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领跑世界AI百强,中小学“小镇做题家”或将退场
文摘
教育
2024-12-21 20:01
广东
![]()
前天,美国众议院要对1100亿美元的支出法案进行表决,法案内容是1500多页的文件。马斯克借助AI(Gork)工具读完,并查出了多个漏洞,预算被叫停,此事震惊全美。自2023年进入AI元年之后,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日,《时代杂志》评选2024年度CEO,颁发给了AI领域领军人物、芯片女王、AMD现任CEO苏姿丰(Lisa Su)。而当之无愧的芯片之王,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学获颁工程学荣誉博士的致辞时说:“AI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技术,整个世界都被重置。”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各国在AI领域激烈角逐。近期,《自然》杂志发布2024AI全球100强榜单,中国19所大学上榜,仅次于美国,超越英国位居全球第二。同时,教育部重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将于2030年前全面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具体内容为人工智能教育战略以及今后国家人才培养方向定调。从中国大学在AI领域的优异表现,到国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发力,面对AI“倒逼”,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中学到大学人才的贯通式培养路径,开始了新的积极转向。近日,《Nature》杂志旗下的“Nature Index Supplements 2024 AI”发布了全球AI研究领域领先的TOP100高校榜单。这一榜单基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产出,特别关注了2019年至2023年间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是各院校在AI前沿领域实力的集中体现。榜单显示,前100强高校,美国有46所,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在全球前十名中,美国高校几乎“垄断”了榜单,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分别稳居前三名。此外,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系统的学校表现出色,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分别位列 6 至 10 名。中国高校 AI领域的研究产出位居全球第二,其中9所位列全球TOP50。清华大学闯入前十,排名第 9;北京大学位列第 14。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的榜单中,中国只有7所大学上榜,2022年有11所,2024年一跃达到了19所(包括2所香港院校),是所有国家中上榜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的。英国位居第三,共有 7 所高校跻身全球前 100 强行列,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分别位列第四名和第五名。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强国需要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投入大量时间刷题以获取知识和标准答案的标准化人才,未来无法在科技竞争中有所作为。掌握AI技术、以新的学习方法发展创新能力,不仅能增强青年一代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人才。11月 18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 号),明确了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普及的目标和具体路径。通知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激发学生对AI技术的学习热情,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AI教育
通知列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具体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划重点概括如下: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鼓励各地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研发一批人工之智能教育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推动高校、科研园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开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和区域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中小学校要加强校际间教学场所和教学资源共享,积极依托校外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实验室开展实地教学。各地要将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纳入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引进高校、科研园所、高科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兼职教师。将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学生英才计划”中加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青少年人才培养。通过多样化交流活动,将AI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AI的魅力。这份通知,对于未来需要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选拔什么人才,给出了明确的信号。死记硬背、强化训练、以重复刷题、以1分甚至0.5分的微弱差距拉开一个人才选拔档次的传统教育,不再是理想的培养方向。跨学科学习,融会贯通不同学科,在多学科的边界激发出创造力;学习AI、借助AI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走出学校课堂、超越教科书,通过游学、研学、企业支持,引领学生在真实世界和高科技企业中学习,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锻炼实践能力,全面发展。通知中提出的种种具体实施路径,都表明中小学教育将更加接轨国际教育,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契合,告别象牙塔中的“小镇做题家”内卷模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中国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培养出的优势消失殆尽。”
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工智能社会,教育正进入4.0版本。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有望松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以创造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的齿轮开始转动了。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