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辩论落幕,美式辩论有哪些教育启发?

文摘   2024-10-11 20:00   广东  
10月1日,2024年美国大选副总统辩论在纽约登场,至此,大选双方阵营的所有候选人辩论均告结束。
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耶鲁大学高材生万斯以出色的发挥赢得了多方赞赏,被媒体评论为堪称近些年来共和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中的“辩论高手”。
辩论向来是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大众期待的看点,也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一环。
美国有句俗话说:“不会辩论当不了总统”。辩论能力是评判美国总统候选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辩论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它还是美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初到美国课堂,会见到与在中国课堂截然不同的景象。

老美在课堂上不但坐得七扭八歪并七嘴八舌地各自发表观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还会随便插嘴,纷纷挑战老师哪里说得不对,推翻老师的结论,对此老师们也并不介意,甚至很鼓励学生的这种“冒犯”。

这场景冲击了我们所接受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不能轻易去质疑老师或长辈的观点。
然而,美国教育更鼓励学生以讨论、辩论、提问的方式去学习知识,这比单纯的考试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辩论课是美国中学课程的标配,是美国最为传统、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主要是社团和选修课的方式,从中学到大学还会时常举办各种辩论比赛 。
辩论的话题围绕社会议题、公共生活和社会责任。
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郑钢列举了他在一所印第安初中的辩论课上讨论的话题:
特许学校是否一定做的更好?
加州的投票者是否应该通过55号法律修正案?
英国是否应该离开欧盟?
同伴间的竞争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特朗普是否应该成为总统?
美国是否应该拒绝更多的难民?
中学是否应该给学生提供书柜?
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NSDA)国际项目总监及资深顾问Stefan Bauschard说:
“在中国,演讲辩论更多是被定义为‘课外活动’,是与学术学业成绩分开的。而在美国,演讲辩论是学术的一部分,对学生的GPA和升学都会产生影响。”
但其实,在人类遥远的轴心时代,中西方都有深厚的辩论传统。
春秋战国时代,群星璀璨,百家争鸣,辩论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发生在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则反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苏秦游说六国,以其辩论之术达成“合纵抗秦”的共同战略。
秦晋两国合攻郑国,郑国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善辩之术,终使秦王退师郑国。
儒墨之辩也很经典:墨子是第一个公开反驳孔子和儒家的人,儒墨两家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学派林立,各种学说之间相互辩论之风盛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喜欢在大街上找人辩论,并在辩论中开创了后世的哲学派别。
随着西方民主议会制的形成,辩论的传统延续到政治传统中。欧美的政治精英大都接受过辩论教育,据统计,美国80%的现任国会议员学过辩论。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参与辩论的学生在学术和升学方面表现出色:美国高中平均升学率为70%,而辩论队员的升学率竟高达98.58%。辩论队长进入常春藤联盟等顶尖大学的概率比一般学生高出60%。
纽约大学前校长John Sexton曾经说过:辩论是我曾经获得的最好教育,高中四年学校辩论俱乐部的经历,为我一生奠定了基础,我今天所运用的智力的90%来自辩论的训练
耶鲁大学校长Minh A. Luong认为:对于有志于进入顶尖大学的学生而言,演讲和辩论是最佳的课外活动选择,它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更是顶尖学府和雇主所重视的技能。
阿默斯特学院前院长Alexander Meiklejohn直言,如果让他从大学生中挑选智力表现最好的群体,他会挑选辩论选手,因为他们在智力、学术热情、应对问题的能力上都更为出色。
目前主流的美式辩论主要分为四种形式:
  • 公共论坛式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
  • 林肯道格拉斯式辩论(Lincoln-Douglas Debate)
  • 美国议会制辩论(American Parliamentary Debate)
  • 政策辩论(Policy debate)

知名的辩论比赛有:
WSDA(原NSDA)
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学演讲与辩论荣誉组织。WSDA通过其独有的积分和排名系统,学生申请大学有显著帮助 。其参赛获奖者有80%以上进入全球TOP50的顶尖学府。

NHSDLC
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美式辩论联赛。每年在30多座城市举办40余场地区赛,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学府合作,为中国学生提供顶尖资源。

WSDC
全球辩论竞赛,被誉为英语辩论赛的世界杯,是最强辩手的摇篮。历史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都曾获得WSDC冠军。

China BP
亚洲地区最大的英式议会制辩论锦标赛,开放给大学生和高中生,为辩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TOC)
美国最高水平的辩论锦标赛之一,通常在学年结束时举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辩论队伍。


为什么辩论是美国名校招生官非常青睐的课外活动之一,也是精英教育的重要内容?
辩论不仅关乎个人表达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还需要在阅读大量材料,通晓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的见解,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特质,同时还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适时闭嘴。
一个优秀的辩手一定是个出色的倾听者,这在当今时代是一项稀缺的能力。
《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在采访中说:
当今世界,我们已经被信息淹没,但其中很多是垃圾信息。
互联网的个性化算法推送机制,“比你更懂你自己”。
短视频、社交媒体、自媒体量身打造“总有一款属于你”,无限满足用户的内容偏好和潜在需求,让每个人深陷单一化、同质化的信息茧房,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获取海量让自己愿意看到、乐于相信的信息,而看不到听不到不一样的信息和观点。
在接受长期的、精准的信息喂养之后,必定让人自以为获取了绝对充分、正确的“真相”,而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甚至是十分抵触和反感,这样反而是离真相越来越远,认知十分片面,失去了辨别是非对错的思维能力。
成人尚且很难逃离信息茧房,更何况是小孩。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世界是狭小的,眼光也是狭隘的,思维能力更是薄弱的。没有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思维碰撞,必定会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
与只争输赢,不论对错的诡辩不同,辩论选手对不同观点的态度是开放的、容忍的,因为正反两方的辩手会被要求就同一个问题,轮流地站在不同立场来进行辩论,这个过程迫使辩手需要从两个对立面去看问题,思考问题,深入了解对方的论点和论据,从而才能找到对方的逻辑弱点,进行有力反驳。
被推崇为“智慧巅峰”(Intellectual Peaks)的辩论,不失为走出偏见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大利器。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