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不要害怕对孩子的“管教”

文摘   2024-07-27 20:00   广东  


埃隆·马斯克最近频繁出现在媒体视野表达了对青少年性别身份的看法。


上周,马斯克宣布将公司总部从加州搬到德州,原因在于这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加州州长纽森签字通过“新学生性别认同法”,如没有得到学生本人同意,加州公立学校老师可以不告知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更改性别认同的情况。




接着,马斯克在德州接受了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的直播访谈。访谈接近尾声时,马斯克谈及青少年变性的问题,讲述了自己被欺骗着签署了允许儿子服用“绝育药”变性的文件。


马斯克说,几乎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会经历性别身份危机,成年人不应该操纵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变性。


主持人乔丹·彼得森教授持同样的立场,他认为性别是由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




乔丹·彼得森被誉为目前西方最有名的“公知”之一,虽然他的观点也引起诸多争议,但他在油管等社交媒体上受到非常多人的欢迎,演讲视频拥有很高的浏览量,被称为“网红”教授。他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期间入围过利文森教学奖、被多伦多大学学生称之为“改变人生”的教授之一。


乔丹·彼得森教授写的《人生十二法则》一书,一推出便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


《人生十二法则》


乔丹·彼得森_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该书:一本关于自力更生、良好行为、自我完善和个人主义的硬核自助手册。


在这十二条法则当中,其中的一条规则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他的观点在当今西方主流教育心理学的衬托之下,显得非常“保守”、“严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幸的原生家庭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重视童年经验和体验,为孩子提供接纳、包容、温暖和安全的环境,成为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父母们开始保护儿童的天性和自由,允许他们发展自我意志。


但现实并没有那么岁月静好,当孩子行为越界、脱序、闹得鸡飞狗跳的时候,父母们依然会手足无措,在教与不教、严厉与宽松之间犹豫,既害怕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又面对“子不教,父之过”的纠结。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乔丹·彼得森教授的一些观点和启发了。



相对于强调自我、自由、权利的思潮,彼得森十分强调“自我负责”和“社会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他思考教育的逻辑出发点。


同时,他也看到了当今父母存在的“不管教”的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青少年风气的影响下,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无理由地反抗权威,无法区分不成熟的混乱和负责任的自由。这导致他们在成为父母后对孩子短期的情感痛苦更加敏感,同时也更害怕自己会伤害或毁了孩子。

这些家庭从不制定规则,也从不约束不良行为,家长总是会毫无征兆地爆发。而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混乱中,要么因怯弱被压制,要么因顽固而叛逆。这种家庭氛围足以摧毁人生。

相对于不负责任的自由,乔丹·彼得森教授更强调建立规则意识。



规则会抑制孩子无限的创造力吗?


这是很多父母的担心,但乔丹·彼得森教授认为不会。


他说,研究早已清楚表明:

  • 第一,非凡的创造力极为罕见;

  • 第二,严格的限制,其实有利于创造力的养成。

相反,当父母不敢教孩子“不”的意义时,孩子就感知不到合理的边界,从而无法知道什么行为是过分的。



“管教孩子是一种责任,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合。”


对此,书中提出了“管教五原则”。


规则不应该超过必要的数量。

不要用太多的规则来妨碍孩子们和他们的管教者,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设定规则?提出了乔丹·彼得森教授以下具体的建议。

  • 除非是自卫,否则不要咬人或者踢打别人

  • 不要折磨和欺凌其他孩子,这样长大后你才不会成为罪犯

  • 带着感恩之心文明地进餐,这样人们才会再次邀请你

  • 学会分享,这样其他孩子才会喜欢和你玩耍

  • 认真听大人讲话,这样他们才不会讨厌你,才会乐于与你分享有用的信息

  • 安静地睡觉,这样父母才可以有一些私人空间,才不会讨厌你的存在

  • 看管好你的个人物品,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且拥有这些物品是你的幸运

  • 在玩耍的时候做个好的伙伴,这样别人才更乐于和你在一起

  • 以令人愉悦的方式为人处世,让人们愿意待在你身边

 

必须有另一个人在一旁观察、介入和拿主意。这也能够避免孩子和失去耐心的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


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阴暗面,明白自己有苛责、报复、压迫、憎恨、发火和欺骗的可能性。只有当家长清楚地了解自己耐心的限度和被激怒后的反应时,他才能规划恰当的管教策略。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窗口,父母可以仁慈并充满关爱,但是也必须让孩子看清世界。这个责任比让孩子快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为重要。



虽然乔丹·彼得森教授提倡严厉管教,但他也展示了“慈父”的另一面,他看到了当今孩子的不容易,以及父母一些错误做法可能造成的伤害。


在谈及抑郁的孩子不上学,该怎么办时,他认为:孩子躺平不上学,是在报复父母,也是一种情绪释放的过程。孩子一定会折磨你,挑战你的各种底线,能帮助孩子走出来的,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从心底接纳这个孩子,不管他怎么对抗你,不管他有多么糟糕。


家长可以做到这四点:

  • 多反思,家长自己活得好吗?家里气氛快乐吗?

  • 给予孩子掌控感

  • 对于孩子的错误保持宽容

  • 营造一些场景、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

 


乔丹·彼得森教授还提到,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能说的三句话。


强调爸妈赚钱不容易,这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钱可以花,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不要随便花。


这句话说多了会使孩子失去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这样说:孩子,谁也不能欺负你,咱不惹事,但咱也不能怕事。


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可以这样说,妈妈怕你走弯路,但只是提醒你,你可以选择听或不听。你的人生自己做主,但也要自己承担后果。


既“保守”又“现代”,这大概是这位“网红”心理学教授能受到很多年轻人欢迎的原因吧。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