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书院:关于蔡以忠的重新推演

文摘   2024-11-17 18:38   江苏  

蔡氏究竟什么时候迁居江阴?蔡榆和蔡以忠是同一个人吗?


之前在关于蔡氏家族以及有关澄江书院一些问题的推演过程中,依据蔡以忠系蔡元定之孙、蔡沉之子的关系,得出蔡以忠需寿至120多岁方能在至正年间设澄江书院,因而得出蔡以忠不可能是书院的设立者,而依据王逢的记载,以及称蔡以忠为“考”并配祠九峯先生等信息,将书院设立者确定为蔡庭秀,这个推演过程本没有问题,结论也没问题。但根据乾隆江阴县志《澄江书院记》,我在推演过程中,关于蔡氏的世系,显然忽略了另外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蔡以忠可能并非蔡元定之孙,也非蔡沉之子!

关于蔡氏祖孙三代的概念在我开始写这个系列,查阅资料的时候,其实就已深深地植根在我的意识中,因而在后面写作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怀疑过。究其原因,主要受三份资料的影响:

一是民国《江阴县续志》卷十氏族“澄江蔡氏”条:“蔡榆,本福建建阳人,父沈(也作沉)即朱子弟子,作《书传》者,榆于元时授澄江书院山长,遂定居焉。”

二是《九贤堂澄江蔡氏宗谱》以蔡以忠(榆)为江阴始迁祖:“第一世以忠,九峰公子,讳榆,一字宗慤,西山公孙,九峰公季子,宋末由建阳迁居澄江,授澄江书院山长。”

三是据蔡氏文化网《重修蔡沉公墓记》中称:沉公育有九子:模、子敬、杭、权、梃、棫、柯、楷、榆,其中模公、杭公、权公誉入蔡氏九儒之列。

这三份资料都称蔡榆为蔡沉之子。真德秀为蔡沉写的墓志铭中只提到蔡杭和蔡模,应该是没有写全。

瓯江子撰《蔡沉年谱》记载蔡沉事迹甚详。年谱中记载蔡沉生于乾道三年丁亥(1167年),卒于绍定三年庚寅(1230年),寿六十四岁。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时年四十三岁的蔡沉第三次婚姻,娶妻刘氏。刘氏名遂,字志通。生于绍熙四年(1193年),婚后生有四子:棫、柯、楷、榆。

显然,以蔡榆为蔡沉之子是有依据的,也是可信的。

那么蔡榆是否就是蔡以忠呢?

似乎并不能因此而肯定。我们还从年龄来看:《蔡沉年谱》没有记载蔡榆具体的出生时间,我们只能确定他生于1209年(娶刘氏年)至1230年(去世)期间。澄江蔡氏文化《澄江书院》一文认为蔡榆出生于1223年,即在蔡沉五十六岁时出生,考虑到蔡榆是刘氏所生第四子,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时间。从该年到至正元年(1341年),还是要118年时间,所以,蔡榆依旧不可能于“至正中”设立澄江书院并任山长。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蔡榆和蔡以忠并不是同一个人,蔡以忠并非蔡沉之子。这个观点有乾隆江阴县志中虞集《澄江书院记》予以支持:

“孙抗为宋参知政事……摸也世其学。内附七十年(1345年)厥后居于乡,有以文学教授于郡者宗惠也,其在江阴者曰以忠。”

蔡抗和蔡摸都是蔡沉之子(《宋史》中蔡杭辈均作提手旁字),蔡抗《宋史》有传,理宗时擢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旋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守本官致仕。淳祐七年(1247年),蔡抗向宋理宗上表进呈蔡沉著《书集传》。宋理宗看后谕:“卿前日所进《尚书》解,朕常看,其间甚好。”蔡抗、蔡摸和蔡榆是同一辈人。

“内附七十年,厥后居于乡,有以文学教授于郡者宗惠也,其在江阴者曰以忠。”这段话信息量较大,我说明一下:

所谓“内附”是指南宋江阴军投降元军,接受元朝统治,时间在1275年。内附七十年指1345年,即元朝至正五年。

“厥后居于乡”意思是1345年后,有蔡氏后人居住在江阴。当指下文的蔡宗惠。

“有以文学教授于郡者宗惠也”是说元朝时有蔡氏后人名宗惠者担任江阴州的儒学教授。元朝在上中州以上路州府设儒学教授,由于元朝江阴没有修志,资料残缺,我在崇祯《江阴县志》只找到李淦曾任江阴儒学教授,甚至有许恕任澄江书院山长的记载,但未有蔡姓人士的记载。

“其在江阴者曰以忠”应该是指正式入籍江阴的是蔡以忠。而蔡以忠当为蔡宗惠的后人。

蔡氏为什么会迁居江阴?虞集认为:“盖以为先生观乎夏口、武昌之形胜,涉重湖,窥衡湘,历襄汉,下吴会,而至于斯也,而蔡氏遂有留居者焉。”这是讲的绍熙二年(1191年)的蔡氏家族的一段往事:

那一年,蔡元定带着二十五岁的蔡沉壮游天下。他们花了近一年时间,由闽入赣,下衡湖,经襄汉,从荆入蜀,过长沙、衡阳、常德,然后抵达襄樊、汉中,进成都。又顺长江而下,经武汉、南京、苏州,又到杭州、绍兴等处,沿途讲学、访友,直至年底方归。

这次壮游,除了游历各地,饱览名山大川外,蔡元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他认为“闽中气数已极,亦欲分一二子孙别居荆湖间,以为遗种之计”。大家族开枝散叶,防止家族灾难,在古代也是常见的策略,苏东坡等都做过类似布局。也许蔡元定父子也曾经过江阴,爱上江阴的山水,把江阴作为开枝散叶的候选之地,“蔡氏遂有留居者焉”。不过虞集不是很肯定,所以前面加了“盖以为”以表示个人之见。如果如虞集所说,那蔡氏应该南宋时就有人迁居江阴了。
 
虞集记中载“书院在江阴之来春坊”,与江阴县志称在布政坊西南不符。查县志,元朝时江阴城内并无“来春坊”,明朝时城内有“来昭坊”,城外有“来春乡”,均与来春坊不符,不知所指在哪里。此外,虞集记中“……今尤为蔡泾闸也。”似乎蔡泾闸也与蔡氏有关,但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佐证。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