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养生之我见

文摘   2024-11-22 06:36   山西  
2024年11月22日(农历甲辰年十月廿二日)3时56分,迎节气“小雪”。《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此时,气温持续走低,天地间的阳气渐趋潜藏,阴气愈发旺盛,降水形式在冷暖气流的交汇下,由降雨转为降雪,只是雪量尚小,稀稀疏疏,似有还无,故而得名“小雪”。此时节,万物冬藏,天地寒凉,请君添衣保暖,祝愿你有雪可看,有粥可暖,有爱可依,有梦可圆,此冬喜乐平安,此生得偿所愿!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不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及文化的传承。到了这个节气,气温持续走低,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古籍《群芳谱》中写道:“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是对小雪时节天气变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古人谓:“雨凝为雪,小者未盛。”正合此时景象。此时北风萧瑟,长波拍岸,正如古诗所云:“长波乍急鹤声嘶。”天气渐寒,降水量亦随之增多,天地间一派肃杀景象,昭示冬令之威。时值初冬,没有深冬的凛冽与严寒,却有一番静谧与温柔,像一位含蓄婉约的诗人,以细腻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恰逢小雪,最适合做的事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共话桑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渐冷,雪渐盛。此时阳气升,阴气降,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严寒将至。《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故而大家要把握好一个“藏”字,去寒就温,避寒藏暖。藏养身体,才能健康过冬天,为来年储备能量、打好基础。慎起居、调情志、适寒温,则是最适合冬天的藏养方法。不知您观察过没有?此时节地面上是冰的,地下却是温的,刚好可以保存食物,以免不会冻坏。在农村人们总会吧地瓜,白菜,土豆等,都放在地窖里,今天依然是这样做,只是我们以前不懂,为什么冬天要把蔬菜放在地下,原来是地下变温了。在南方,虽然是(很多地方)不下雪,但会下霜,尤其是甘蔗,被霜打上几次后,就不能吃了,就会出现很大的裂缝,所以要把它砍下来,埋在地下去,要吃多少,再去挖上来,这样既保湿,又不会被冻坏掉,你看南北方做法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当我们看到天地封藏了,人身体也是一样,当减少劳作及运动,切忌运动剧烈。因为冬天气温低,运动之后出汗太多,容易着凉。冬天应该做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打太极、散步......让身体微微出汗的同时,也使其从头到脚暖和起来,增强体质。另外,我们可以这样讲,冬季是一年中最需要睡觉的季节。冬天昼短夜长,适合早睡晚起,因为“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精气”;而且养成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体质,防止身体因气温变化而生病。因此,晚上尽量避免熬夜,早点睡觉,最晚也不要超过11点入睡。藏就是藏精气,对应的是肾,所以肾主收藏,如这时你可以多吃如板栗、核桃、桑椹干、黑芝麻、黑豆及各类坚果等,也是一种固肾养肾的做法。 小雪节气到了,冬天也渐入深处,我们当静下心来,沉淀自我,于寒中砺志,蓄积能量,静候春归。藏的基本意思是冬季要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迎接来年。那具体我们该藏些什么呢?一者要藏阳。有道是“冬阳一寸值千金”,多晒太阳能够补补正气,减少不良情绪。再者要藏暖:吃暖穿暖、行暖住暖,保暖防寒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头背部、手脚、腰腹这些部位的保暖,以防止寒气入侵,保护体内阳气,避免过度消耗和外泄,睡前可以泡脚;多吃温补食物,如红枣、小米、山药等,有助于促进阳气的收藏。三要藏神:保持精神安静,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让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情志疏通,正气充足。《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精神修养,也就是藏神,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平时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舒缓运动等让自己保持轻松状态,愉悦身心,保持健康。四要藏食:冬天热量消耗大,合理冬补可提高御寒能力,吃温热之物,少食寒凉。建议多吃些核桃、黑芝麻、红枣、桂圆、黑豆和糯米等。《遵生八笺》曰:“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谨戒。”每年冬季,万物都避其锋芒,低调隐居,韬光养晦。相信在历经寒冬的洗礼后,必将迎来繁花似锦的春天,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与辉煌。

一门深入探岐黄
“一门深入探岐黄”是我自己的公众号,每日更新有关中医健康、养生保健的正能量文章,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请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从而让更多人受益并接触、认识、选择中医!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智慧!感恩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