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泾闸的前世今生:最早建造蔡泾闸的确切记载

文摘   2025-01-05 22:13   江苏  

三则资料,虽篇幅不一,标题有异,但内容相同。足以证明起于大观四年,成于政和元年或二年的这次重修黄田、蔡泾两闸的工程的存在。




蔡泾闸建于唐朝唐长庆(821年~824年)年间的观点因明朝王直、王英两位大家的加持而具有了较强的可信度,但王直“李德裕观察浙西,始建闸于城北”的说法似又将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唐朝时,江阴城在君山之南,在现江阴老城区域,而蔡泾闸在江阴城南十二里。如果李德裕建闸于城北的话,不可能是蔡泾闸,而应该是黄田闸,所以蔡泾闸建于唐朝唐长庆年间的观点似还存疑。毕竟王直离李德裕的年代已经七百多年了。


那么最早确切记载蔡泾闸的是在什么时间呢?目前所能找到的是政和二年(1112年)。


政和二年,蒋静写了一篇《江阴重建黄田闸记》,文中也记录了重建蔡泾闸的历史:


暨阳城北一里许有港曰“黄田”,世传以为楚黄歇开以溉田,北引大江,横贯城中,南出于郭,截蔡泾,过峹镇,至五泻堰,凡七十五里。距二浙之漕渠,而溉田顷以万计,皆资潮汐为实腴。昔人即港口置上闸,以启北江之潮。又即蔡泾为下闸,以节制旁浦之水。于是旱无焦枯之忧,霪无漂垫之患,比年以来,港浸及壤,闸亦破毁,大观戊子(1108年)徐侯申来守毘陵,会命尹徐君充,邑丞于君溥踵至,会岁事稍登,人乐自效,得钱三百万,市材命工,以庚寅(1110年)季冬,卜上闸之良址于旧基之北百步为之,而成于明年政和改元之正月(1111年)。其版筑刚实,规制宏壮,反观旧址,若坐嵬阜,视培塿焉。乃更浚上下之积沙,去支港之游土,复以余材作新下闸,而阖境之民亡凶岁忧,漕输者亦省率而功倍矣。


从文章来看,黄田闸建了一年时间,建成于1111年正月,蔡泾闸虽然没有具体的建成时间,但从该文写于政和二年(1112年)——后文《大观黄田港闸记》蒋静记作于辛卯,政和辛卯,即1111年。以及黄田闸重建结束后“以余材作新下闸”来推算,可以确定蔡泾闸重建开始于1111年,完工于当年或1112年。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确切记载蔡泾闸修建的最早记录。


这篇《江阴重建黄田闸记》不见于宋朝江阴志中,而是收录于明朝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中。《吴中水利全书》搜辑了吴中地区历代以来治理太湖流域水系脉络的有关资料,分纪事和纪言两部分。纪言十八卷,收录历代以来关于吴中水利的诏命敕书、奏状章疏、祀文诗歌等资料,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库馆臣称赞它“所记虽止明代,然指陈详切,颇为有用之言”。《江阴重建黄田闸记》即收录于纪言部分。


但这一篇似乎是一篇节录本,完整本则收录于南宋庆元间续修的江阴志中,题为《大观黄田港闸记》:


暨阳城北一里许,有港曰“黄田”,世传以为楚黄歇之所开以溉田,而后人以是名之者也。北引大江,横贯城中,南出于郭,逶迤曼衍。截蔡泾,过崇镇,至五泻堰,凡七十五里而距二浙之漕渠。其播为支派,若瓜蔓、蚿足,东暨无锡,西交晋陵,缭绕从衡,又不知其几里,而溉田顷以万计,皆资潮汐为膏腴。苟莫制其盈虚,则乍满乍除;虽有机械,不能运之于无所渟滀。故昔人即港口置上闸,以启北江之潮;又即蔡泾为下闸,以节制旁浦之水。于是,雨不时至,无涸绝焦枯之忧;霖䨙弗节,无羡溢漂垫之患。而昔之茭牧其中,或终古舃卤者,皆稻粱沃野。而富商大贾、长筏巨舶,夷玭海错、鱼盐果布之属,辐辏于城中。故居民富饶,井邑繁盛。台门雉堞,与列郡等。而今之县令,盖尝守以二千石矣。


其流咏诗人,见于荆国王文公与朱明之昌叔赓唱,颇以春申沟港为可疏,而大夸珠犀、鱼蟹之富,昌叔寄荆公《忆江阴》诗云:“太伯人民堪教育,春申沟港可疏通。”荆公酬云:“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乃知黄田港为歇之所开要津。而闸之创置,则岁久失传,不可考而知已。


方战国时,四公子之徒,争屈己下士,以相倾夺。春申君食客三千,其上客皆蹑珠履。歇既献淮北十二县于楚考烈王,而请封江东,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而无锡今有黄城、春申祠,江阴今有申浦、季札墓。按《舆地志》《吴越春秋》《太平寰宇记》,及《史记·吴太伯世家》《前、后汉、晋书·地里、郡国志》注,杂载:“吴太伯初城梅里平墟,自太伯及王僚都之。今无锡县西四十里有太伯城,阖庐、王僚于此始筑都吴郡,今苏州是。”又:“去无锡十二里,有歇之所筑黄城。去黄城三里历山下,有春申君祠。春申君于江阴西浦置田,为上、下屯,今谓之'申浦',有季札冢、庙在焉。”则无锡盖其所城之墟,江阴乃其封境之内。而港闸之制,殆当日豪侈之所取资者,且功施于秦、汉之前而逮今,百姓长飨其利,长民者不可不知也。而比年以来,港浸反壤,而闸亦破毁如漏卮。故旱干水溢,农人疲于畎亩,商旅困于舟航,而粟帛之奉朝廷、租赋之输州县者,往往终日不行。寻常郡县之吏,多苟且岁月,无实为民之心。而监司复靳一时疏导缮完之费,而不知财赋之所由出。故虽功利炳乎目前,犹持议数年不决,可为长太息也!


夫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此殆事之末者。然三代之时,必谨之为政治之法。而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谓之“不知为政”,况沟洫陂防之不治,而民有藏耜,野有奥草,宜乎百姓深以为病。而望其闸者,且嗤郡邑徒区区以水旱为念,而政事之不修如此,以为行道羞,久矣!


大观戊子,大晟府典乐徐侯申翰臣来守毗陵。厥既下车,郡已谈笑而治矣。不逾年,视五邑之境,幅员数千里,如在诸堂。且披按江阴之图籍,而利害之将兴除也。会令尹徐君充、邑丞于君沙、主簿徐君震、县尉韩君立之踵至,遂相与访知县民之瘼无大港闸者,而水利实丞之职,乃特禀于徐侯。侯大悦,曰:“此予志也。”丞乃退而详究筹划之。虽已取成于心,而有俟时者。会岁事稍登,人乐自效,得钱三百万,以市材、命工,闻于部使者。部使者虽喜丞之勇为,而虑经度之未尽,乃檄郡悴张侯元衡覆视,且询之民,谋之再,而访之士大夫,审矣。


遂以庚寅季冬,卜上闸之良址,于旧基之北百步外为之,而成于明年政和改元之正月。人人知暂劳之为永逸,皆乐事而劝功,增卑而倍薄。其板筑刚实,规制宏壮。反观旧址,若坐巍阜视培楼焉。乃作亭乎其左,以谨司开阖之节;立庙乎其右,以妥安神衹之灵。且使出没于惊澜怒涛之间,而望吾闸而济焉者:得亭以少休,而收去干之魂;得庙以恭谒,而申更生之祷也。三者备矣,乃更浚上、下流之积沙,去支港之游土。复以余材,作新下闸。昔人之所经营,于是乎尽。而阖境之民,可支数十年,食鱼与稻,亡凶岁忧。漕输者,亦省半而功倍矣。


郡侯韪之,为大书其榜,且酌酒劳丞,而谓之曰:“利源之出,管乎是矣。不可使邻邑弗获其施也。”俾复西导申、利二港,注之晋陵、武进。而两邑之人,因相与戮力,接疏下流,以达州城之北。使灌浸周于郡境,而风樯万里,顺流而纵者,朝江海而夕毗陵也。


于是,商贾歌于川途,居民贺于里巷。而耕夫耘叟,欢忻鼓舞,愿置刻于康衢。而丞以郡侯之命,属予以记。予喟然曰:"昔西门豹不能引漳水,而民歌史起;韩不知用郑国,而秦取其功。亘古以来,固有利泽可以及物,而人鲜克举兴。夫高明寥廓之士,不得少施其效者,何可胜言?今子之功,虽贤于西门生远甚,傥郡侯不能任子,而部使者不能听子,则子不犹郑国之在韩也耶?岂唯是哉?向使通守、邑大夫不协力向公,而梗以异议,必沮坏于冥冥之中,而子亦奚功之成?丞曰:“然”。乃并叙其美而镌诸石,且欲后之为政者,知港闸之惠如此,毋荒忽前人之功,而为行道之所笑。是亦古人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无穷也。


辛卯(政和辛卯,即1111年)四月十五日,朝奉大夫、充显谟阁待制蒋静记。


朝请大夫、知常州徐申立石。


常州江阴县丞于溥建。


当然政和元年的这次重建并不是蔡泾闸的第一次建造,当时黄田、蔡泾两闸“比年以来,港浸及壤,闸亦破毁”,所以称“重建”。


蒋静的这篇《江阴重建黄田闸记》也被略写于南宋绍定年间所修的《江阴军志》中。三则资料,虽篇幅不一,标题有异,但内容相同。足以证明起于大观四年,成于政和元年或二年的这次重修黄田、蔡泾两闸的工程的存在。这也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建造蔡泾闸的确切记载。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