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思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文摘   2024-11-27 00:51   江苏  

吊诡的是,这同样是一份吏部的官员考察报告,报告中卞思敏以与卞荣同样的理由(素行不谨)被同样处以“冠带闲住”的处罚!



最后来说说江阴卞氏另一个重要人物:卞思敏,字行甫崇祯《江阴县志》上载字行父,古代父和甫通。初号东崖,更号练江。


在卞荣去世十五年后,江阴卞氏又一个后人从三房巷走进紫禁城,去面见皇帝,接受殿试,他就是卞思敏。


这条路相当漫长,也相当艰辛,不过卞思敏却走得很是精彩。


弘治八年(1495年),南直隶(含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区域)乙卯科乡试在南京举行,这次考试,是江阴科举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读过《范进中举》的都知道考一个举人有多难。这次考试总共取举人126名,而一个小小的江阴县竟有十五位士子中举——当然他们之前首先得是入学的生员,也就是秀才。这十五位举人中,有一对为父子,另有两对是兄弟。而卞思敏也在其列。


这在江阴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经此一试,江阴轰动一时,声名大振。当时江阴的县令是黄傅,考试以后,黄傅宴请十五位举人,高兴之余,连撰两副彩联以示庆贺。其一上联是:入国朝一百廿年,未有此科之盛。下联是:总直隶九十七学,谁争吾邑之先?


其二上联是:两父子,四兄弟,多而能美。下联是:十豪杰,三元魁,盛而且奇。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后送贡士参加殿试时,又作一联:十载蓬窗,雨黑灯青熊胆苦。一朝云路,柳明花媚马蹄轻。


弘治十五年(1502年),卞思敏参加礼部会试中试,后参加殿试。殿试结果,按卞氏宗谱记载,卞思敏取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即“传胪”。江阴县衙还在城内大街为之建立了“传胪坊”,卞氏还在三房巷盖了“传胪厅”并以其为堂号。


但这与史书的记载略有不符。据《明实录·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五年三月,授第一甲进士康海为翰林院修撰,孙清、李廷相为编修,第二甲胡煜等九十五人,第三甲卞思敏等一百二人分拨各衙门办事。”


根据这份记载,卞思敏取的是三甲第一名。而二甲第一名应该是胡煜。在明朝,二甲、三甲第一名都称为“传胪”,至清朝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并赋予其荣誉概念。


经查《明弘治十五年壬戌科进士题名录》及其他资料,胡煜是安徽歙县桂林镇方塘村人,弘治十五年壬戌科康海榜进士,取二甲第一名进士。明朝时当地建有“金殿传胪坊”以纪念胡煜以传胪中进士,清代该坊曾大修,现构架基本完好。


该名录中同时记载第三甲同进士出身共199名,卞思敏取第三甲第一名。


根据以上《明实录·孝宗实录》和《明弘治十五年壬戌科进士题名录》的记载,恐怕卞思敏应该是三甲第一名。当然,这并不影响其“传胪”的称号。


卞思敏释褐后担任的职务,据百度百科“卞思敏”条,殿试后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后,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员外郎、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55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明朝太常博士是正七品,根据前面《明实录·孝宗实录》载,榜眼孙清、探花李廷相才任翰林院编修,也是正七品,按照一般情况,作为三甲第一名是不可能授正七品衔的,所以此说从疑。


百度百科载卞思敏后任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这不禁让人觉得有点太过巧合了,因为卞荣也是任户部湖广司郎中,会不会将两人的经历搞混了?不过,卞思敏确实任过郎中,明朝六部中都设郎中一职,具体卞思敏是哪个部的郎中没有记载。


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记载:


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南京吏部会都察院考察南京太仆寺丞陈玑,主事樊城,俱贪,郎中卞思敏、张文渊、符乐,主事陈应武、郭清、吾翕,御史贺洪、李邦用,太仆寺丞单麟等俱素行不谨,员外郎杜蓁等俱年老,主事吴吉等俱有疾,郎中朱表,员外郎欧阳申、欧阳席,主事戴吉、俞敬,御史马陈图等俱才力不及,光禄寺少卿唐荣,郎中索承学、韩士奇、丁奉、刘瑜,员外郎朱良、周愚,主事李文华、评事况照,给事中潘棠,御史詹惠等俱浮躁浅露,吏部为请如例,令贪者为民,不谨者冠带闲住,老疾者致仕,才力不及与浮躁浅露者降一级调外任。从之。


从这段记载来看,卞思敏任郎中一职,吊诡的是,这同样是一份吏部(会都察院)的考察官员的报告,报告中卞思敏以与卞荣同样的理由(素行不谨)被同样处以“冠带闲住”的处罚,就这样,正德十年,卞思敏也罢官回乡了!这两人还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