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郑杰
作为湖南省易穗香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和主持人,易穗香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近30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小语界可谓大名鼎鼎。
然而,2016年,她却走出舒适圈,走进民办学校,实现了从“一科之师”到“一校之长”的身份转变。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花垣县华鑫学校小学部的招生人数实现了飞跃——从2016年首届招生仅127人到2022年招生达1476人。
日前,本刊记者走近易穗香,去探寻她的教育故事和教育理想。
记者:据了解,您之前在公办小学工作了近20年,已是湘西州小语界的名师,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来到民办学校?
易穗香:2015年,华鑫学校创办前夕,集团董事长向我抛出了小学部校长的橄榄枝。收到邀请之初,我有些受宠若惊,认为自己太“闷”了,恐怕难以胜任校长一职。年底时,董事长再度致意,并许诺全力支持我办学,可以让我所有的教育思想都在华鑫学校落地。我思考了很久,觉得自己确实应该走出舒适圈。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民办学校的孩子也应该享受优质的教育。于是,这一次,我欣然接受了邀请。
记者:您提到,学校自创办之初便致力于全方位办学体系的构建。在此背景下,学校是如何精心策划并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
易穗香: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精心构筑了“三园”体系——乐园、福园与学园,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成长环境。
乐园,是我们致力于打造的第一个维度,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成为校园生活的快乐主体。我们从师生礼仪入手,每日清晨与傍晚,学校行政与班主任亲自迎接与欢送学生,以此传递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营造温馨愉悦的氛围。在班级层面,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从班名、班徽的设计到教室环境的布置,再到班级公约的制订,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学生的智慧与创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与归属感。此外,我们依据季节变换,精心策划了“华鑫四季”系列主题活动,如春日的植树与学雷锋、夏日的露营与六一庆典、秋日的开笔礼、冬日的新年晚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受成长的乐趣,让欢声笑语成为校园最美的旋律。
福园,则聚焦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针对占比四分之一的寄宿生群体,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精细化的保育体系。此体系涵盖校内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如睡觉有人陪、衣服有人洗、节日有人理、生病有人管、学习有人导、活动有人领等八大特色服务,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幸福,让学校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
学园,作为知识探索与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域,我们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聚焦于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特长培养三大板块。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方面,我们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在特长培养上,我们依托每周五下午的多元自选课程,专业教师授课,让学生在标准课程之外,也能根据个人的兴趣与潜能,在艺术的殿堂里自由翱翔,在科学的海洋中勇敢探索,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记者:您提到,学校以课程体系为核心打造学园,这确实是一个关乎教育质量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那么,学校是如何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的?它包含了哪些特色课程或创新元素?
易穗香: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办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行国家课程必修、地方课程必选、校级课程自选的“三级三维课程体系”,以此扩大教育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级”包括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多元自选课程。国家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国家要求的标准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则是学校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模块,如语文的习字立人、整本书阅读、自然化写作,数学的快乐口算、数学小讲师,英语的绘本、外教课程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多元自选课程体系。此体系不仅注重兴趣培养,更致力于特长塑造。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们便为每一名学生分配一份特长课程志愿表,让他们与家长共同商量,填写自己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且每年可申请调整更换课程。目前,此体系已形成11个模块、36个班的发展格局,涵盖运动、美术、科学、音乐、棋类、舞蹈等多个领域,细分课程丰富多样,体育如足球、篮球、武术、跆拳道,科学如少儿编程、小牛顿科学,棋类如围棋、象棋,舞蹈如民族舞、街舞、拉丁舞,音乐如声乐、器乐(古筝和竖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维”课程架构则以学校德育的“七个习惯”(积极处世、先定目标后行动、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双赢的想法、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协作增效、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核心,融合单学科深度学习与跨学科的STEAM课程,形成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德育课程通过系统化的习惯养成体系与丰富的活动课程化设计,将德育融入日常,确保德育实效。而STEAM课程的引入,更是学校教育创新的一大亮点。此课程通过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与少儿编程,自主研发课例,实现了项目式学习的全年级覆盖,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的广阔平台。
记者: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您前面说,学校的“90后”教师占比超过了80%。面对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学校构建了怎样的教师培养体系加速他们的成长?
易穗香:在一次校长培训会上,有位专家抛出了一个问题:学校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当即深思,笃定地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一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名师成就名校,名校打造名师”的师训理念,聚焦全体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强化教师核心素养,涵养师德师风,驱动学校稳健前行。基于此,学校构建了教师培养的三级研修坊。
记者:家庭与学校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培养好孩子。近年来,学校招生人数逆势增长,这无疑少不了家长的大力支持。那么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易穗香:在家校社共育方面,我们首先从“输出端”的班主任工作做起,主要手段就是创新班主任管理。例如,对于班主任培训以及会议,我们将以前每周一次的班主任常规工作会议升级为同样每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论坛。过程中,实行年级组轮流主持会议制度,每轮由特定年级负责选定当前工作中最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议题作为论坛主题。主题于每周二或周三确定,并提前向全校班主任发布。随后,各年级班主任围绕此主题,汇聚智慧,提炼各自在解决同类问题上的有效策略与成功经验。通过论坛平台,这些“金点子”与优秀做法得以集中展示与分享,促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有专业性和更具人性化。
一审:李 婧
二审:赖斯捷
三审:倪正松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9月D刊总第1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