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失是当前农村高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因此,怎样留住教师成为农村高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衡东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二中”)位于衡东县杨林镇,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在城镇化过程中,学校的优质师资和生源严重流失,办学条件与城区高中存在明显差距,但二中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连续19年被评为“衡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誉为“衡阳市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山沟里的一颗明珠”。究其原因,在于二中拥有一支以校为家的教师队伍。
这支272人的教师队伍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学校有47对双职工,超过全校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二,全校教职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本校毕业生。因为深爱母校,不少学子在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回母校工作。其三,学校有21位教职工一辈子在这里工作。其四,双职工中有10对夫妻是异地婚姻,他们因为爱校、爱生而留下。其五,学校有4对夫妻都担任班主任。其六,学校有3对父女同校任教,女承父业,大学毕业后回母校工作。
吾心安处是吾家。可以说,“以校为家”是二中作为一所农村高中的优良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沉淀为家校一体的校园核心文化。教师主人翁意识明确,会站在学校发展角度来思考工作。比如,学校教师能够实现两个100%:一是教师100%住校,二是教师晚上100%坐班。另外,学校教职工的孩子均在本校就读,近10年来,考上双一流高校的教师子弟就超过30人。具体而言,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举措建设教师队伍,让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学校,自愿以校为家。
一是用贴心的服务留住人。学校倡导办有温度的教育,坚持“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管理者为师生服务,教工为学生服务,学校所有工作均围绕“服务”二字展开。比如,学校行政班子将年轻教师视若亲生孩子,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婚姻状况等;学校要求后勤必须围绕前台转,全体后勤人员要提供贴心服务,让教师吃得好、睡得香,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并全力保障教师薪酬按时发放。学校努力将校园塑造为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大家庭,如此,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用扎实的招数锻炼人。学校通过搭台子、递梯子、给位子等措施,为教师提供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价值提升。在二中,不论年龄,不分性别,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青年教师说题大赛、青年教师解题大赛、教师业务考试、青蓝工程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此外,学校还鼓励那些能力强、水平高、业绩优、口碑好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让每个教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三是用“二中精神”引领人。一直以来,“二中精神”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凝聚人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现任领导班子将“二中精神”概括凝练为“爱”“严”“实”“朴”“勤”“志”六个字。其中,“爱”就是“二中精神”的核心内容,以爱校如家为情感基调,并衍生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等一系列关于“爱”的主题。正是在这种强大精神动力的推动下,教师将小家命运与学校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女承父志、同台竞技的佳话,才会有众多教师一生扎根学校的动人故事,才会有不少外地教师因为爱校、爱人而坚守乡村的感人之举……
当一种文化沉淀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它就像一台大功率发动机,能源源不断地为教师工作注入澎湃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审:赵经天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10月A刊总第1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