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首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STEM女学霸时代到来?

文摘   2024-09-15 20:00   广东  

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来看,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升学率高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这被称为“高等教育女性化时代”(Femi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有相关资料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超过50%的有104个达70.3%






今年,全美最难考最精英的STEM王牌大学加州理工学院,2024年秋新生女生的人数首次超过男生:女生113名,男生109名。这是该大学133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女性新生人数超过男性的情况。


《洛杉矶时报》评价:

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加州理工学院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努力,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并在STEM领域中取得成功。




加州理工学院创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以严谨的学术标准和杰出的科研成就著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1939年曾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在此长期任教。


该校小而精,全校学生只有2000人左右,但拥有76位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获得诺贝尔奖,为世界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密度之冠


加州理工学院去年还超越常春藤,成为全美最难考的大学。今年的《高等教育年鉴》报告显示,加州理工学院去年的录取率仅为2.7%,而哈佛大学为3.2%。



这一所令人向往但望而却步的大学,它的录取标准与常春藤等综合大学不太一样,它非常看重学生的STEM天赋,也明确表示高中生的STEM能力也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特长,会额外加分。


能进入加州理工的,都是成绩卓越的理工科硬核实力派。


当“女强男弱”的风吹到了STEM牛校,另一家理工科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就在今年被指控“重女轻男”


一家名为FairAdmissions@MIT的民间组织控告MIT在本科招生中“重女轻男”,有意偏向女性申请人。


其发言人指出:“二十多年来的本科招生中,MIT女性录取率始终是男性的两倍。尽管历年女性申请人数仅为男性一半,但每届新生都人为地实现了男女人数均等。”



然而,MIT曾公开表示,录取女性申请者的关键在于她们在全国性数学和科学竞赛中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性别偏好在美国名校圈是普遍存在的。

在各校2022年公布的秋季新生入学男女比中,数据也很明显:

  • 哈佛大学,女生占比55%,男生占比45%

  • 耶鲁大学,女性51%,男性占49%

  • 宾大,女性占56%,男性44%

  • 康奈尔,女性占54.9%,男性45.1%


偏好录取女生的不少名校都是STEM强校。


美国申请指导网站College kickstart发布了女性申请者明显占优势的大学名单,包括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理工、UCB、CMU等,女生录取率明显高于男生。



其实,在美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藤校都明文规定,不招女学生;很多女学生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或者理工科教育。


今年5月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我国建筑家林徽因颁发了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这迟来的学位,是因为当年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当年林徽因只能入读该校的美术系,毕业时获美术学学士学位。但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林徽因不但修完了美术系课程,还同时完成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且成绩优异。


在美国颁布法律要求大学不得在录取过程中考虑性别后,从1978年开始,美国大学女生人数反超男生,随后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女学生在STEM领域的表现也非常优秀。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女生在数学和科学考试中的表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男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报告也指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女生进入STEM领域,并取得显著成就。过去10-15年间,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有40%被女性拿下。



在我国,自21世纪以来,女生进入高校的比例持续攀升。

2022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468万,其中女生295万,男生只有173万。女生几乎是男生的两倍。


过去20年里,2002年到2022年间,本科女生数量从66.9万大涨至294万,增长348%;而男生数量则从91.8万涨至176万,涨幅仅仅为88%


但其实,我国出生率的男女比例却相反,在中小学阶段女生总人数是明显少于男生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出生性别比的性别差距上,中国排名全球145,在所有调查国家中连续两年倒数第二。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比男孩更少数量的女孩,却以更多数量进入高等教育



近几年,理工科女状元也频频出现,打破了女生天生学不好数理化的性别偏见。


除了在高考这一赛道获胜之外,国际教育中女学霸也更多。


近十几年来,每年被美国常春藤(本科)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有大约150名左右,女孩占约100个,接近2/3。今年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就都是女生。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克劳迪娅·戈尔丁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几乎在每个国家,一旦让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资源,几十年后,女性就会表现得更好。”


也就是说,性别并不是决定学业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STEM领域也不例外。



201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理工科学业成绩的个体差异中的性别差异与预期模式不符》指出,在搜集完164万个样本后,发现女性平均成绩均好于男性,总体而言方差更小,集中度更高。


该研究是由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所进行的。经过样本收集,他们发现:


  • 在 STEM 学科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成绩差异相对较小,且成绩的方差差异也不如在非 STEM 学科中那么明显。这意味着传统认为的男性在 STEM 领域具有更大的成绩差异优势的观点并不准确。


  • 在班级的前 10% 中,STEM 学科的男生和女生数量大致相等,但在非 STEM 学科中,成绩优异的女生数量更多。



2020年美国进步中心(CAP)发布《学生对早期高中STEM课程的看法与高等教育成就相关》一文指出,学习心态对于以往在STEM 课程中代表性有所不足的学生尤为重要,有趣且实用的课程对于这类学生特别有帮助。学生对于STEM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评价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女性选择STEM专业的可能性分别增加9%和11%,而男性仅增加4%和1%。


所以,女生完全不是天生学不好数理化,而是她们需要更多的榜样、鼓励以及自信心。


智商没有男女之分,只要打破性别偏见的魔咒,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相信在STEM领域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女学霸”。






本文部分所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涉及到著作权或肖像权问题,请联系我方删除。

菁质教育
大湾区菁质教育交流平台,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独家合作伙伴。我们倡导自由与创造的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为你带来有料、有用、有趣的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