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凭期望值降低,名校光环褪去,还能有什么新卷法?

文摘   2024-06-27 20:00   广东  

近日,网络上一条斯坦福大学博士“上岸”乡镇公务员的消息,对网友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6月16日,安徽宿州市公务员局发布新一批公务员拟入录用人员公示,其中一名叫苏朕的考生特别引起关注。


苏朕本科就读于中科大物理学院,博士毕业于世界顶尖名校斯坦福大学,曾获中科大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他报考的职位是宿州市下辖灵璧县乡镇机关单位基层事务管理岗位。         

                               

不少人感叹大材小用,是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但话说回来,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值得尊重。

随着高等教育人数不断扩招,学历红利时代正在结束,而今大家惊呼,现在连名校学历光环也褪色了吗?问题出在哪里?


环球同此凉热。

人们对学位的成本和收益持悲观态度是一种时尚”。《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分析美国大学教育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2024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35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在剧烈的竞争、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现实问题摆在面前。


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是高是低?当回报率在下降,好大学和好专业,哪个更重要?


近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有近30%的人认为大学学位不值得,反映出教育成本上升导致美国人对高等教育的负面看法增加。



2023年,《华尔街日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的美国人认为四年制大学学位不值得花费。


其中,18岁至34岁的受访者(最有可能上大学的年龄段)中,61%的人对大学学位价值最为怀疑。


持负面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美国上大学太贵了。


其实,大学并不是不值得,而是有一部分人的回报太低,是哪些人群呢?


最近,经济学人文章《劣质学位,美国学生何去何从?》指出,大学回报率低的原因在于“垃圾学校”以及专业选择问题。


文章提到,虽然民调认为大学不值得上,但事实并非如此。


总体而言,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比没有的人多赚40%。

但是,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上学的回报却相当低。


这些人包括学习差的学生上了“垃圾学校”,这些学校教学质量差,也包括那些选择了就业工资低的学科的学生。


据悉,英国已经汇总了关于数千个课程、数百个学校的毕业生收入情况的详细数据,美国也做了相似的数据研究工作,但由于法律原因,都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们服务。


而家境较好的孩子已经充分利用了这些数据,选择更优势的专业。


总之,年轻人出于对低回报专业的不满,正纷纷远离这些专业,选择与更高收入相关的学科。


 


6月23日,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公布,接下来考生们进入关键的志愿填报阶段。


在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是千万考生及家长面临的重要选择。


这几年,每逢高考季,被考生家长称为“寒门贵人”的张雪峰老师的言论,都会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近期,“张雪峰直播卖卡3小时入账2亿”的话题又上热搜,足见他的受欢迎程度。


在高考前两天,张雪峰开售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套餐,分为11999和17999元。包含的服务内容有:多次一对一专业填报沟通、线下集训、志愿规划等等。一场直播下来,这项服务被疯狂的家长们一扫而光。


即使批评质疑张雪峰的声音不少,但家长们正在用脚投票。普通家庭试错成本太高,选对专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每年都会公布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和就业市场预估的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也明确指出,专业是决定职业收入的关键因素。



来自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教育学院的3位学者,对近600万人的收入进行调研后发现,不同专业的回报率差距将持续扩大,选对专业,“投资”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会比股市更高。


这三位学者搜集了2009年至2021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社区调查数据,对580万美国人(290万拥有本科文凭,290万拥有高中文凭)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后得出以上结论。


他们还深入分析了10类不同专业的回报率:


  • 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位在回报率方面处于顶尖地位,中位数超过13%

  • 其次是商业、健康、科学和数学专业,回报率在10-13%之间

  • 生物学、农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回报率为8%至9%

  • 教育、人文和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回报率低于8%


排在回报率前列的依旧是几个热门专业。



“这些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未来的学生应该要仔细考虑他们的专业选择,在个人兴趣和经济实用主义之间找到平衡。”其中一位教授补充说道,“选择回报率高的专业是一个明智的财务决策,但同时,如果学生决定攻读回报率较低的专业,可以考虑接受额外的培训或继续深造,以改善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前景。”


近一年来,在我国,关于“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反向升学”的现象越来越多。“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标配。“文凭”不等于“手艺”, “卷学历”不如“卷技能”,本科毕业再去职业学校读个专科,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面对就业问题,攻读双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金融时报》2月份的一篇文章《面对AI挑战,双专业能成为你的救生圈吗?》给出了建议。


AI技术风起云涌,传统职场岌岌可危,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跨界修双学位。


以乔布斯为例,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提倡了技能多元化的理念。乔布斯在辍学的时候选修了书法课,他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能与计算机专业技能相结合,为数字世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大多教育和专业领域认同专业化的重要性。


然而,如今面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变化,管理专家们普遍推崇拥有多项技能的好处,他们认为这可以培养“认知灵活性”。这一理念由教育心理学教授兰德斯皮罗提出。


在2016年,有接近20%的美国学生选择了双专业,且趋势还在增长。



研究数据也证实了拥有多项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的好处。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修读双专业的学生在抵御收入波动时,能获得相当大的保护,平均优势达到56%。特别是学习两门互不相关专业的学生,这种优势更是尤为明显。


研究者认为,双专业学生在一个专业的就业机会消失时,能够更轻松地转向另一个专业,为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保护。此外,修读双专业的学生更可能从事那些需要综合运动多种技巧和知识的工作。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