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林氏医门欧娟燕师姐的分享
西医认为:毛囊炎是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多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也可由真菌感性毛囊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高温、多汗、挠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毛囊炎因长的位置不同而称呼不同,比如长在头上脸上叫“痤疮”“青春痘”“粉刺”等。
中医经方治疗只需要按六经辨证论治,加用一些皮肤专科用药即可。我们来总结一例中医治疗毛囊炎的病案。
某某,男,17岁
2024年9月16日初诊:咽痛、咳嗽无痰,无鼻塞流涕。颈背部长颗粒状红色皮疹,偶有瘙痒,出汗多,口干。胃纳、睡眠一般,二便调。舌舌边尖稍红苔白稍腻,脉弦滑。
诊断:
1. 咳嗽(少阳病)
2. 毛囊炎
处方:
北柴胡15克 黄芩6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姜半夏b10ke
党参10克 桔梗10克 首乌藤15克
桑白皮10克 侧柏叶10克 蒺藜10克
百部10克
9月22日复诊:咳嗽咳痰,无咽痛。颈项部红色颗粒丘疹,背部红色皮疹减少。舌稍红苔白,脉滑。
处方:
北柴胡15克 黄芩6克 炙甘草6克
干姜6克 细辛3克 法半夏10克
苦杏仁10克 首乌藤15克 桑白皮10克
侧柏叶10克 蒺藜10克 百部10克
忍冬藤15克 五味子6克
10月1日复诊:颈项部皮疹颜色转暗红,触摸有硬结感。背部皮疹基本消退。无瘙痒出汗多,已无咽痛咳嗽。舌稍红苔白,脉弦滑。
处方:按初诊9月16日处方(小柴胡汤加减),去桔梗、百部,加牡蛎、络石藤消肿、软坚散结。
11月2日:患者为住校学生,服药断断续续的。皮疹已消退,只留有黑印,无瘙痒不适。全身皮肤干燥,要求调理。舌红苔白稍腻,脉沉缓。
处方:(中药颗粒)
北柴胡12克 黄芩5克 炙甘草6克
生姜5克 党参6克 姜半夏6克
桂枝12克 白芍12克 山药10克
莲子10克 大枣6克 首乌藤10克
毛囊炎消退后,留下的印子,以后会自行消退。
《伤寒论》条文复习: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9月22日处方根据咳嗽来加减小柴胡汤。)
现代医家认为,病邪从皮毛鼻孔进入人体(太阳病)后,人体正气不足抗邪外出,病邪进一步进犯至咽喉部乃至胸腔上部,脉有力者即是少阳病。
患者初诊咽痛、口干、皮疹色红,舌边尖红脉弦滑,可诊断为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加桔梗百部止咳化痰,百部另有杀虫止痒功效,蒺藜祛风止痒,且以形治形,有刺的药物可扎进突起的丘疹之意。
首乌藤、桑白皮、侧柏叶善治头面部皮肤问题,清解头面部皮毛之热、堵、痒。
干性皮肤病可选用小建中汤加莲子、山药来润肤养胃。
欧娟燕,中医主治医师 。2007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曾在基层医院工作十二年,2019年开始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自办中医诊所。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擅长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各种痛症、肠胃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
撰稿丨欧娟燕
编辑丨温睿敏
校对丨刘德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