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的可能不是水,而是津液!

文摘   2024-11-02 06:03   山西  
     
最近天气比较干燥,周围很多朋友经常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脱皮、面部紧绷、大便干燥,嘴唇干裂,嗓子干痛,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冒痘、牙疼,头皮屑多等症状,即使他们再怎么狂喝水,也无法缓解。实际上,这些现象在中医上可称为“津液缺失”,需要补充津液才能缓解。从中医角度来说,津液有支持生命、滋润濡养、化生血液、养神的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内经》有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液无处不润泽人身,即“血无津液则凅,肤无津液则燥,肌无津液则消瘦,骨无津液则枯,筋无津液则痿癖,发无津液则秃落”。而在中医里,津液并非是我们单纯喝的水,而是体内水液的总称,如体内脏腑的分泌物,还有胃液,肠液,泪液等,有滋润皮毛,肌肉的作用,可以使肌肉丰润,还有毛发光泽,同时也可以滋润我们的口腔和咽喉。因此,一旦津液缺少,我们是感觉脸干,身上皮肤干,当然也会有口渴口干等情况。为什么会这样?打个比方来说明!我们在蒸馒头的时候,下面要有火,锅里要有水,这个水被烧开之后变成水蒸气,均匀的布散到蒸笼里,馒头受热均匀,才能熟透,也会很有弹性。同样的道理,我们体内的津液要在阳气的蒸化下均匀布散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去滋养四肢百骸。如果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这些水液积聚在体内,就容易滋生痰湿、浊气。 生活中常见有人无论怎么喝水,仍然会感到口渴,无论怎么敷面膜,皮肤依旧很干,其实这就说明你缺的可能不是水,而是津液!也就是说,人体里的“津液”,与我们喝进去的水有本质的区别。而当体内津液不足时,你即使每天喝够8杯水,也不能为人体“补水”,反而会累坏肾脏!一般来讲,质地较为清晰,流动性较大,分布在我们的皮肤表层和一些肌肉、筋膜、孔窍等部位,这些都属于津,如汗液就属于津。而质地较浓稠、流动性差的水液则属于液,它更多存在于关节、脏腑、脑髓等部位,比如我们常听的滑膜液。中医早有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津和液虽有区别,却可以相互渗透、补充、影响。所以,当身为津的汗液受到损失,润养五脏的液也会被牵连。因在中医里有“酸甘化阴”的说法,所以我经常会给大家推荐的一款简单、价廉、易做,且能快速补充津液的小方子:乌梅冰糖水!这个小方可以有效缓解口渴嗓干、皮肤干痒等问题!在这个方子中,乌梅酸收,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冰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几种可以生津的简单实用方法。清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我们都知道喝茶对身体有益,但在茶叶之中,最具生津功效的,当属黑茶,而熟普洱茶就是其代表。我亲自饮用证实:品质好的普洱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使饮完数个小时后,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再者中医里还有“米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的说法。事实也证明,米粥对脾胃虚弱的人特别友好,它对津液、气血亏虚或者耗伤的情况很是滋补。所以很多人在生病或者做了手术之后,都会选择喝米粥。请注意,要喝米粥的话,一定要喝上面那层米油,也就是煮米粥时浮在表面的浓稠液体,这可是精华所在,最是滋补!清代大医王世雄在《随息居饮食谱》这样说:“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我的观点是,喝米粥永远不存在虚不受补的情况,而且米粥极为平和,最益人中气。另外在秋冬季,莲藕煮水也是滋补生津之佳品。《滇南本草》云:“多服润肠肺,生津液。”大家可用新鲜莲藕半根切片,煮成汤,加点冰糖或蜂蜜,可帮助补充流失的津液和气血,尤其适合小孩和女性服用!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直接用纯藕粉搅拌冲服!

一门深入探岐黄
“一门深入探岐黄”是我自己的公众号,每日更新有关中医健康、养生保健的正能量文章,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请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从而让更多人受益并接触、认识、选择中医!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智慧!感恩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