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带的含义很明确,不知从什么时候附会出“梁太子赠送锦带”,还把南塘河上的一座桥命名为“犀带桥”。
锦带书院在江阴顾山,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时任江阴知县蔡澍修建。关于“锦带书院”名称的由来及其修建过程,江阴本地的介绍多有错误之处。如“人民资讯”转引本地媒体讲到:南梁早期,梁武帝派昭明太子萧统编纂《文选》。萧统在顾山建造了一所七楹大筑文选楼,率领数十名当时全国著名的文人雅士修书辑录。同时,他关心当地民生,组织开河、筑堰、修路、建庙……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当萧统离开顾山时,百姓纷纷相送,萧统无奈劝百姓回去,并解下围腰犀带相赠。后来,百姓们在文选楼的基础上开设锦带书院,成为江阴东南乡重要的书院。蔡澍重整锦带书院,并在顾山街西南塘河上建桥,为纪念梁太子赠送锦带,取名为犀带桥。昭明太子文选楼,除了江阴顾山以外,浙江天目山、湖北省襄阳、安徽池州市、江苏扬州等地都有“文选楼”。昭明太子的事迹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神化,形成了昭明崇拜和信仰,成为人格神,许多地方声称有文选楼,其实也是昭明崇拜的一种表现,无法也没有必要去论证文选楼究竟在哪里。不过昭明太子是丹阳人,和江阴同郡,距离也近,倒是很有可能来江阴的。“锦带”,即以锦做成之带的意思,比喻文章书籍灿烂有文采。《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孔颖达疏:居士锦带者,用锦为带,尚文也。此书按十二月月令,排比骈词丽旬,以供写作笺启之用,有如锦带富于文采,故名之曰《锦带书》,也称《十二月启》。收入萧统《昭明集》中。道光《江阴县志》卷八“书院”也讲得很明确:“复旁构书院五楹,署曰“锦带”,盖因太子有十二月《锦带书》,艳绝千古,用以志美也。”王峻《新建锦带書院碑记》一文中也讲得很清楚:人士请名之于侯,颜之曰“锦带”,志实也……至《锦带》一书,纪一岁十二月事,极掞天之才藻,于月令夏小正外,尤复瓌奇伟谲。锦带的含义县志中记载得很明确,不知从什么时候附会出“梁太子赠送锦带”,还把南塘河上的一座桥命名为“犀带桥”。《锦带书》和官员的腰带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东西,区别并不复杂。另外,“百姓们在文选楼的基础上开设锦带书院,成为江阴东南乡重要的书院”的说法也有问题。锦带书院由时任江阴知县蔡澍所建。蔡澍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阴知县,到乾隆九年离任。蔡澍在这个江阴知县任上做了九年,为江阴做了很多实事,应该是江阴历史上最亲民,最有作为的知县,以后专门撰文介绍一下。蔡澍来江阴的第六年,也就是乾隆五年(1740年),当时,在顾山的香山寺内,本有“梁昭明太子读书楼”,昭明太子手植的山茶树枯久复荣,但读书楼却倒塌已久,蔡澍重建了“梁昭明太子读书楼”,并招文士读书其间。因为顾山东接常熟、南连无锡,为三邑名胜,所以方圆百里的士子纷纷相携来到顾山读书楼读书。这样一来,读书楼就显得地方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人在此读书,于是,乾隆八年(1743年),蔡澍就倡导当地士绅出资在顾山半山腰上建讲堂三楹(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并建廊屋上下相连。据乾隆《江阴县志》记载:锦带书院“枕山岗,面平原,林木郁葱,泉石倩媚,八窗结绿,四壁悬藜,兼林翰墨之趣。”不仅风景优美,规模也是很大的。同治年间,香山寺旁有文社,沿用锦带之名。光绪三十二年又为锦带书院。每年以典捐钱三十千文为经费。民国元年(1912年),由锦带两等改设为锦带高等小学,另由高等小学又分出初等第一校,两校田产旧有169亩。后移址到顾山镇内。暨阳文选楼者,予同年友蔡侯雨亭所复建也。暨之属有顾山,梁溪在其南,海虞在其东。北麓香山寺有梁太子读书楼及手植山茶树,历唐宋元明,昭(原文如此,疑当为“历”,避弘历讳)代名人登临题咏,萃成卷轴,人代更嬗,斯楼即圯。侯蒞澄之六载,政行教敷,百废具兴,就其址而规画之,建楼五楹,为人士讲学课诵地,故尚书刘公视学南邦日,碑志其事甚悉。山去虞城四十五里,余尝欲为诗以歌咏之,而鹿鹿未暇也。癸亥春,远近士人闻风兴起,负笈来学者踵至,楼不能容也。侯复倡绅士规山之半,构讲堂三楹属以。廊庑历级而登,高明爽皑,寮寝斋厨以次具。人士请名之于侯,颜之曰“锦带”,志实也。予友庠士徐君方高主教席,承侯命属记於予。予惟向之欲为歌咏者,不敢辞,为之言曰:
惟三吴为人文渊薮,苏常尤最。暨阳,古延陵季子让耕地,泰伯始居梁溪之梅里,而吾邑廼文学言氏所生长也。顾山汇三邑之灵气,蜿蜒抚舆蟠峙其间,林壑优美,昔梁太子青宫毓睿,厌处尘嚣,尝出东方临沧海搜奇揽胜于此,故其撰为《文选》诸书,囊括古人,含英咀华,为文苑津梁,沽丐后人。至《锦带》一书,纪一岁十二月事,极掞天之才藻,于月令夏小正外,尤复瓌奇伟谲。而顾任其遗阯,沦于榛莽山溪间,无复鼓歌弦诵之盛,登临者以为叹,宜侯之徘徊瞻眺而复有选楼讲堂之建也。乃或谓昌黎文起八代而体薄齐梁,宋称关、闽、濂、洛不尚词章之学,不知文运之沿流,往往华实相生,质文递嬗,苟明乎同归一致之旨,即诗、骚、赋、颂各体之歧出,无不可以发明至理,羽翼经传,况太子右文立教,薰蒸宇宙之人,才登于大雅之堂,其与古贤人高风逸轨,足以励千秋者,又宁有殊旨与?国家文教昌明,恒以讨赋殿最翰苑鸿才而大臣之巡方建节者辄赐。
宸翰奎章,日星并焕。蔡侯承朝命吏此邦,风雅为治,表章昔贤,以嘉惠于来学,此暨阳一邑之荣,乃三吴文物之光也,爰欣幸而记之如此。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