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的谷歌前CEO闭门演讲:AI犹如青少年,我们正进入知识的新纪元

文摘   2024-09-05 20:04   广东  

“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在AI中争霸,这些国家有大量资金、丰富人才、强大教育系统以及获胜意愿。这包括美国和中国(欧盟没戏)。”

“明年,AI将会继续发生巨大超越,人类需要正视大脑、知识以及AI工具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场被“删”的斯坦福大学闭门演讲透露的部分信息。


最近,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应邀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场关于AI的内部演讲,后被外媒全网下架。


埃里克·施密特本以为这是一场内部分享,于是全程放飞自我,侃侃而谈各种个人想法,直到他告诉学生们,演讲内容是保密的,并告诫他们不要外传时,主办方这才提醒正在直播。埃里克·施密特瞬间石化,但边看直播边录屏的网友把他的“私货”传播开来了,意外成了一次大实话、高信息量的演讲。



埃里克·施密特与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被称为“谷歌三巨头”,他在2001年至2011年担任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期间引领了公司从硅谷初创公司向全球技术领导者科技巨头的转变。

在这次闭门演讲中,埃里克·施密特还谈及了AI与知识、学习等有关话题。



施密特对“知识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知识的新纪元,其中知识的形态和传递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施密特认为,AI的复杂性使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黑箱”,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们的内部机制,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与它们互动,并利用它们来扩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我想,可以将AI比作青少年。你知道他们是人类,但你却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想法。然而,我们的社会已经适应了青少年的存在,对吧?因此,我们可能会有无法完全理解的知识系统,但我们了解它们的边界,我们理解它们的能力范围。



施密特还将AI定义为能够学习的系统,真正能够自我学习的系统,有巨大的发明潜力,市场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明将带来无尽的回报。


施密特还讨论了AI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他承认,“我们的社会存在信任问题,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虚假信息,随着AI的发展,我们会变得非常擅长制造这些虚假信息。当管理 YouTube(油管)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人上传虚假的视频,然后有人因此受害甚至丧生。”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阻止AI影响公众舆论,制造假消息,埃里克坦言:“我没有好的答案”。



AI在自我学习的同时帮助人类拓展认知边界和知识传递形态,但也对真实性造成了威胁,这是人类面对的一大挑战。


去年,“真实”(Authentic)一词当选《韦氏英语词典》年度词汇。


词典编辑彼得·索克洛斯基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深度伪造技术被滥用,2023年爆发了“真实性危机”。人们在质疑“真实”与否的同时,也更意识到其重要性。


近两年,随着生成式AI的突破性进展,AI深度伪造在全世界呈现爆发的趋势。


据统计,2023 年,美国在线深度伪造视频总数为 95820 个,比 2019 年增长550%,色情内容高达98%。


虚假信息的泛滥,是很多人担心AI将来会奴役人类的原因之一。



在使用ChatGPT的时候,我们发现它的知识广度和输出速度远远超越人类,但它也跟人类一样,会无中生有、胡说八道、选择性回答……总之,真假难辨。


当ChatGPT逐渐成为孩子日常使用的学习工具、求知工具,当它提供的内容超出孩子的认知,而被不假思索地应用的话,可能还会养成思维的惰性,也丧失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近日,有家长发布视频,称其孩子使用智能儿童手表提问“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得到的答案让她觉得“毁三观”。


该网友为了演示,又重新用手表问了一遍同样的问题。除了语音,答案还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在手表上。


“因为中国人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小眉毛、大脸,从外表上显得脑袋在所有人种里最大。”


显然,这个回答是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聪明与否,与人种、国别没有必然关系,目前也没有公认公开的结论和证据。


家长爆料的这个小孩,提问的时候就带有隐性的立场,本来是带着民族情感、自豪感去向AI做一个验证,结果却被立场更极端的回答给严重侮辱和误导了。


反过来,如果AI满足了个人的喜好提供答案,也会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而封闭认知,远离真相。



面对AI信手沾来的“答案库”,未来个人不需要博闻强记,但与AI互动,孩子们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辨别真伪?



ChatGPT的确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它也能不断纠正自身错误。而提问的能力,也能促使AI更好地进行检索、学习、更新,也才能更好地提供有质量的、真实的信息。


而要培养出一个不被AI误导、束缚的孩子,需要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现问题、提问问题的能力比回答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也更能启发智慧,而这也是人类优于AI之处。



美国经济学家尼尔·布朗和心理学家斯图尔特·基利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这样描述提问和批判思考的关系:


批判思维有一套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也包括在适当时间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两位教授划分了学习知识时的两种思维——“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

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它帮助你大量获取知识,将为今后开展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基础,但同时它属于被动学习,轻松快捷,有输入数量但没有质量。海绵式思维有个致命缺陷:对于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 淘金式思维

与知识产生互动,对知识进行选择,主动思考作者提出的论点是否与自己的一致,自己能够判断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并筛选知识为自己所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去提问呢?


  • 你需要明确对方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 理解一个人对你表达的观点,你需要不断发问: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他是如何推理的?推理过程合乎逻辑吗?使用的证据可信度高吗?


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具备哪些特性:

1. 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

2. 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3. 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之一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

4. 迫使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正如施密特所说,AI是一种能够自我学习的系统,面对它,作为人类,保持提问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去使用AI,方能不至于迷失在AI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之中,同时也能与AI同学习、共进步。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