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用筷子夹火箭的马斯克,也在大胆想象教育
文摘
教育
2024-10-18 20:00
广东
在经历了多次质疑和口碑滑坡之后,10月 13日,随着“钢铁筷子夹火箭”这一刻的成功,马斯克再次封神。
2021年,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时代》杂志将他评为年度人物:“这是一个渴望拯救我们的星球,并为我们创造一个新星球的人。”
三年后,2024年9月,《华尔街日报》发文犀利评价:“53岁的马斯克正处于中年危机中,这个年龄的男性感到迷茫和怀疑人生很正常,他只是想用对宇宙的野心来掩盖失落。”
一个月后,2024年10月13日,SpaceX进行了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的第五次试飞,史无前例地用筷子般的发射塔机械臂成功“夹住”巨型助推器,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全球为之震撼。
这是太空探索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称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航天飞行领域取得的最大飞跃,它将极大降低太空探索成本,以更少资金更快推出更多的火箭升空。
使用发射塔机械臂夹住火箭助推器进行回收,是属于马斯克的大胆想象,这个“钢铁筷子”的名字叫“魔杖”。
创新一直是马斯克的魔法,这次使用钢铁筷子回收火箭也是一次大胆的想象,并取得了成功。
马斯克不仅造火箭。
既是作为世界首富的商人,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还是个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红。
马斯克还是时间管理大师,目前掌舵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包括Starlink)、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X(前身为Twitter)和他今年早些时候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研究和经营范围从火箭到电动汽车到脑机接口再到AI、高铁新技术,还有媒体。
一直对创新是如何发生充满好奇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于今年出版了新传记《马斯克传》。
此前,沃尔特·艾萨克森曾写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乔布斯和列奥纳多·达·芬奇、基因编辑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的传记。艾萨克森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这个人可能是个怪物,但看看他创造了什么!
“
有时候,伟大的创新者是喜欢冒险的大孩子,他们拒绝接受如厕训练
,”艾萨克森在《马斯克传》的最后几行中总结道:“他们可能鲁莽、令人尴尬,有时甚至有毒。他们也可能很疯狂。
疯狂到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
。”
根据艾萨克森的记载,在SpaceX里,参与星舰关键部分的设计工作的人还包括在大学学习的实习生,并被鼓励去“质疑”。
这些实习生回忆说,他们在面试时,就被告知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全职的工程师一样,并且往往要同时支持几个项目。
无论是在特斯拉还是SpaceX,马斯克会在生产会议上不厌其烦地向其他人念叨自己的一套“算法”。
这套算法就是五大工作法,第一条就是“质疑”。
核心就是,提出任何一项要求时,都应该附上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所有现有的原则与规定,都只是一种建议,一种可能的选项;
在SpaceX里,唯一不受挑战的金科玉律,就只有那些宇宙间通用的物理学基本定律。
质疑精神刻在马斯克的基因里,
他对现行教育也有颇多不满和质疑,甚至亲自下场搞教育。
马斯克认为人口并没有过剩,而是劣质教育导致人口质量下降。
在一场远程访谈中,他对教育提出了几点质疑并有自己的教育观。
目前,人们不是针对问题开展教学,而是针对工具进行教学。
这就像开设了一门螺丝刀课程或扳手课程,但不理解为什么你要有一门课程,学习螺丝刀和扳手。
如果把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教,就会更有效。
比方说,你在努力了解内燃机,那么,实际上更好的做法是把它拆开,然后说:我们需要用什么工具来拆开它?我们需要一个扳手,螺丝刀以及其他各种东西来拆开它。然后你就会明白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因。
如果你针对问题进行教学,你就能确定这些工具的相关性,那么,记住数学和物理学的内容就会容易得多,孩子们学习也会积极得多。
有了人工智能,教育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批判性思维就像一堵精神防火墙
,当有人告诉你一些事情时,你要真正思考,这些事是否有说服力,是否真实,或者说,它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可以学会拒绝那些不真实,或更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事情,并寻求那些更有可能是真实的事情。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身心成熟得更快。所以,
原本需要12年的学校教育,现在可以在10年内就完成。
我们甚至可能并不需要额外再花四年或五年或六年上大学,如果这有点过分的话,大学教育减少几年也没有问题。
按年级划分学生,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相同的内容,就像一条装配线,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马斯克创办的 Ad Astra 学校,采用混龄教学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
“正规学校所做的无非是让孩子遵守规则,而我更想知道孩子们还能做些什么?”
于是,早在2014年,因为不满传统的学校教育,马斯克为自己及团队管理成员的孩子创立了Ad Astra学校。
与此同时,Ad Astra的团队开办了线上学校Synthesis School,今年暑假开放了能深度体验课程的夏令营,将之前只面向SpaceX员工孩子的课程开放给全球孩子,非常火爆。
Synthesis这样介绍它的教学理念:
个性化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基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面向本质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在这个理念引领之下,它的教学模式有几个特点:
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来自不同国家,混龄学习
注重团队协作,沟通讨论
重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发学习
在Synthesis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与在线直播课程,
主要学习任务是参与游戏和讨论
。
游戏的玩法、取胜的策略以及如何组成团队,孩子们需要在进入课堂后自行探索和理解。
每次上课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老师首先布置任务,然后就隐身了。除非学生偏题或者孩子呼叫老师,老师才会出现。
老师们不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因为没有标准答案,任何想法都可以质疑和讨论,也允许孩子们去试错。
传统的学校教育一直在培养听话、只懂得执行任务的人。
无论SpaceX的创新教育是否能成功,孩子们能不能玩出像马斯克一样的创造力暂未可知,
但起码它不再将教学对象设定为需要接受知识灌输的乖孩子,而是自发的、天生的学习者
,这份松弛感就像“魔杖筷子”能承受火箭助推器之重,它虽超乎常规和想象,但也许更能致胜未来。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
AI奇点近了,处于拐点中的传统教育,有哪些变与不变?
「诗可以兴」,当诗还可以算,语文不是更威,而是更危了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全球蔓延,寒暑假弯道超车「安全」吗?
遥遥领先!上难度的深圳南山区数学期末试卷上热搜了
霸总的尽头是老师?跨年演讲上物理课,网友直呼“听得很精神”
H-1B签证政策之争,波及到文化教育领域
年终盘点 | 这一年,在新旧世界的交替中探寻教育的多种面向
「药赢」变成药瘾,焦虑挖下的致命陷阱
中美高校领跑世界AI百强,中小学“小镇做题家”或将退场
“脑腐”成牛津年度词,焦虑的一代该“信息节食”了
《如父如子》:理想的父子关系是复调式且流动的
高考生也有多元升学路径?带你了解越来越多优秀考生关注的“综评”赛道
彼得·蒂尔:学费挣不回、就业难,美国高等教育泡沫化
“AI 技术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创新实践” 主题交流会成功举办
内卷让孩子“英年早衰”,重建生命力需要“间隔” 与 “脱嵌”
任正非最新讲话:孩子一定要快乐,然而「驯兽场」里的他们深深倦怠
中科院专家助力「阅创南山」活动,南山学子探秘小行星防御战
复旦教授支持有条件啃老,宾大学生吐槽就职压力,专业职业选择该往何处?
心理学巨擘津巴多离世,他的“日常英雄”理论能否打破教育内卷魔咒?
AI横扫诺奖,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为何仍要重提人文教育?
用筷子夹火箭的马斯克,也在大胆想象教育
摩根大通CEO倡导阅读,美国精英大学学生却已读不下整本书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落幕,美式辩论有哪些教育启发?
「拒绝上学」和「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爆满,谁来定义疾病?
扎同学大腿200多针不算霸凌,那么校园霸凌有标准吗?
盐田教科院X菁质教育 | 2024年盐田教师AI素养提升培训班圆满落幕
美本学费飙升,福布斯提供「平替」,学生转赛道?
加州理工首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STEM女学霸时代到来?
在失去的三十年,「平成一代」宅而不废
追梦比起跑线更重要——读希福《追梦校长》之所感 | 刘晓明
被「删」的谷歌前CEO闭门演讲:AI犹如青少年,我们正进入知识的新纪元
实行40年的高才班被取消,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也要避免过度竞争?
高考与考公「钉子户」的悲歌
用中文授课,唯一白人学生退课,「反向留学」值不值?
被撤销、被劝退……中美高校哪些专业面临洗牌?
超越文理之争,为什么常春藤的标配是“通识教育”?
从幸福教育到国际教育 | 吴希福校长新书访谈
什么是比胜利更伟大的体育竞技精神?
为什么总能“逆风翻盘”?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 | 吴希福校长新书访谈
「网红」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不要害怕对孩子的“管教”
一场失败的教育实验:被曲解的「穷养」与高管控「木匠式育儿」
逆袭为副总统候选人的锈带男孩,恨铁不成钢
中金女员工轻生,为什么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失效?
饱和学习、分数膨胀,「鸡娃」为何频现「烂尾」?
电子产品泛滥,AI生成书涌现,如何拯救稀缺的「注意力」?
「科学而无痛」的幼小衔接,是科发幼儿园给K3孩子最好的礼物
做人,要做大写的人;做教育,要做大教育
当文凭期望值降低,名校光环褪去,还能有什么新卷法?
名师团+专属教室,科发幼儿园独创的幼小衔接课程如何触达天花板级?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