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 | 读《让⼉童在对话中学数学》所感——佛山市北滘镇西海小学 罗春娇 分享

教育   2024-12-30 09:09   广东  

罗春娇 北滘镇西海小学数学教师,现任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执教期间曾获得

20234月教育论文《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方法研究》获顺德区教育学会一等奖,2023年获北滘镇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知识竞赛团体特等奖,2023年获北滘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等奖,2022-2023学年北滘镇优秀学科教师荣誉称号,《沏茶》一课获2022 年顺德区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二等奖,2022年获顺德区北滘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能手二等奖。

阅读书目推荐:

【简介】《让⼉童在对话中学数学》是由吴正宪老师和张丹老师主编,主要阐述了如何帮助⼉童在对话中理解和学习数学。从对话需要读懂、对话需要伙伴、对话需要分享、对话需要活动、对话需要环境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每篇结构以教学故事为导入,再配上吴正宪老师的思考与评价,最后给出具有可操作的策略和建议。


读《让⼉童在对话中学数学》所感


佛山市北滘镇西海小学 罗春娇


阅读《让儿童在对话中学数学》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启发。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更深刻地揭示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对话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强调了对话需要读懂儿童。教师要通过观察和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走进他们的心灵,让儿童乐于表达,积极交流,做一个温暖细致的引导者和同行者,和儿童共同成长。其次,本文提出了对话需要伙伴、分享、活动和环境五个方面的展开。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话的完整框架。在对话中,教师需要成为儿童的学习伙伴,与他们共同探索数学的奥秘;同时,也要鼓励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在相互讨论和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和游戏,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数学;最后,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是对话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儿童需要对话,对话需要伙伴。下面是我简单的阅读感受与体会:

对话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话,儿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对话,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还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对话的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对话的课堂氛围。

(一)教师要成为儿童的学习伙伴

1、教师放弃“角色”,成为一名共同学习者

在翻开“我也是小组成员”和“神奇的分数”这两个小组交流案例中,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只是静静地倾听着,适时用“原来还可以这样想”、“有到道理”、“我们一起想一想,肯定可以理解的”等语句。看似很简单的语句,对儿童遇到的问题不起解决的作用,但就是在这些话语的陪伴下,儿童却能够逐渐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对比自己,课堂上遇到学生求助时,总会迫不及待想着为学生解惑。这看似帮助了学生解惑,促进了学生地学习。而恰恰相反,教师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导者、结论的判断者,只是在倾听的时候在筛选符合自己的意见。长久以往,儿童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只是在猜测去迎合教师到底想让他们说什么,他们这并不是在真正的学习、思考。所以,教师应该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加小组学习,了解思考过程,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与经验,站在学习者的队伍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2、教师转化“角色”,成为一名倾听者

有时候,我们教师会疑问:都开展了小组合作,为什么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交流很少。吴老师在文中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而倾听是最好的方式。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倾听者,教师就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地聆听学生的回答,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或评价。成为一名倾听者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放下身段,做到有策略地去倾听。比如,教师在倾听的时候,做到侧耳倾听,做到表情地倾听等。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倾听者的角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倾听,教师会让儿童更专注、用心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观点的尊重与重视。这样,教师与儿童的心在逐渐拉近,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就水到聚成。

3、理解包容儿童的想法,认同儿童的感受

在教学中,当儿童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常问学生“你听讲了吗?”、“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再说一遍给你听”等。成年人往往因为经验的积累,而忽视了孩子想法的合理性。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呢?

吴老师在文中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儿童的观点不要急于否定,首先要给学生一种认同感,给予包容儿童的想法,让儿童有权利解释自己想法的缘由。教师可以用理解性语言,比如: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如果能提供证据就更有说服力了、这样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等,做到理解儿童的观点。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们更愿意与成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开放的沟通环境,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4、少做批判,多做建议

不同角色的教师运用各自独特的语音,往往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是评判者,评判学生过去所付出的努力。而教师是建议者的角色,倾向于展望学生的未来,比如:如果画个图就会更清楚了,如果能再细心一点点,如果考虑再全面一点点等,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读懂儿童,理解儿童,儿童才能发自内心接纳教师,教师才能成为儿童的学习伙伴。

(二)注重同伴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在开展小组讨论中,我们会遇到学生因为不同观点而争吵起来、交流混乱、学生讨论问题偏离等问题。为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出现这些问题?吴老师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小组意识”,这些都表明小组成员没有形成“同伴学习共同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建立“同伴学习共同体”。

1、合理组建小组

合理组建小组利于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小组规模后,教师遵循“差异即资源”的理念,根据学生的成绩、性别、学习风格等,进行异质分组。接着确定小组长,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提高小组长的工作能力。

2、约定成员职责

分组确定小组长后,小组成员协商分配角色,约定各个角色的职责,约定职责是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小组学生一起讨论约定小组岗位,比如:监督员、维护员和材料员等,让这个过程成为小组成员互相学习、接纳的过程。总之,组内“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3、调整评价方式

进行小组合作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组的意识,在学生中形成互助合力,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利用职责评价表,了解小组合作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职责评价表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员组与组之间的一种良性竞争氛围。还可以利用评价量表,引导小组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也能对小组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促进儿童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习有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同伴的方法,这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其他同学也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每位儿童的个性特点,这是实施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提供恰当的指导,以促进每个儿童在小组学习中的进步。

1、让“规则”服务大家

在组建合作小组之后,教师应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一系列应遵守的准则,包括独立学习、小组内交流以及全班分享等。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赋予了他们参与民主过程的机会。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应持续对既定规则进行调整。

2、让“看客”成为参与者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个别学生因为胆小不善于表达,怕说错,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分神没有独立思考等,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发言,成为“看客”的角色。那么如何才能将看客转化为参与者呢?吴老师在文中的建议,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协商。小组的学习困难儿童使用特殊方式的方法进行加分。此外,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满足所有儿童的学习需求,让学习困难儿童也能够参与其中,并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完成学习任务。

3、用“成果”汇集大家智慧

小组成立之后,儿童们应当参与讨论并逐步优化小组学习的规章制度,同时交流并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小组的成果是在每个成员个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员间的“对话”所构建的,它超越了个体层面,成为全班共享的资源。教师需要根据小组的运作情况,引导儿童们逐步掌握各种策略,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宜的选择。

真正的课堂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是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交流、相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在遇到困难时自然而然地向身边的同伴或教师寻求帮助。这样的课堂充满了互动和合作,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读着吴老师的文字,感悟她的智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的心灵又一次产生共鸣。她的教学智慧深深吸引我,启发着我:做一名要让孩子在“对话”中学数学。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