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 巧用活动探究,促进概念教学: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 林妙娜 分享

教育   2025-01-22 09:09   广东  

林妙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数学二级教师,高年级备课组长,秉着“不懈探索、勇于创新,与学生共成长”的理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数学教育充满热情。曾获得2022年顺德区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三等奖、顺德区2023学年最美板书设计展评活动三等奖、陈村镇2020年优质课展示特等奖、陈村镇2019年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陈村镇2022年数学说课比赛二等奖以及陈村镇优秀班主任、陈村镇青年学科教坛新秀等多项荣誉,从教以来曾撰写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市、区的一、二等奖等。


阅读书目推荐:

【简介】《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汇集了国内众多数学界一线名师在实践中的教育智慧、教学感悟以及经典课例,全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些名师大家们的经典课堂,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通过课堂实录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名师的课堂全貌,再结合专家的梳理和评析,帮助读者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艺术,是广大一线教师们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有益借鉴,也为读者开辟出一条专业成长的道路。

巧用活动探究,促进概念教学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 林妙娜


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学习更是为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关键的理论知识。然而数学概念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往往很难去理解、掌握它们,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探索着,怎样能够更好上好概念教学课。

读完《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书中汇集了国内众多名师在实践中的教育智慧、教学感悟以及经典课例,我从中学到很多名师的教学艺术与技巧,比如,在概念教学课中,我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各种简单易操作、又吸引学生的有趣的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概念的意义,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等。今天,我就以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一下我对“巧用活动探究,促进概念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思考活动,初步感悟概念。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理解概念主要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各种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例子,结合有趣的实物或者图片、教具等等,帮助学生通过认识、概括,初步感悟概念。

如在“分数的再认识(一)”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教材设计,创设了情境思考活动,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

有了生活的实际情境做铺垫,我再引导学生对三幅情境图的3/4分别表示什么进行完整地阐述:图一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3/4。图二表示有4个三角形,涂了其中的3个,涂色的占了全部的3/4。图三表示有4列骨头,圈了其中的3列,就是全部骨头的3/4

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分数的表示中,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多个图形或多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都可以用分数…(3/4)来表示。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一位有名的数学家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探究表示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对象有没有关系,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本课借助教科书中三幅情境图对学生已学的分数的知识加以梳理:一是把单个图形看个整体;二是把多个图形看做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做整体。从以上三个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3/4的含义,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

三个情境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也容易理解的,从“一个图形”到“多个图形”,再到“多组图形”,虽然图形的数量在变化,但这些不同数量的图形都是特定情境中的整体。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教学内容,不但让知识变得更浅显易懂,也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改便以往概念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套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与思考,初步感悟概念。

二、开展游戏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概念。

生动的游戏活动能够给课堂营出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各种丰富的小游戏,开展游戏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更加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概念。

如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一)”中,我利用教材中的问题串三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环节——首先,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然后给每个小组派一个装有彩笔的信封,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从信封中拿出所有彩笔的1/2拿出彩笔最多的小组就赢。当所有小组拿出彩笔报完数之后,学生会发现,有的小组拿出了很多彩笔,而有的小组拿出的彩笔数量很少,这时,我趁机追问输了的小组:你们觉得这游戏公平吗?有什么想说的吗?于是,有同学觉得不公平,且大胆推测:因为他们信封里面的彩笔总数不一样,他们原本总数就比我们多,拿出来的肯定就比我们多。

揭示答案之前,我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彩笔最多的小组和彩笔最少的小组的信封里原来有多少支彩笔?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明显的对比,我再找了两组彩笔相同的小组让学生猜猜原来信封里面有多少彩笔?并说明这样猜测的理由。在同学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之后,我再让每个代表轮流给全班同学揭示他们原有的彩笔总数,让学生都能清楚看到,之所以每个小组的代表拿出的彩笔数量不一样,是因为他们信封里原本的彩笔总数就不一样。而拿出相同数量彩笔的两个小组,信封里原有的彩笔总数也是一样的。

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因此,活动二创设了“拿彩笔”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历动手、动口以及动脑,体验数学知识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活动中先让参与游戏者拿出信封中彩笔总数的1/2,比较拿出的彩笔数量是否相同,拿出彩笔数量最多的游戏者获胜;再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每一位游戏者信封中原有的彩笔数量是多少,让学生在经历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明白,虽然都是拿出所有彩笔的1/2,但由于各个信封总原有彩笔总数的异同,拿出的彩笔数也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游戏——猜测——释疑”的课堂设计,让枯燥的数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既明白谁赢了,也明白了赢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分数,整体量不同,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内化吸收概念。

动手操作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增强直观认识,使学生经历只是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更善于学习。动手操作还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此外,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倡导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用于探索的精神。

在“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中,我将教材进行调整,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手操作环节——画一画,摆一摆:通过前面的游戏体验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怎样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现在已知一个图形的1/4是□□,你能画出原来的这个图形吗?通过设计这个小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动手画一画,自己推导出原来的图形(即整体“1”),再结合同学们画出的各种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发现虽然同学们画出的图形形状各有不同,但是都是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整体。在画一画的操作基础上,我接着提出问题:假如一个图形的1/3是□□□,那原来的图形又是怎样的?然后让同学在黑板上动手摆一摆。



在整个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根据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画出原来的图形。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所画的图形各种各样,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行吗”,使学生明白,不管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画出四个“□□”,即整体都是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即可。在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由部分推知整体,从逆向的角度促进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再次体会了分数的意义,也深化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在动手操作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对分数的逆推从最简单的1/2到1/3再到1/4,由易入难,更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以上三个探究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层层递进,最终突破了“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这一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概念教学当中,我可以多立足于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有效制定各种利于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趣味游戏,动手操作等各种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感兴认知,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