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教科院X菁质教育 | 2024年盐田教师AI素养提升培训班圆满落幕

文摘   2024-09-25 20:00   广东  

自Chat GPT横空出世以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对教育领域产生着深刻且全方位的影响。AI 技术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教育创新的大门。


如何将AI逐渐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何通过AI实现从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再到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如何实现AI在具体教育场景的落地?





9月19日,菁质教育携手盐田教科院举办了为期四天的盐田教师AI素养提升培训,为来自盐田区及其对口帮扶地区70余位教师开启了一段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奇妙之旅。

开班仪式由盐田区教育局工联会副主席邱学军主持,教师们在观看了盐田教科院的宣传片后,学员代表发言,盐田教科院教师培训部部长彭伟兴介绍培训安排。

随后,盐田教科院院长李天才为培训作开班致辞。

李天才院长指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 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教育的不变,就是变和创新,大家始终要把握这一点,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全方位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此,大家需要及时提升自身的AI素养。

李天才院长对教师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现代教育理念与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强持续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三是积极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与推广。在掌握了AI工具之后,要善于反思,对照是否适合学生的情况,是否吻合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要将新课标新教材与AI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真实效果。

此次培训,特邀宁晓然博士带领老师们踏上一场揭开AI神秘面纱、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学习之旅。

宁晓然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应用有深入研究。

  • 趴在墙头看看

从“史前” AI 到 AI萌芽再到 AI大爆发、最后到大预言模型和生成式AI,宁晓然博士串联起 AI 的前世今生,并全面介绍了什么是机器学习、大预言模型,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和应用场景,生动分析了 AI 赋能教育的实践案例。

  • 近距离吃瓜

宁晓然博士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热门的 AI工具,从国外的 ChatGPT 到国内的Kimi、豆包等等,从功能特性到适用场景,再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结合具体教学工作案例进行了详细讲解,示范了相关 AI 工具的实操过程。


教师们还了解了可汗学院最新的教育资源和实践,以及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实践和伦理挑战。

  • 亲自看看

在培训的实操环节,宁晓然博士带领教师们使用具体的 AI工具,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探索提示词的最佳实践,教师们亲自动手,在自然语言处理、文生图、文生代码、文生视频以及 PPT创建与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提示词的实践操作。

  • 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宁晓然博士带领教师们进行AI教育教学项目立项,学会思考该项目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实施、需要什么资源、如何写计划书。


通过这样的实操,人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宁晓然博士强调:


AI不仅是提高个人教学工作效率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要思考能为学校、班级、教研室做什么,能胜任作为甲方这一角色去向乙方提要求,判断乙方产品的可行性,判断这些AI模型什么时候会出错,能思考和了解所在学校的AI教育需求、鉴别AI技术边界,从而真正推动学校的 AI 教育发展。


培训期间,教师们还实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亲身体验了先进院最新科研成果和AI产品,并聆听了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张锲石主讲的《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与社会影响》,对AI技术的最新发展、甄别AI技术信息真伪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角色转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经过前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参训的教师们收获颇丰,在小组讨论、项目实操、项目设计和成果展上充分展现了优异的实操能力和学习成果转换能力。

来自不同学校和学科的各项目组的老师们打破学科壁垒,他们积极交流,跨界合作,碰撞智慧,设计了⼀个个可⾏的 AI 项⽬,从项目书设计、再到演讲,到最后的展示,老师们体现出了充分的问题意识、充足的解决方案、严密的实施计划、科学的评估计划、周全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基于Llama模型的智能小学简单计算智能辅导系统

  • 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的课后服务学生智能自助答疑系统

  • 基于AI的虚拟实验平台建设

  • 基于AI的作业收集与订正系统

  • 智联家校·共筑未来项目

  • 智能课后服务社团考勤系统项目汇报

  • 智慧教育·轻松作业:一体化作业管理与反馈系统

  • 基于Transformer 模型的个性化AI学习辅导系统

  • 基于Llama模型的智能总结梳理生成体系

在项目设计展上,各小组精心展示了他们在培训期间完成的创新实践项目。这些项目结合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需求,涵盖了 AI 与课程教学融合、教育资源创新开发等多个维度。这种跨学科、跨学校的交流模式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宁晓然博士的点评为这些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此次培训,教师们不仅学习了AI的最前沿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了 AI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最初对 AI 技术的一知半解,到能够初步熟练运用 AI 工具进行教学资源创作、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开展教学评价等工作。

来自云海学校的林静怡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这次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考,让我对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来自东源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沈瑞坤老师用三个“有”概括了此次培训的感想:

“第一个是有度,宁教授的理论很有高度、深度;第二个是有趣,他讲解的内容十分吸引人;第三个是有用,他介绍的AI模型、现场实践,以及操作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非常有用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为我今后充分利用AI技术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盐田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徐虹在结业典礼中表示,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继续保持对 AI 教育技术的学习热情,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推动学校的 AI 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宁晓然博士这样与教师们共勉:

要把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驾驭AI;一定要小心甄别AI的输出内容;积极拥抱AI。

当下,AI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概念,而是可以切实融入日常教学中的强有力工具。未来,菁质教育将继续提供AI教育培训服务,让AI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教育的大门,触达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