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6月下旬刊(第12期)
课题:本文系2022年蚌埠市教育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202222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双减”背景下,中学生的作业设计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在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是教学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即语文学科在作业设计要回归教材,整合课后习题;要创新形式,设计多维作业;要注重评价,优化评价方式。
“双减”政策对中学生的作业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规定了学生的作业总量、作业时长;另一方面,它影响了教师对作业形式的设计、作业内容的选择和作业评价的反思。
从语文学科来看,语文作业设计不再局限于对课堂内容的考察评价,还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积累,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并立足语文教材,创新作业形式,且注重过程性评价。
一、回归教材,整合课后习题
回归教材,用教材教语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的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种感知、尝试、探究、体验等活动[1]。由此可见,课后作业系统对教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后思考探究题并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作业的作用。就笔者而言,课后思考探究题是备课前必用的备课资源,也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上课资源,更是课后评价学生是否“学有所获”的参考资料。
关于语文作业的系统分类,并无统一结论。笔者认可顾黄初、顾振彪的分类理论。即根据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的作用,可分为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2]。
记忆性作业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理解性作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性作业考查学生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作业系统进行分类。记忆性作业根据记忆程度分为两类,即朗读背诵、字词积累;理解性作业根据理解程度分为三类,即文章内容梳理、词句作用分析、主题情感探究;应用性作业根据实践水平分为三类,即口语交际、写作训练、拓展活动。
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如表1所示。
这是人物传记单元,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因此,本单元的作业以记忆性作业和理解性作业为主,应用性作业相对较少。教读课文以教师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开展学生拓展活动;自读课文以识记和理解为主,拓展活动较少。所以,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增加学生拓展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后习题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核心素养训练点。本单元课后思考探究题目设置和单元写作训练有紧密联系,课文教学最后将落实在写作实践中。
综合上述分析,本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增加应用实践性作业。
第一,整合课文制作人物信息卡。本单元课文以写人为主,通过人物信息卡可以清晰了解人物信息,同时,通过口语交际、话题谈论等形式也可以展现人物信息。
第二,形象比较开设人物主题馆。在整合课后习题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课文的人物进行比较,如可以通过角色表演、模仿配音等实践性活动开展人物主题馆活动。
第三,他山之石巧写人物传记。以班级公众号“为你写传”专栏征稿为背景,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写600字左右的小传。
二、创新形式,设计多维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不同文体的文章适配不同类型的作业,且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差异也决定了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
(一)个性化作业设计
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多维作业。其中,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当然,个性化作业并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基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业超市”里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可操作的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个性化作业可以扬长避短,彰显个性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以语文寒假作业为例,笔者设计如下。
1.“智”慧阅读,润“德”启思
从寒假“智慧阅读伴成长”活动推荐书目和语文组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书,每天坚持阅读,采用多种方式呈现阅读成果,如思维导图、笔记摘抄、手抄报、荐书卡等,并完成600—800字的读书心得。
2.诗画新春,最“美”新年(本项作业可任选其一完成)
精彩瞬间。生活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可以用相机定格美好,记录精彩瞬间,即拍摄新春照片,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张作品,并配上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参加开学后的摄影展活动。
诗画互鉴。查阅资料,选择与春节有关的一首古诗词进行诗配画创作,把自己的理解感悟通过绘画呈现出来。
3.影像传情, “劳”动强身
“正值新春,家务繁忙,相信懂得感恩的你,一定会主动分担家中的劳动。请将你与家人的劳动故事拍成短视频,记录你的劳动收获或感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短视频配上文字或解说,内容字数不限,但要有真情实感。
此次寒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新学期开学回收的作业很惊艳,书面和非书面的作业均展现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情境化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3]。情境化作业设计是将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后进行延伸的重要一环,不仅能丰富作业形式,还能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乐于实践。情境化作业适用于单篇课文,也适用于大单元教学。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等,充分调动全班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设计如下情境化作业。
八年级学生拟拍摄《锦绣江山》纪录片,寻美祖国,礼赞祖国。全班分为五组——选景组、配乐组、解说组、绘画组、剪辑组。第一步,全班利用平板投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景物。选景组选择投票最高的三个景点,从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的角度出发,用PPT展示选景原因。第二步,配乐组根据选景组所选取的景点,从课文情感和音乐节奏的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乐曲作为配乐,用音乐播放器展示并阐述选曲理由。第三步,解说组选取最喜欢的景点,从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解说景点的“前世今生”,并用PPT展示。第四步,绘画组选择最喜欢的一篇或一句诗文,给它配上图画并上传,然后陈述设计画面的原因。第五步,全班朗诵原创诗歌《泱泱华夏 九州山河》。第六步,结合选景组、配乐组、解说组、绘画组和集体朗诵的成果,剪辑组展示原创纪录片《锦绣江山》。
本作业融合多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温习了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朗诵等知识,并且学会了视频剪辑、配音解说等。
(三)任务型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学业成就的表现,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连接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积累所学知识,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知晓学生学习结果。
传统的作业考核以“静态”的书面形式为主。在“双减”背景下,任务型作业作为动态的、可持续的作业形式,具有更明确的阶段目标,也更能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解到实践,且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分为活动任务和名著导读两个部分,其中活动任务单有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任务一:学习鉴赏,体会感情。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并用思维导图列出每首诗歌的意象,求同存异,对比相同意象传达的不同情感,以及不同意象传达的同一情感。群诗对比阅读,选出每首诗歌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反复体会、比较不同的情感。
任务二:学习诵读,以声传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并录制音频上传至平板,全班互评,选出最动情的声音。在班级中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任务三:捕捉灵感,妙笔生花。仿照课文中的诗歌进行仿写、改写,或是选择一个对象,独立创作小诗,投稿至学校校刊《鸿鹄》读写专栏。
本作业设计从赏读结合到诵写结合再到读写结合,既考查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课下实践能力。
三、注重评价,优化评价方式
语文作业设计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教师还应研究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作业评价不仅要客观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以终为始,让有效评价贯穿作业设计的始终,让作业设计更合理,也让评价更有温度。
常见的评价方式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为主,且以主观等级评价为主,在个性化、情境化、任务型作业设计中,如配乐朗诵、名著推荐会、纪录片展示、课文剧表演等,全班参与人员多,小组活动内容也多,可以设计多元活动评价表。
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学生评价标准。例如,在《锦绣江山》纪录片拍摄活动中,学生分享的文本、音频、视频等都纳入了过程性评价。
在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在活动前、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反思,最终在反思中进步。这样能够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快乐学习。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关注“教—学—评”的统一性;要整合教材课后习题资源,分层设计个性化作业;要读懂、读透新课标,创造性设计个性化、情境化、任务型作业。(作者系蚌埠铁路中学教师)
注:[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1.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