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读懂课堂》读书笔记
中山市小榄镇裕民小学∣唐莎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东井义雄的教育实践者说;儿童是出错的天才。《读懂课堂》中提到,我国教师千方百计地回避出错,学生也以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丢脸的。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警醒,我总是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错误,忽视了错误之中进行评价所获得的价值。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评估过程,旨在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分析一次语文考试中学生的表现,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填空题部分,学生掌握的很生硬。这次考试考察的是《那个星期天》中融情于景的作用和抒发的情感,《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同版本的翻译和仿写夸张句。除开仿写夸张句,其他的内容上课的时候都讲过,但是一旦没有提供直白、清晰的答案或者巩固练习,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做出这类似的题目。原因就是学生只是在课上“看似理解”了这类似的题目,但是由于后续老师没有对这类题型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练习,导致只是课上听了,课上看似懂了。这也回应了一直以来所讲的一个现象“我明明讲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
2.阅读理解存在不理解文章、审题错误的问题。阅读理解的题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理解文本内容本身,如有些“欢喜”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题的答案只要仔细读文本,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出来。这类题目和我们课堂的提问很类似,都是要求学生到文中划线找答案;一类是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如划线句子写得特别好,请分析好在哪里。这类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这类题目在课堂也会有涉及,一般都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答案,并没有重点归纳总结和拓展联系;一类是结合文本谈自己的感想或启发。这类是开放性的题目,每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可是部分同学会脱离文章的主旨,答得毫无重点、毫无逻辑。这类题目在课堂的每节课都有涉及,只是很零散,未成一个答题的逻辑和重心指导。之所以存在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的普遍问题,也和平常的教材课文语文要素的讲不透有关,其中缺少形成性评价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路径
1.落实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文要素,一定要把语文要素这个点讲透,在每节课都有对应的评价,评价之后还要有继续巩固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路,努力钻研“形成性评价”,做到每节课都有评价和巩固练习,例如,通过课堂小测验、口头提问或小组讨论,来持续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除开人文性,更多的可能是工具性,所以要明确考试的题型,有针对性的利用教材的课文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每节课都要渗透内容理解、分析写法、感想启发三种题型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通过定期的阅读理解练习和讨论,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来实现形成性评价。
3.加强学生的积累。这个学期除开规定的阅读半小时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这三大部分。但是如何让这个作业真正发挥价值,除开老师的日常规定外,还需要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等形成性评价提高读书的效率。
4.研究三年级的试卷和学情。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三年级,是以往我没有任教过的,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还有三年级的教材,我都是不太清楚的,必须要尽快研究清楚。通过形成性评价,例如定期的内容评估和学生评估,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第一平常多观察、多反思,例如,昨天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好多还在用“指读”的方法读课文,后面查阅新课标,发现新课标中对三年级朗读课文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要研究三年级的期末试卷,根据试卷的内容来反推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第三,三年级的课堂更要注重评价,给足学生消化练习的时间,不能一股脑地讲。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质量。
往期回顾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慧∣着眼目标,整体构建单元学习内容——读《小学数学教学论》有感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揭金婷∣从教材编写思路看变化——听闫赤兵老师《小学英语新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讲座有感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邓萍∣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听陈姗姗老师讲座《如何撰写教材反思类论文》有感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月卿∣素养导向,育人指向——参加新教材培训研讨会有感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菲∣体育新教材的透视:马迎华教授讲座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