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丨读懂新变化,落实新教学——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修订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育   2024-10-09 14:37   湖南  

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对新修订教材的解读与教学建议

策划 陈敏华 周凯迪 李婧 冯琪

    2022年4月,随着《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课标理念的物化载体——教材,进入新一轮的编写修订中。

    今秋开学,新修订教材(简称“新教材”,全策划同)逐步登场,成为中小学生桌前案头的教科书。

    如果说新课标是一粒种子,那么这粒种子将随着新教材的亮相,随着每位学科教师对新教材的深度理解和科学使用,潜入每一个课堂,温润每一个学子的心灵。

    本期策划聚焦新教材的解读与教学建议,刊发三篇相关文章。同时,从下期开始本刊常设“新教材探索”栏目,关注对新教材的文本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助益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策划语








读懂新变化,落实新教学
——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修订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刘亚雄 刘胜兰

今年9月,统编小学语文修订后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开始在一年级使用。和原有教材相比,一年级新教材在精简教材容量、调整单元设置、优化识字写字编排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同时,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各板块的内容设置更加科学,以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用好新教材?笔者通过对比分析一年级新教材和原有教材,梳理出教材修订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思考和建议。

一、对比中读懂“新变化”

一年级教材修订遵循整套教材稳中求进的主导思想,内容类型和原有教材一致,包括入学教育、识字单元、汉语拼音和阅读单元。基于起始年级的特点,新教材通过精心增减、修改、调换、整合的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设计,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培根铸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编写建议”提出: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一年级教材的选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一是加强国家认同教育。例如一年级上册(简称“一上”,下同)在入学教育板块新增了《我爱我们的祖国》一课,选取五星红旗、天安门、长江、黄河这些国家代表性元素图片,辅以词语和简单的句式,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之情。一下第二单元增加了《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课,以儿童视角呈现“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与单元主题“美好愿望”相呼应的同时,爱党爱国教育润物无声。二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一上汉语拼音部分“读一读”新增编排《哪座房子最漂亮》和《两只羊》,既体现了富强和友善的价值观,又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相契合。一下第六单元新增《浪花》一课,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一家人在海滩快乐玩耍的场景,画面和谐美好。三是突显时代精神。如一上《zh ch sh r》一课的音节词语,包括“扫地”“擦桌子”“折纸”和“读书”,提示劳动、创造和学习的重要性。第七单元新增课文《两件宝》,语言通俗易懂,告诉学生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对学生开展“劳动光荣”时代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2.降低教材难度,做好幼小衔接

日常教学中,刚入学的学生大多因学习环境陌生、学习方式不适、学习内容枯燥而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一上教材基于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在充分用好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着力降低教材难度,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学习内容。

首先,精简教材容量,整体降低教材难度。快速浏览全书,不难发现新教材识字减少2课,阅读减少4篇,识字总量减少20字。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或删除,如《明天要远足》《项链》等5篇课文;或调整,如原识字课《画》调整至园地二“日积月累”、原识字《对韵歌》从第一单元调整至第六单元等。其次,调整内容设置,延长拼音学习时长。拼音学习任务重、难度大,新教材将拼音学习调整为3个单元,“y w”单编一课,新增1个以学拼音、用拼音为主的语文园地,拼音学习整体时长增加1—2周,教材从学习时间上提供了保障。同时,拼音单元加强书写与内容的整合,运用已知音节适当看图识字学词,进一步明确儿歌“读一读”的定位……凡此种种,旨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放缓坡度,更好地激发拼音学习的兴趣。最后,细化学习要求,增强“泡泡”导学功能。原统编教材重视学习伙伴的导学作用,新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加或完善。例如一下《猜字谜》一课,在第一、二则谜语旁边都新增一个泡泡,分别提示学生从字的结构和熟字加偏旁的角度进行思考,搭建方法的阶梯,降低猜谜的难度。又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将泡泡语“看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修改为“看来,发布通知的时候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表达完整,语义明确,暗含通知发布的关键要素。总之,新教材从整体内容安排,到拼音单元调整,再到导学功能完善,多角度优化课程内容,为儿童搭建成长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入学适应期。

3.优化序列层级,明晰知识体系

一年级教材系统规划知识能力训练点,删去原来过于琐碎的知识点,增加和调整的语文要素主要在课后习题和文中“泡泡”里加以呈现,并且关注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和梯度,优化了序列层级,构建了知识体系。

例如朗读方面,一上“朗读课文时,要用普通话”“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指导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后面“读好长句子”奠定基础。词句训练方面,一下《树和喜鹊》中引导积累“安安静静”这样AABB式的词语;《荷叶圆圆》中照样子写一写“苹果   ,   ”的句式;《小猴子下山》中“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等,这些习题设计从说词到写句,从积累到表达,有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寻找课文信息方面,语文要素的安排(见下表)前后关联、相互照应,从“初步学习”到迁移运用“找出信息”,再到巩固深化“简单推断”,课文篇幅加长,学习要求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4.加强内容整合,对接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内容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学习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语文水平与认知能力差异,一年级教材侧重“隐性融入”落实任务群要求,主要从调整栏目内容、整合语文园地、安排拓展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修改,使课标中的许多理念得以更好体现与落实。

调整栏目内容包括更换内容和调换位置两种方式。例如一下第四单元主题是“温馨的家”,编者将“日积月累”中古诗《寻隐者不遇》更换为有关家人和睦的成语,将“和大人一起读”第三单元《胖乎乎的小手》调至本单元,增强了各个栏目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匹配度,有利于一年级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和理解。

整合语文园地包括多个方面:新编和调整“识字加油站”,适当安排写字任务,“查字典”纳入其中;“我的发现”和“展示台”以题目的形式整合进“字词句运用”;“口语交际”纳入园地,与“和大人一起读”相呼应;“字词句运用”完善“泡泡”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等。

此外,安排拓展活动是本次教材修订的创新点。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册选择两个单元分别安排一次拓展活动,设计单元整合性的题目以拓展活动的形式安排在单元最后一课的课后练习后面。例如第三单元的拓展活动简单小结课文内容后,要求学生“讲一讲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从课文走向生活,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起到梳理、总结和拓展的作用。

二、教学中落实“新理念”

新修订的教材在保持原有统编教材优势的同时,板块更清晰,操作性更强。如何基于教材的主要变化改进我们的教学,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1.提高站位,凸显育人价值

2022年版课标“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新教材中体现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基于教材,以三种文化为载体,聚焦核心素养,培根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具体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捕捉文中图片细节或关键词语,适当补充资料,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联结生活,围绕核心问题,在朗读、讨论、交流中丰富语言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例如一上语文园地二“用拼音”栏目,教材将“dì tú”的插图由世界地图改成了中国地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形状等,还可以补充资料,如台湾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练习拼读音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充分地发挥教材资源在培根铸魂方面的作用。

2.关注学情,科学衔接幼小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把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其中学习能力的适应是重要内容。教师应强化衔接意识,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优化活动设计,重视评价激励,打通衔接路径,以实现幼小合理衔接,平稳过渡。

新教材“入学教育”板块“我爱学语文”以图片形式提示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包括听、说、读、写。以书写能力为例,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3个基本笔画,100个会写的字,3次“书写提示”提炼笔顺规则,旨在强化基本笔画的掌握,夯实基本功。教学中如何实施呢?一要重视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习惯包括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书写态度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口令、微课等引导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二要重视书写过程的指导。借助田字格找准书写位置;通过“范写”直观展示书写过程;创编儿歌、口诀、顺口溜等提示书写要点;作品展示、交流反馈激发书写兴趣……基本笔画的教学,教师指导越细致,学生书写越规范。三要重视书写时间的保障。教师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描仿入体,渐进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类整理,逐步提高书写能力。

3.研读习题,把握编写意图

新教材的课后练习少而精,对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引领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站在课标的角度审视教材,深入研读课后习题,关注训练序列,先纵向统整,明确“这一类”的教学要求,再横向对比,明晰“这一课”的训练重点。

梳理一年级教材课后习题,内容涵盖了朗读课文、积累语言、获取信息等多个方面,其中“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是多次出现的课后习题类型。从一上《小小的船》叠词短语到一下《怎么都快乐》动宾短语、《棉花姑娘》偏正短语等,这类习题关注语言形式,旨在丰富积累,促进表达。与原有教材相比,第18课《棉花姑娘》课后习题在“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的基础上增加了“火红火红的太阳”。前两个短语来自文中,写出了“棉花姑娘”大病痊愈后的样子,第三个为课外补充,意在由课内走向课外,在模仿中进行语言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叠词运用的妙处后,搭建“柳条”“稻穗”等图片支架,在迁移中构建语言范式,然后调动生活经验,在拓展中打通言语表达的通道,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4.立足整体,培育核心素养

新教材的修订与课标对接更加鲜明,也必然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六七岁的儿童刚刚开始识字,语文的基本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更需要教师对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围绕单元训练重点,以主题为引领,以生活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习得方法策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低年级儿童语文学习的特点,既可以尝试整合式教学,即在学习主题统领下一体化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可以采用分散式教学,即在单篇教学中以渗透、浸入的方式随文顺势开展,体现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教学的呈现方式,书声琅琅、静静思考、讨论交流就是好的学习情境;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样态;能积极主动参与、让学习真实发生的任务就是好的学习任务。

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希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益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审:李   婧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9月B刊总第1292期

在这里,读懂教育!
长按关注>>>
盘它

湖南教育
评析教育热点,推介教育人物,更新家教理念,讲述教育故事,分享读书乐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