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波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从教二十几年来,崇尚“自由、民主、科学、活泼、创新、博爱”。推崇“学数学就是学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力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传授。坚持“教”、“科研”并举。曾在广州白云区教学比武大赛中获“青优课一等奖”;公开课《平均数》、《找规律》荣获坦洲镇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3年德胜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2016年获顺德区网络教研积极分子;2017年大良街道命题比赛一等奖;佛山市“名师导学”精品微课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区一、二等奖,并获得“优秀辅导员”、“先进教师”等称号。
阅读书目推荐
【简介】《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是一本深度揭示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书籍。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以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展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他在巴甫雷什学校的教育实践。全书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展开了深入探讨。作者通过介绍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师生的互动以及他的教育实验,使读者深刻理解到,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朝圣之旅,全书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对巴甫雷什学校课堂教学的详细描述。作者通过观察课堂,深入剖析了巴甫雷什学校教师如何运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实践既具有启发性,又具有借鉴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下编课堂实录,介绍了巴甫雷什学校在学生德育、心理健康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这些做法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 读后分享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 周海波
今天天气甚好,这里风景独好,来点掌声更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书香润泽心灵,雅言启迪人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观揽不到的地方,书可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世界就在眼前。而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今天我们翻开《心中的圣殿》,站在山巅与伟大的教学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话,潜游海底和教育圣殿巴甫雷什学校交谈,一起体验宇宙浩瀚,热辣滚烫!今天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一、全书精读:二、读有所“悟”:三、悟有所“用”:《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是一本深度揭示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书籍。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以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展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他在巴甫雷什学校的教育实践。全书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展开了深入探讨。作者通过介绍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师生的互动以及他的教育实验,使读者深刻理解到,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朝圣之旅,全书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对巴甫雷什学校课堂教学的详细描述。作者通过观察课堂,深入剖析了巴甫雷什学校教师如何运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实践既具有启发性,又具有借鉴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下编课堂实录,介绍了巴甫雷什学校在学生德育、心理健康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这些做法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阅读《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在教学设计方面,巴甫雷什学校的课堂实践案例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的转变,从“单一的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导向”转变,从“简单的情境”向“复杂情境”的转变,从“单纯的教育”向“更多知识学科”的一个融合的转变……P9巴甫雷什学校的课例《身体健康才能拥有一切》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儿童生活习惯养成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方式设置生活情境,以小剧场的形式不断互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学到了卫生知识,明白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和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些都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中提倡的“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注意将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等高度契合。2.在教学策略方面,巴甫雷什学校的数学课堂实践案例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此在教学中,PPT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他们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这本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深入剖析巴甫雷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谈谈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和知识系统的关系,而小组合作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能帮助其学好数学。过去的教育模式都是“灌输式教育”,一般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在课上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要想改变此种情况,可以利用老师与学生“身份互换”的方法进行调节。此阶段的学生想要了解“大人世界是怎样的”,而“身份互换”恰恰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这使得学生能更有兴趣的进行数学学习。实例:教学《游戏的可能性》中,在摸白球和红球时,P13先向学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一人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1人记录。在合作汇报时,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又能防止少数学学生开小差,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播放学生操作视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落实核心素养,促“生”成长,与本书不谋而合。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例: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后,我发现重视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入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以前。 我在上节课时,深入研读教材和大纲后, 设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一课。整堂课上, 学生利用正方形(出示)的学具,剪开、 折拢, 再展开、折拢, 反复操作、观察,并在展开图中去找相应的点、线和面,(播放学生操作视频) 最后让学生将正方体展开图进行分类,例如:在明白分类之后掌握了如出现“田、凹、L”等不是不行的。通过这节课的全员动手操作,在后面的检测中,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相关题目学生正确率都较高。对比之下,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展开与折叠中对相对面的大小与相邻的棱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形成了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作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为重要。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小学阶段学生作图内容主要有:示意图、数型图和线段图等。学生作图能力的强弱对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举足轻重。这部分内容,我主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正确、熟练地画出示意图。我在第一次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时,比较忽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要求不太严格,怕浪费时间。学生因为怕麻烦,不愿意画图,大部分学生往往离开图形,仅靠想象。这样的结果是很可怕的,短期表现出来的是检测失分惨重,难度较大的题目更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拿下。长期来说,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很不利的,后来我特别重视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把作图视为硬指标,让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透视图入手训练,在解决一个长方体的水池的长是18米,宽是5米,高是7.5米,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多少平方米?教学时,让学生画出无盖鱼缸的示意图,并且标注“无盖”。这种做法虽然有点“小儿科”,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适用,学生通过标一标,清楚知道哪个面是不用计算的,哪5个面需要加起来。这种“先作图,再解题”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正确率,在表面积的变化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也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画出示意图,让学生明白增加或减少哪些面。总结语:以书为友,以读增智。从书中,我们品苏霍姆林斯基悲天悯人之情怀,海枯石烂之热爱,震古烁今之思想。然后识自己,助专业。让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以上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古为今用,他为我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勇毅前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