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是盛产牛人的地方,这一位甚至有机会改变中国历史。
电影《甲午风云》剧照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让清廷曾经引以为傲的海军力量损失殆尽。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宋育仁分析中日情势,曾上书户部尚书翁同稣和兵部尚书孙毓汶,从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建议千万不要与日本进行海战,而是利用本土作战优势,从陆路进兵与日本军队展开持久战,日本兵少财乏,使用持久战足以战胜日本。没想到,没过多久,北洋水师已损失殆尽,宋育仁急忙申请回国。
而在这时,清廷为了重建海军力量,急需要向欧洲列强购买舰船,朝廷多次发电报要求宋育仁在英国购买军舰,宋育仁经英国水师候补兵官哈格雷甫介绍,联系订购英国阿模士庄船厂一船,智利二船及一大轮,但由于北洋水师方面不配合,购买军舰一事毫无进展,宋育仁只能留在英国。
后来英国方面以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为由,颁布出海禁令,拒绝出售军舰给清朝。宋育仁眼看以清政府的名义购买军舰已不可能。
这个时候,宋育仁遇到驻俄大使王之春,并结识了翻译王丰镐等人,经过他们结识了美国退伍军官夹甫士,此人时为商会铁路总办,交际甚广,有渠道购到军舰和其他军需物资。于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被制定出来:
宋育仁与王丰镐、使馆参议杨宜治等人通过夹甫士与英国前任水军军官麦福尔取得联系,由麦福尔招募水师官兵。宋育仁等人运作,由康敌克特银行垫款二百万磅,另筹款一百万英镑,购买英国卖给智利和阿根廷的军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与英国候补议员庵洁华特取得联系,让其议院同党放行该笔交易。麦福尔招募了两千澳大利亚水兵,组成雇佣军,以英国宿将,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为统帅,借澳大利亚商会护卫水师之名,在船上悬挂英国国旗出港,自菲律宾北上奇袭日本长崎和东京。通过袭击日本本土,迫使日本军队回师,以缓解甚至完全解决中国当下之困境。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军舰、武器和人员均已到位,就差择日出港直奔日本了。这一计策颇有釜底抽薪的味道,看似冒险,实际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的,特别是所需物资、人员均已筹措到位,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澳大利亚本为英国的属地,按当时惯例,商会有权自行招募水师保护商旅船队。所以此计划还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不容易为日本方面察觉,可以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因此可以改写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
宋育仁为稳妥起见,将该计划报请朝廷批准,并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联系,以取得这些重要官员的支持。就在这时,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龚照瑗回到英国,一看宋育仁私底下搞这么大的动作,害怕自己承担责任,遂以“妄为生事”电告清廷。
此时甲午战争已近尾声,朝廷已经决定与日本议和,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计划。而慈禧太后则惦记着自己六十大寿要有个好的气氛,不要让战争影响了庆典活动,因而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告宋育仁尽快回国。此时,宋育仁已与王丰镐等人剪掉辫子,登上军舰,准备直赴日本了。收到消息,宋育仁“拊膺私泣,望洋而叹。”
随着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宋育仁奇袭日本的计划就此成为泡影。1895年7月宋育仁灰溜溜回到国内。清廷本打算对宋育仁作进一步的处理,但这件事因牵涉人物太多,有朝廷重臣,还有外国人士,且朝中不少人还支持宋育仁,所以朝廷没作深究,只是收回了他出使时所赏赐的二品顶戴,以四品原职,回翰林院供职。
宋育仁作《感事两首》以表达自己极度愤懑、失望的情感:
万马渡辽河。三军夜枕戈。
城亡诸将在。律丧两师和。
伏阙书何用?忧时泪苦多。
节旄真脱尽。归雁望云罗。
不见榆关隘,千营溃一惊。
潜师谋郑管,赠策失秦庭。
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
知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组成中国第一个维新改良政治团体“强学会”,宋育仁毅然参会,并为制定章程。梁启超为书记员,宋育仁为都讲,主讲“中国自强之学”。“强学会”即后来京师大学堂的前身,也是戊戌变法的据点。后来朝廷经济特科,因为康有为、梁启超的关系,虽然考了第三名,哪还敢去参加第二场考试,遂弃官出任南菁教职。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