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书院中的顶配:阳城书院为何寂寂无名?
文摘
2024-10-07 21:54
江苏
康熙皇帝亲书匾额、位极人臣的江阴杨名时亲为作序、被皇帝评为“天下好学政第一”的张泰交作为精神偶像,这样一个顶级配置的书院,在江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康熙皇帝亲书匾额、位极人臣的江阴杨名时亲为作序、被皇帝评为“天下好学政第一”的张泰交作为精神偶像,这样一个顶级配置的书院,在江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杨名时说:上契君心,下膺物望,实可以垂不朽者,自古迄今堪屈指数者唯我阳城!这样高大上的书院就是康熙年间江阴设立的“阳城书院”。“阳城”是地名,指山西省阳城县。江阴的书院为什么会用山西的一个县城来命名,阳城县又和江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座书院的设立,是江阴士绅为了纪念前面所说的驻节江阴,曾任江南学政的张泰交。张泰交,字公孚,号洎谷,山西阳城县虎谷里(今润城镇屯城村)人。张泰交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郡县考录童子,县试得第一,三十一岁考中举人,三十二岁考中进士。入仕为云南太和县(今云南省大理市)知县,五年任内兴利除弊,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升监察御史。离任之时,太和县男女老幼塞道号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钦点张泰交内升京官,任太仆寺少卿,提督江南学政。同年三月,张泰交启程前往江阴就任江南学政。陛辞之时,张泰交向康熙皇帝承诺“勉竭驽骀,以图报称”。到了江阴,他在江阴学政衙署公堂梁柱上悬挂一联:公可生明,慎可补拙,总不外认真二字;严以察弊,宽以作人,要惟有尽瘁一心。横额为:天威咫尺。作为自己出任江南学政一职的自警之语。张泰交至江阴赴任之时,连丧一妻一妾。他顾不上亡妻之痛,下车伊始,即马不停蹄巡视江南各地。为了便于了解学政之辛苦,介绍一下学政的工作职责:学政的任期一般为三年,在三年中,学政主要工作是主持所辖各府、州的岁试和科试。岁试的作用有二:一是为通过了县、府两级童试,获得资格的童生举行的入学考试,童生通过了岁试,就算是“进学”了,即成为生员,也称“秀才”。二是对秀才进行三年一次的考核,按照成绩分为六等,获得一二三等的秀才会获得奖励,三等以下的秀才则面临处罚,最严重的是六等,有可能会被取消秀才资格。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参加科试。科试,即于每届乡试(考举人)之前由学政主持的考试,生员需要通过此种考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清初,江南省设左右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所以说南京是安徽的首府是有历史依据的——安徽布政使司下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八个府与广德州、滁州、和州、六安州、泗州五个直隶州。江南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府。下辖江宁、苏州、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淮安七府,徐州直隶州一。当时,安徽、江苏布政使司只设一个学政,称江南学政,要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各设学政。安徽、江苏两个布政使司共有十五个府,六个州,也就是说张泰交三年任期中要在这十五府六州中走马灯似的举行巡回考试,并没有多少时间在江阴。张泰交任学政期间,尽心尽职,清廉正直,不徇私情,杜绝营私舞弊。特别是主持考试时,做到绝交游、屏私函,严阵以待。平等对待贫富子弟,从不以以貌取人。每次阅卷完毕,定好等第后,就召集排名靠前的考生到他书房点评文章,勉励学生修立品行,做端正和善之人。张泰交在考闲驻江阴学署衙门时,常到江阴学宫视察,遇有双亲不全的学生会特加鼓励,因而深受江南学子,特别是江阴学子的爱戴。康熙四十一年(1702)正月初,张泰交升副都御史,正月二十又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初八,满汉中堂奏事,皇上评论各省总督、巡抚之后,即对张泰交大加赞扬,说:“若张泰交这样做官清廉,做事又简净,甚是大臣之体。”十二月十九,即授予浙江巡抚之职,仍留任学政。一年中获得三次升迁。即杨名时所说“一岁中擢廷尉、擢副宪,又擢司冠。”由于学政的工作量太大,疲累伤身,次年元旦,张泰交即卧病。后因积劳成疾,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正月二十五,张泰交去世在浙江巡抚任上。张泰交为江南学政时,康熙皇帝评价其“天下四个好提督学政,尔为第一。”并为其亲笔题词“推诚遇人”。张泰交去世后,江阴邑人,定海知县缪燧发起设立阳城书院以纪念张泰交,得到了江阴士绅的响应。在江阴中街学宫之南建阳城书院。书院内有“纪绩碑”,有张泰交神位,还有御碑亭,募刻有康熙皇帝御书匾、联。扁即“推诚遇人”,联即“勿欺敢谓天威远,匪懈方知臣职难。”据光绪《江阴县志》记载,阳城书院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应该也是毁于太平天国。阳城书院前后存世近一百六十年,虽然与杨名时“可以垂不朽者唯我阳城”的期望有点距离,但一百六十年确实是一段很长的历史,只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并没有留下多少关于阳城书院的记载。阳城书院,江阴书院中的顶配,为什么在江阴历史上却寂寂无名?阳城书院在中街学宫之南,傍浮图,带长池,水木明瑟,景物窍如。康熙间阳城张公泰交视学江左,清介拔俗,纤尘不染,邑人定海令缪燧构此志遗爱,时应和者众。弦诵鼓钟,粲然厘具。外则大门五楹,有额以署名,碑以志绩。内则讲堂三楹,公神位南面,诸生习礼会文于斯,左右修廊各数楹,庭中翼然峙者,为碑亭。恭摹御书扁联于上,扁曰:推诚遇人。联曰:勿欺敢谓天威远,匪懈方知臣职难。廊下刻公所颁条约,俾多士率循焉。其外庖厨、寝室规制称是,今邑中书院多颓废者,而此则岿然独存云。宇内有大书院四,皆古大儒立德、立言,阐圣道,为人伦。范学者即其地构堂庑勒铭以志不忘,甚盛事也。后世大吏沽名,往往袭陈迹创建,纷如游其庭,读其碑碣,非不炳炳烺烺。然求其上契君心,下膺物望,实可以垂不朽者绝少。自古迄今堪屈指数者唯我阳城。泊谷张公当一廣云。公名泰交,先世自高祖大参田南公治行优卓,暨伯祖冢宰藐山公讳慎言者力摧珰焰,与吾邑缪文贞李忠毅一时值声震天下,子举孝廉捐躯闯难,忠贞世笃,光史册焉。公以名家子生鼎革后,幼孤,食贫力学,励行登上第,敭历中外,卓有殊绩。膺简命以冏乡视学江南。江南固人文薮,而亦竿牍苞苴之所集也,学使即甚端恪,一至其地,鲜不稍为通方,或慎始怠终,或谨大闭而略小节,非素履易渝,势使然也。惟公秉金石操而尤邃于正心诚意之学,故其诫士也。自岁及科文武童,冠以亿万计,绝无一人倖进,不独奸蠧息影,而举朝津要亦皆闻风敬畏,莫或挠其权者。至诚所感,其明徵矣。乃公操衡文炳,而核行尤严,时进诸生,耳提面命,勉以淳厚,戒其浮薄,毋奔竞而丧节,毋务华而绝根,且曲为奖劝,宽其绳尺,使人自踊跃趋善,共游名教乐地,由是士风日蒸蒸上。天子嘉之,知公可重,一岁中擢廷尉、擢副宪,又擢司冠,大廷显秩,每虚以待,甫报政即受命,以司马抚浙。春初,天子巡视河工,南幸浙省,宠赐优渥,复亲洒宸翰,制为匾联,匾曰:“推诚遇人”,嘉公德也。又联曰:“勿欺敢谓天威远,匪懈方知臣职难。”益诚知公之心而以古大臣相期许也。今公既往莅雄藩,吾党之士不忘教泽,咸鸠工庀材创立书院,并请御书勒石,志明良相得之盛,使千载下咸仰天子知人之明。院居学宫南左前,临大池。池广十余亩,柳堤河渚,清芬披拂,门二十楹,其中巍然而峙者为御书碑。字碑高以整亭称之,亭之旁为廊庑,自庑而上为讲堂,堂四十楹,高可二寻,深广各入筳中。以师位奉公,壁间勒公明训,堂后有楼,以贮书史,楼后诸室,以供寝膳,备居守。启北扉而出不数武,即学宫,多士游息院中,读书谈道,如侍公函丈,今而后相与步趋洛闽,而阐明洙泗之遗绪者于是乎在。蓉城片席,当与鹿洞、鹅湖并垂不朽,岂特一时盛事已哉!余以词垣校土畿甸,惴惴惧不胜任,惟奉公为典型,以幸无罪而于公之理学经济未窥涯涘也,是为记。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