的家。”
在周丽娅的细心呵护下,婷婷就像一朵久旱逢甘霖的花,渐渐挺直了腰杆。毕业那年,这个曾经自嘲为“透明人”的女孩,顺利考入了长沙医学院。如今,婷婷进入了湘潭中医院工作,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护士。
在婷婷心中,周丽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青春。而在周丽娅精心浇灌的“花园”里,像婷婷这样的“花朵”还有很多,她与他们的关系亲如母子,情同姐弟(妹)。
在她的关怀下,许多学生拥有了追梦的力量。对口升学考试中,她所教专业的成绩在怀化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张津瑜、田水萍更是位列全省前10名。这些心血,为职教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棵树的挺拔到一片森林的繁茂
清华的学风是“行胜于言”。
工作后的周丽娅承袭这一精神,身体力行引领教师圈生态的改变,以身作则驱动其他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2018年,刚从繁华都市回归的周丽娅,带着满腔热血和对进步的渴望,急切地报名了教学比赛。很快她就发现,“在这座小县城里,竞赛机会并不像大城市那样炙手可热。许多教师习惯了‘躺平’,鲜有参赛、锻炼的欲望”。此赛,她的初衷简单而纯粹:“出去练练手,见世面。”
2019年,她再次参赛,个人成绩在初选环节位列全省第一名。随后的面试环节,因其他单位都是团队参赛,而她单打独斗,最终获得省二等奖。
正是这两次参赛经历,让周丽娅深刻意识到,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组建一支有力的团队。“毕竟离一等奖那么近,还想再试试。”她心中有股不甘。
2021年7月,周丽娅第四次参赛。这一次,她引领团队作战,最终一举成名,为学校捧回了第一个省级教学比赛的一等奖。
她的经验很简单:“身体力行。”她自己常常备课到凌晨两三点,睡觉时间不过三四个小时,清晨6点,就又起来办公。不到7点,一日计划、人员分工就已完善。这份勤勉,加上她的高效布局、科学规划,将教师团队迅速“拎”了起来。
提起周丽娅,同事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踏实、勤奋,而最赞不绝口的,还是她对课堂的精益求精。
她孜孜不倦地为学生花心思——
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授课方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线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线下多形式的教学手段相得益彰,将课堂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交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幽默视频、搞笑故事,让充满创意的课堂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邀请学生上台讲课,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撰写学习反思和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自我剖析,自我提升。
在她的带领下,班级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多次荣获省、市级先进班集体荣誉,学生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市级优秀学生等荣誉。
“当一个人有了100分的能力时,就别想着挑10分的活儿干。”作为博士,她骨子里流淌着攻克难题、迎难而上的精神,印刻着踏实严谨、求知创新的品质。
繁忙的教学工作间隙,她组织教学团队,从命题管理、试卷质量、批改评阅和成绩分析4个方面,对近几年高三年级的周考试卷进行记录、讨论和小结,于2024年2月,联合教学团队出版了《职教高考冲刺卷》辅导书;担当“楚怡双优校”申创团队核心成员,带领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撰写发表多篇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面向全校,她也铺开了一场提质改革——
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组建博士工作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全员培训、比赛指导;发挥学术资源优势,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汇报、课例展示、集体磨课、推门听课等方式,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进步。
最直观的变化是,原本中职学校里沉闷的、睡意酣然的课堂,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越来越多的教师跟上周丽娅的步伐,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也收获了专业成长:70余名受她指导的中青年教师,均在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以周丽娅为标杆,一群高知、厚德的教师与职业教育相遇相拥,为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绚丽华章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的事实,让山区的农村孩子有了更多选择。现在,芷江职中的学生规模以每年2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在校学生达4800余人,更多普高落榜孩子和文化学科薄弱孩子圆了升学梦、成才梦。
2024年,周丽娅正满40岁。
前几日,时隔10年,她再次回了趟清华。那里的花、湖、草、树,对她来讲,竟然既熟悉又陌生。在来去实验室的单车匆匆间,万般美好光景,皆一晃而过。
40年光阴里,她一路勤奋,一路奉献,不断再出发,也不断抵达新的里程碑。
虽无心看风景,但勤奋的身影,已自成一派美意盎然的景致。
(校对:周恋)
一审:余 柯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9月A刊总第12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