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99篇:教研有感∣组织以试题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文摘   教育   2024-10-23 21:31   广东  

组织以试题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为了引导教师关注中考,研究中考,今年初中语文学科开展了两项大型比赛活动,一项是原创命题比赛,一项是中考试题评析比赛。经过认真严格的评选,获奖结果已经于上个月正式公布。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两次比赛,展示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优秀成果,今天我在黄圃镇中学组织开展了2024年初中语文素养导向的学业评价与命题研讨活动。活动的核心就是以试题为载体,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统摄下,研讨如何更好地命制原创试题和分析中考试题。

上午开展的是说题活动,由原创命题比赛分数前5名教师游晗昕、冯昆仑、温莹莹、熊俊方、蒋丽雯分享原创命题的经历及心得体会。我认为这5名教师的说题,质量很高,不仅详细叙述了自己从寻找语料、命制试题的过程,同时也阐述了命题过程中的思考。这对参与活动的老师来说,既是思想的洗礼,也有具体方法的指导。活动后有不少教师反馈,参与上午的活动收获很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有:第一,游晗昕老师的命题规划。文件给了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有一些老师是在临近比赛截止日期时才开始着手准备,仓促之下都没有看清楚命题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几个老师只交了文学类文本的题目,有的老师没看清题目的数量。游晗昕老师则是规划了这三个月的参赛日程,比如3月份寻找语料,4-5月份命制试题等,还预留了调整的时间。这种认真对待比赛的态度,值得老师们学习。第二,冯昆仑老师讲述了从常规命题到任务情境命题的进阶过程,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更值得点赞的是,命制好题目之后,还请部分同学进行了测试,对试题的效度、信度进行检测,以确保试题的区分度和科学性。这一点也值得老师学习。第三,温莹莹老师在4月份公开课的实践基础上,从变式入手,阐述了命题过程中“变式”的几种类型,为命题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同样值得学习。第四,熊俊方老师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语料选择的指引,她参加过市里的命题培训,深知寻找语料的重要性,更知道寻找合适语料的艰难程度。如果有教师还想进行文学类文本试题命制,可以参考熊老师提供的这份指引。第五,蒋丽雯老师第一次在市级活动的舞台上进行分享展示,虽然有些拘谨,但她的分享很有条理,命题的过程也很有代表性,她提炼出的命题经验与心得,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五位老师分享之后,我进行了“画蛇添足”式的总结,因为五位老师讲得很全面也很透彻了。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命题能力非常重要,与教学能力息息相关。通过开展原创命题比赛和今天的说题活动,我相信会有部分教师受到触动,不仅参加命题比赛的态度会更加端正,同时更会有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下午开展的中考试题评析优秀案例分享与展示。比赛的8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试题分析成果。我觉得优点有:第一是有的试题分析很有理论深度,能够将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例如有教师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试题分析,并结合学生的答题进行解读,很有启发性。也有的教师将布卢姆、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分类观点、PISA考试的框架等用于试题分析,也有一定的启发性。当然,理论和试题应该是紧密结合的,如果理论的应用使得试题分析更加复杂化了,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第二是有的试题分析实现了结构化,分析框架逻辑严密。有的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进行分析,也给老师们一定的启发性。第三是有的教师不局限于广东省2024年的中考题,而是能够适当结合其他试题,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多维分析。当然,下午的分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讲座时的表现力不够,部分教学建议过于空洞和普通,不能给人具体而创新的启发。针对今年试题评析比赛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了“四个意识”:

一是试题分析要有“聚焦意识”。试题分析要有具体的角度,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综述。面面俱到意味着每一部分都不够深入。聚焦什么呢?可以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侧面,例如专门从“审美创造”的角度分析;也可以是语文课程的其他内容,如“三种文化”、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有的教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显得过于空洞,因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任务,哪一道题没有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呢?

二是试题分析要有“框架意识”。确定聚焦点后,就要善于建构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一般教师就是从题目本身出发,归纳概括题目的特点,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备考建议,这是一种常见的框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课程标准出发,关注考查的方向与目标,然后进行试题分析,关注课标与试题的对应关系,再将试题与教材对接,最后落实到教学与备考上,这样就建构了“课程——试题——教材——教学”的逻辑框架,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这种分析框架显然更有深度。

三是试题分析要有“理论意识”。理论指导很重要,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框架,往往能够发现试题背后的规律,进而确定教学与备考的重点。例如分析近几年试题中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试题的比例,就可以明确备考方向。如果高阶思维的考查比例越来越高,那自然要强化文本解读与思维训练,强化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强化答题程序的指导。再比如说依据安德森等人的知识分类理论,可以统计出不同类型知识的比重,从而确定备考的重点。

四是试题分析要有“创新意识”。只会从知识点考查的角度去分析,意义不是很大。因此要不断创新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例如分析《春到零丁洋》一文,不仅要注重对试题的分析,更要注重对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分析,而且要善于将文本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命题者是如何删改文本的。再比如对于“分句考查”和“整段考查”词语运用、病句等的区别,也可以进行专门研究。这些都是很有创新性的分析角度与思路。

往期回顾

2024年第98篇:读文有思∣文本解读的三大维度

2024年第97篇:读文有思∣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文本链接材料?

2024年第96篇:郭哥评课∣《梅岭三章》的教学关注点

2024年第95篇:读文有思∣从语篇的角度开展阅读教学

2024年第94篇:读文有思∣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

2024年第93篇:读文有思∣教材助读系统的班本化实施

2024年第92篇:郭哥评课∣整合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

2024年第91篇:教研有感∣重读张爱玲的《牛》

2024年第90篇:读文有思∣在教学中贯穿“探究性文本细读”的方法

闲人闲思录
郭跃辉,号豫北闲人,语文边缘人。先逃离北上广,后到中山误人子弟。原纪中无名教师,现混迹教研员行伍。政治经济、人事社会一窍不通,唯以读书自遣,惜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如有垂青知音,不嫌弃鄙之愚钝,可私结好友,加57351722可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