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哭泣”的两则医话

文摘   2024-10-31 06:29   山西  

【一】在我们传统文化背景中,哭泣往往被赋予了一种“羞耻”的含义。古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将哭泣视为软弱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一个成年人若过于频繁地流泪,可能会被贴上“情绪不稳定”的标签。所以从小时候大人们常强迫自己不许哭,尽管内心再悲痛,也会让忍着眼泪。以下语句应该是大家常会听到的,“不准哭,收声!”;“你都这么大了,为什么遇到问题还总是哭?”;“哭能解决问题吗?”;“这就是个小问题,你有什么好哭的?”……然在我看来,哭无非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调畅情绪的途径。德国哲学家康德如是说:“哭是以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和想象力为前提的。”我的理解是,当痛苦时我们哭,因为哭可以祛除痛苦;当感动时我们会哭,因为哭可以宣泄郁闷;当爱抚时我们会哭,因为哭让我们内心和畅。总之,哭既是人痛苦的外在流露,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哭对心理的保护作用,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当人遇到严重的精神创伤、陷入可怕的绝望和忧虑时,既不思食,又不想睡。但如果此时能设法大哭一场,就可得到有效拯救。所以遇到悲伤和痛苦的时候,人们默默流泪,甚至嚎啕大哭,都是自我调治的过程。然而,哭本身属于悲伤痛苦的行为,所以并不是多哭就好,如果遇事大哭特哭而不知节制,经常像林黛玉那样常年以泪洗面,肯定是无益于身心健康的。

【二】提到哭泣流眼泪,大家会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了,不少人看到电视剧演到感人至深之处,人们往往都会潸然泪下。可见,眼泪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但凡不是因为情绪的影响而出现了流泪过多、眼睛干涩等情况,基本上都和肝有关系。长期看手机过度用眼、熬夜不睡等都会耗伤肝血,引起肝血不足、虚火上炎等,从而导致眼睛干涩、痛痒等一系列泪液不足症的症状,大家当避免之。另外,大家都知道,女人往往比男人更长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人更容易用哭泣来表达或宣泄情感,女人以肝为先天,很善于通过哭泣流眼泪排出郁滞于体内的浊气:郁闷而哭可排出肝郁;大喜而泣能排出心郁;悲伤痛哭可排出肺郁。因此为了健康,遇到难受、委屈、压抑、悲伤时就干脆哭出来吧,雨后的鲜花会更美,更争艳!我们有个常识,总会劝解那些遭受突然打击的人,“哭出来就好了”!如此哭出来已然是很高明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素问》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怒伤肝,悲胜怒”,意思是生气会引发肝气郁结之类的病症,而哭则能缓解生气引发的疾病。当然,任何事都需要辨证从两方面看,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哭无疑是一种宣泄手段,但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因为浊气不会自行排出,需要调动大量气血将它赶出来。比如哭时神气摇动,则是心耗损了,哭时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是肝血伤了,再不断这样哭,肾气也会受损。所以很多人当哭完后,感觉体力消耗严重很疲乏,再加上眼睛疲劳,所以特别想睡觉,偶尔还会头疼。这也说明,大哭绝对是一门体力活,适可而止!另外,我观察到,很多人一哭眼睛就肿了,即便哭的时间很短也是这样,而且很久也不能消退。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哭泣时,气血就会从眼睛透发出来了,充血,肿得像桃儿似的,哭得时间短也是这样,是因为气血不坚固,肝气不固导致的。尤其女性朋友,一哭就肿,就是肝气不能很好的坚固,肝不纳藏血气所致。我今天给大家推荐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固肝气,消解不良情绪的作用。一是内关穴。点按双侧内关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二是太冲穴。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腧穴,亦为肝经的原穴,是人体很好的“消气穴”。按摩太冲穴可起到疏肝解郁、调理肝脏的作用,也能调畅全身的气机。


一门深入探岐黄
“一门深入探岐黄”是我自己的公众号,每日更新有关中医健康、养生保健的正能量文章,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请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从而让更多人受益并接触、认识、选择中医!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智慧!感恩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