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助读系统的班本化实施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今年开展新教材培训时,我专门谈到了教材助读系统的解读问题。助读系统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载体。对于助读系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较为优秀的教师能够将助读系统的内容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合格的教师能够照本宣科地把助读系统的内容教给学生,也有少数教师对助读系统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教材的助读系统是给所有教师使用的,但优秀的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助读系统进行班本化实施,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近日,我在《语文建设》2024年第8期上读到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坤的一篇论文《善用教材助读系统,有效落实深度学习——以七年级上册<猫>为例》,读完之后收获很大。在作者看来,只有善用教材助读系统,为学生提供基于学情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获得进阶的学习体验。对此,我深表认同。
首先,对于预习提示部分,作者提出的建议是“整合预习任务,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猫》这篇课文有两道预习题:一道是“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一道是“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个特点。”第一题指向课文内容的梳理,第二题只是一个阅读提示,不需要学生给出明确的答案。作者对这两道预习题进行了整合,于是就有了这两个问题:1.郑振铎善于在质朴、真率的笔调中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在这篇小说中,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梳理文章的思路,尝试概述相关情节。2.在你的印象中,猫是怎样的?作者笔下的猫与你印象中的猫有何不同?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写出自己的发现。整合后的问题,指向性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其次,对于注释内容,要进行完善,从而深化审美认知。注释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尤其是对理解的障碍处进行解释,或者提示写作的相关背景。对于此,作者提出了两种处理意见:一是扩展已有注释。注释应该简洁明了,这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有一些注释可能过于简略了,以至于对学生理解课文没有什么帮助。作者认为本课对作者及选文的介绍,知识性过强,只是写出了《猫》的出处以及作者郑振铎的基本情况。经过论文作者的研究,尤其是对《猫》所在的《家庭的故事》的解读,以及对郑振铎文学主张的梳理,然后将该注释扩展成为:选自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在《家庭的故事》中,郑振铎对于旧式家庭生活既有沉潜思索也有依依眷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与友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率、质朴的文风,学识渊博。他的代表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那是不是说教材一定要这样注释呢?那也不是,这只是对注释的班本化的处理。二是拓展注释条目。有些词语,虽然编者没有注释,但如果影响到了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尝试补充注释。例如作者认为“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中的“咕噜”一词,就可以解释得更加具体一些。
再次,对于课后习题,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这部分也是本文最有价值的。因为课后习题有的比较明确,设问方式较为具体,但也有题目只是一种提示,并没有设计明确的问题,对于这类题,就需要一番“改造”。作者提出了三种改造方式:
一是让“概括”更加有效。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运用默读和摘录等阅读方法对三只猫的特点进行概括,而且还提供了包括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角度的表格。这是一道简单的提取与概括信息题,难度不是很大。在作者看来,这道题没有实现对猫的形象的深刻理解,只是点出了猫的特点。于是就将其改造为:郑振铎在这篇小说中虚构了三只猫,请在梳理课文情节脉络的基础上,概括这三只猫的形象,并且根据三只猫的形象特点给它们取名。我印象中黄厚江老师的一节课,就是对这个表格进行了情境化的改造,要求学生为三只小猫取名。
二是让“分析”更加真实。课后第二题先呈现了三只猫或亡或失后“我”思想感情的三句话,随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三句话对文章结构的作用。这道题容易导向“套路化”设问和回答,因为一说结构上的作用,学生就会机械地回答“照应题目”“承上启下”“点明主旨”之类的套话。作者是这样改造的: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和情感的变化。这道题要求学生分析课文作者情感的变化,更能促使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解读。
三是让“拓展”更加明晰。课后还有一道题提示可以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等,但没有提示这些篇目的具体内容。于是作者将其改造为:猫是作家创作的重要素材,常被借以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夏丏尊《猫》围绕猫写人的聚散悲欢,靳以《猫》用忧郁的笔调写三次养猫的经历,老舍《猫》描写了猫古怪的性格。请你课外阅读这三篇文章,在厘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显得更为明晰,为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对比阅读等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往期回顾
2024年第92篇:郭哥评课∣整合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
2024年第90篇:读文有思∣在教学中贯穿“探究性文本细读”的方法
2024年第89篇:读书有悟∣阅读陈晓明教授的《小说的内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