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4篇:郭哥评课∣青年教师的初级修炼

文摘   教育   2024-09-19 21:56   广东  

青年教师的初级修炼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今天听了四节阅读课,执教者均为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课虽然有不少稚嫩之处,但执教者有活力、有想法,这些课也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如何能够快速走上专业化的课堂教学之路,而不是长期在黑暗中摸索,或者说如何能够迅速站稳讲台,我认为要进行必要的初级修炼。

首先就是要对文本有一个全面、透彻且合理的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不低,专业的背景知识还是很扎实的,有不少还是文学青年,在解读文本方面自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我今天听了这四位教师的课,发现她们在文本解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李淑婷老师执教吴均的《朱元思书》,能够从文体形式、结构、思想等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同时能够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挖掘这封书信的深层含义。张翠玲老师执教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能够抓住朴素却不普通的词语、平实却蕴含深情的句子、不起眼的标点符号等文本的细微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赏析。我以前读这篇文章,感觉很多句子都平平无奇,即使是课后习题中的加点词语,我也没有读出什么特殊的韵味。听了张翠玲老师的课,我突然对这篇课文中的很多表达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宁丽娟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能够抓住文中带有特殊表达力的叠词、反复词、副词、形容词等,通过朗读反复揣摩作者史铁生的情感,同时还引导学生对“好好儿活”进行反复品读。翟凯欣老师执教《藤野先生》,能够关注文中与藤野先生有关与无关的内容,分别进行分析,这其实也是发现文本的矛盾之处。当然,文本解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可以用“解无止境”来形容,毕竟文本是敞开的,是一个时间性的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都能读出不同的意味来。

其次是要能够确定一节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课文(除定篇类型的作品外),而是语文,这看似是一个语义反复,实际上能够厘清一个误区,即教课文和教语文有相似之处,但并不是一回事。教课文就是对这一篇文本进行讲解,教语文是以这一篇文本为载体,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阅读的方法甚至写作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文本阅读能力。前几天,我在进行新教材培训时曾提到过一个观点,即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关注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任务,明确课文对应的单元任务指标,同时要能够关注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明确这一篇课文必须教的点,还要关注“阅读综合实践”,进行查漏补缺或整体复习。印象最深刻的是宁丽娟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她设计的教学环节虽然谈不上精妙,但她设计的教学环节涵盖了课后所有的习题,或者说她把课后习题一一转化为了教学环节,这就是我说的“该教的点一定要教”。例如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就是针对课后第二题和第四题;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好好儿活”,针对的就是课后第三题;抓住第一段和第三段话中“我”与母亲的对话,针对的自然是课后第五题。课后习题是处于单元导语和阅读综合实践两大内容的“中间环节”,我们不鼓励教师按照中考复习备考的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落实这些内容,最好就是能够把这些题目转化为教学环节、活动或任务。当然,本节课提及的“回忆性散文”的“二我差”问题,并非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无独有偶,张翠玲老师执教《往事依依》,也提到了“回忆性散文的阅读方法”,这其实都是超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范围,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放在默读,以及从标题、开头、结尾、中间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接触这个内容,但不能抛开单元核心任务,直接来教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翟凯欣老师执教《藤野先生》,走的就是“教课文”的路子,即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梳理,这其实是对“教课文”和“教语文”的认识还存在着模糊之处。分析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课文的课后习题等,可知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会阅读回忆性散文,包括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阅读路径等,进而引导学生“读一篇”而“知一类”。

再次是能够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或任务。在新教材培训时,我曾提出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就是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情境、设计工具,相信很多教师都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朗读句子,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子,说说哪些词语需要重读,哪些地方涉及到停连;再次朗读这一句子,说说你感受到的思想情感;关注重点字词,分析它们在抒情表意方面的作用。这就是教学环节对应教学内容,或者说只要开展这一环节,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当然,教师最熟悉的还是设计问题,例如李淑婷老师执教《与朱元思书》就是靠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结构等。最后的情境任务设计,即推荐《与朱元思书》,其实就是设计活动,学生完成得也能很不错。翟凯欣执教《藤野先生》,设计的三个问题也很有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文中哪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关,通过这些事可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事与藤野先生无关,那既然无关,能不能删去?藤野先生身上的品质,其实是每个老师都具备的,并无特别之处,那鲁迅先生为什么用“伟大”来形容?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很不错的。

总之,进行合宜的文本解读、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设计合宜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站稳讲台的初级修炼。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提倡“资源式备课”,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即查阅与这篇课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占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确保自己的课能够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当然,这个要求可能有点过高,教有余力的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往期回顾

2024年第83篇:读文有思∣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要讲究“结构化”

2024年第82篇:读文有思∣张心科教授的“语文教学解读”

2024年第81篇:郭哥评课∣好的阅读课要做到“情理并重”

2024年第80篇:读文有思∣冯善亮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测评”理念

2024年第79篇:读文有思∣如何从学业质量角度分析中考试题?

2024年第78篇:读文有思∣如何控制语文试卷的难度?

2024年第77篇:读文有思∣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课后题?

2024年第76篇:读文有思∣记叙文写作的三重思维路径

2024年第75篇:读文有思∣《红岩》的阅读教学要点与课程开发

闲人闲思录
郭跃辉,号豫北闲人,语文边缘人。先逃离北上广,后到中山误人子弟。原纪中无名教师,现混迹教研员行伍。政治经济、人事社会一窍不通,唯以读书自遣,惜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如有垂青知音,不嫌弃鄙之愚钝,可私结好友,加57351722可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