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院山长需要什么条件?

文摘   2024-12-14 23:28   江苏  


古代书院有什么功能?当书院山长需要什么条件?



古代书院的功能


古代书院的功能和现在的学校并不相同,现在的地方学校基本和古代的官学差不多。地方官学包括县学、州学、府学等。南宋时江阴有“军学”和“县学”,元朝普遍在乡村设社学,教授最基础的文字识读。官学教学的内容以儒学为主,也包括历史、文学、法律、算学等。特别是县学以上的学校,一般以科举考试为目标。


书院的功能则不同。书院的主要作用是藏书与刻书。如南菁书院设立后,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时,组织刻印经学丛书《皇清经解续编》(又名《续清经解》或《南菁书院经解》)。丛书共收一百一十一家,二百零九种经解著作,共一千四百三十卷。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设“学海堂书院”,刻印经学丛书《皇清经解》(又名《清经解》或《学海堂经解》),共收七十三家,一百八十三种经解著作,共一千四百卷。


《日知录》有云:“闻之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山长主之,通儒订之,学者则互相易而传布之,故书院之刻有三善焉:山长无事而勤于校雠,一也;不惜费而工精,二也;板不贮官而易印行,三也。”书院刻书有质量高、传播广、印刷方便的优势,因而刻书成为书院的一大特色。


书院的另一个功能是讲学,这个讲学不同于官学的讲课,而更多地带有研讨性质,讨论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儒家经学、科举课艺,而包括社会、政治等。比如江阴的澄江书院,其设立的宗旨和讲学的主要内容为传播研习朱子理学。


到了明朝,社会掀起阳明之学。王阳明在全国各地的弟子,以书院为基地,组织集会研讨,互相切磋,交换心得,讨论王学。甚至集合群众公开演讲。称为“讲会”。后来出现了无锡的东林书院,“此一书院之规制,更近似一学会。学者常川集合,轮流主讲,重在自相切磋。而所讲亦涉及当时之政治。逮此一学会遍及全国,更复在京师有分会,乃引起政治大波,直至明室覆灭,党祸始告结束。”(钱穆《国史新论》)。


还有如前面讲到了南菁大神宋育仁,弃官以后,加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成中国的“强学会”,并担任都讲,“都讲”为书院负责讲学的重要人物。“强学会”最终成为戊戌变法的据点。


书院还有一大功能是类似于生祠、祠庙的祭祀功能,比如江阴的梅花书院、桐山书院、阳城书院等都有祭祀、纪念的功能。当然,古代的书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当山长需要什么条件?


山长是书院的主持人,不仅要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讲学的职责,故山长也有“掌教”“主讲”的称谓。山长于书院的管理和声誉都至关重要,所以山长的选任也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需要德才兼备的饱学之士,因山长往往是官方任命的,所以还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当然各个朝代和时期,山长的条件或任命规则也有所不同。


通常的要求,如陈淑均《噶玛兰厅志》载:书院师长,不分本省、邻省、已仕、未仕,择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所谓“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意思是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堪为他人之榜样者。但有一个否定条件,即“丁忧在籍人员,理应杜门守制,不得延请。”就是父母去世,还在三年守制期内的人员不得担任山长。


还有如道光二年规定:“各直省所属书院,务须认真稽察,延请品学兼优绅士,住院训谋。其向不到馆,支取干修之弊,永远禁止”。就是既然担任山长,就该在书院履行职责,禁止那些挂着山长的头衔,不上班还拿工资的情况出现。不过这种情况一段时间还是普遍存在的。公认的德高望重、学问深邃的名士,是稀缺资源,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书院希望藉着聘请一个知名人士出任山长,以提升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这些名人,也往往身兼数个山长头衔,却无暇顾及各个书院,古代交通不便,不可能像现在的一些专家学者,打着飞的,满世界走穴讲课,报酬自然也很丰厚。


道光年间的这条规定,政策上就把这条路给封死了。不过这条政策仅对直省所属书院适用,那些非官方举办的书院,钱是自己筹的,你朝廷也管不着。


何刚德撰《客座偶谈》中还讲到:其掌教名为山长,皆以乡先达退宦者为之,虽论辈分科分,亦必以品学为重,此亦古者祠禄之意也。那些本乡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年纪大了以后,告老还乡,有学问,有资历,有德行,有情怀,还有时间,所以这一群体是很好的山长人选。


这是以本地士绅任山长,也有明确规定本地士绅不得担任山长的情形,比如北京延庆州冠山书院要求山长必须由外地人担任,目的应该是防止当地官员以自己的影响力,推荐、谋求自己的亲戚、朋友、幕僚出任书院山长,因而从制度上杜绝这种操作空间。


而在山长作为朝廷任命的学官的元朝,一般也是要求异地任职的。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