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或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以进入选择自己心仪的书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或是工作压力大,或是人际关系复杂,或是遇到难解的困境。在这些时候,内心总会不自觉地浮躁起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要让心灵达到虚静的境界,安守宁静的状态。这句话道出了“静”字的精髓!“静”的字面意思是平静宁静之意,解剖来看它是由“青”和“争”组成。“青”寓意青春活力,代表着生命力;“争”寓意主动争取,代表竞争意识。《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静,审也。从青,争声。”自审、内省,以求内心的安静,许老先生的解释有清心为静的意思。水清为“清”,心清为“静”,无滓为“净”。综合考量,“静”字的寓意是:梳理内心纷扰,保持初生时的清纯。后来,“静”自又引申出安静、静止、平静、宁静等意思。所以“静”表达的内涵其实是心态平静淡定,不形于色,但头脑富有竞争意识并身体力行。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里曾这样说的:“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内心越来越安静,生活越来越平静,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自然,释然!古人有句话说:“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一个人的出路,往往藏在静中。事再大,也有几分淡定;事再难,也要波澜不惊。人生,无非就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该耕耘的时候,别急着结果;该沉淀的时候,别急着出头。 宋代《昭徳新编》里说:“心静极,则智慧生。”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遇事心静,思虑才能周全,趋势才会向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杯浑浊的水,只有慢慢静下来,才能变浑浊为清澈。人的心也如此,心绪不宁,就像浑浊的水,什么都看不清,理不顺。只有清澈的水,才能像镜子那样映照万物,我们的心才能看清事情。一瓶浑浊的水,只有将它静置,才会逐渐的沉淀清澈,心灵亦如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妨想一想您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去大自然走一走了?您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了?您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煮一壶水,泡一盏茶,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了? 在这个节奏快、压力大的时代,多数人好象很难做到静下来了,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焦虑的心态。其实总结一下,人为什么静不下来,无非有三个原因:纠结于过往,烦恼于现在,焦虑于未来!纠结于过往是因为我们不能做到放下;着眼于现在很烦恼,这是因为没有做到专注;焦虑于未来,是因为我们对于不确定事情的畏惧。故而说,真正的淡泊,并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从容地面对疾苦;真正的归隐,并不是沉湎安逸,而是冷静地面对境遇,以入世之心,为出世之事;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当一个人心不静、气不平时,往往错漏百出,注定一无所获。“心静极而智慧生”,静下心来,淡定从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曾国藩说:“人心能静,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很多时候,让人束手无策的,往往不是当下的境遇,而是内心的纷扰。且愈是急躁,愈是忙乱。人心如水,保持平静,方能映照万物,看清本质。那些内心平静的人,不论外界如何喧闹,白粥青菜,素衣布裙,有些不合时宜,却也是心不染尘、尘不染心,在自己的天地里干净地活着,谁也打扰不了。然没有人生来就懂得遇事要冷静,必须要经受得住世事的磨炼,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 每到冬季,天空静,大地静,群山静,这份静是喧嚣后的安然,是勃发前的沉淀。这份沉静并不寂寥,这份沉静里有默默的坚守和明亮的希望!然“天人合一”,人也该放慢脚步,静一静,想一想,享受一下“慢生活”。然所谓“慢生活”,并不是散漫和慵懒,不是磨磨蹭蹭拖延时间,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心态,强调的是自然与从容。而日常养生,也需要过慢生活。看淡名利,远离喧嚣,多些独处;减少压力,志闲少欲,多些怡然。不妨让生活慢下来,慢吃慢喝,在慢生活中寻找自在,因为慢能养心调心。享受慢生活,让内心变得越定,越静,越安,宠辱不惊,使精神内守,如此可以让五脏六腑皆归于平衡。在慵懒的冬日里,煮一壶茶,无需在意茶的贵贱,读一本书,无需总结书中道理的深浅。日子由心,不由旁人信口开河的意见,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当然,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内心心里斗争那么多,外表即使再静,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这时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发泄完了再保持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