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多年,经常遇到有患者拿着检查报告单,就叫医生开药治疗的,这个时候,要是看西医的话就好办了。
如B超检查显示是结石的,大多数医生都开抗生素加排石的中成药,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排石颗粒;
又如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就开消炎镇痛药加说明书上面〔功能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如塞来昔布胶囊、腰痹通胶囊;
还有好多好多验血报告单写着高血脂高尿酸的等等……也不管患者是什么体质、寒热虚实,就看着说明书开药。
要是就诊中医科的话,检查报告单上的诊断结果,即西医的病,是不能直接作为中医师开中药处方依据的,只能是一个参考的信息。
因为,中医的基础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治病,辨证而不辨病。
特别是经方医学,是根据人体患病后出现的症状反应,即于患病机体一般症状反应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分析给出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通俗一点讲,中医治病,治的是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反应的证候群,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下面通过二例病案,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西医诊断都属于“感冒”,但临床出现不同的症状,所以中医给出了不同的方证。
女性,成年,就诊时间:2024年7月22日
刻诊:全身肌肉酸疼、无汗、轻微恶风、骨节烦疼、总想要拍打,头昏沉、口不渴、饮水想吐,纳食一般,无咳喘,自服布洛芬胶囊无用,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浊,脉浮有力。
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太阳表实证夹湿)
辨方证为麻黄加术汤:麻黄12 桂枝 10 炙甘草6 杏仁12 白术30
二剂,水煎温服,嘱药后盖被取微微汗出。
2024年8月21日,同一个人,又来诊,时间相隔差不多一月。
自诉说上次服用二剂中药后已经好了,现在又复发了。
刻诊:全身肌肉痛一周、颈肩部位严重,微汗、有点怕风怕冷、口很苦口干、不想吃东西、胸闷想吐、大小便正常,这次又自服用阿咖酚散,出了些汗后几个小时又症状同前,舌尖红苔腻微黄,脉弦细。
六经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
方证辨为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24 黄芩15 姜半夏15 甘草6 生姜15 党参10 大枣10 桂枝15 白芍15 葛根30 石膏30
三剂,早晚温服,嘱服药后盖被子,喝热粥,取微汗。
几天后电话回访,诉不适已除。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病案一,患者身疼痛、无汗恶风、脉浮,辨为太阳表实证,用麻黄汤。
骨节烦疼、头昏沉、不口渴欲呕、苔白浊,考虑夹湿,所以加了白术。
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且有止汗作用。
麻黄汤为强有力的发汗剂,加了白术,则湿从下走、从小便出,因此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利湿除痹的作用。
这是我学习经方以来,为数不多的原方应用!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病案二,患者全身肌肉痛、微汗出、颈项不适、怕冷怕风,表现为太阳病;
口苦、纳差、欲呕、苔微黄、脉弦,属于少阳病。
综合分析,确定为太阳少阳合病,方证为柴胡桂枝汤。
师父讲过,太阳与少阳并病或者是少阳阳明并病,都是不可发汗的,所以用了阿咖酚散发汗后亦无效!
综上所见,同是“感冒”病,中医却给出了不同的方药,所以说中医不看“病”,而且看“证”!
作者简介:
农作标,一名七零后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悬壶于广东惠州市。
崇仲景医学,善六经辨证,热爱中医,结合现代医学,擅用经方与时方、针灸、火针、艾灸、拔罐、手法复位等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