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医案分享来自林氏医门刘思妤师姐
缘起:一位网友小产后胎盘残留,不想清宫,又害怕后续会引发炎症等系列妇科疾病,遂公众号私信我帮忙中药促排。
就诊时间:2024.11.4网诊,37岁主述有点长,概括一下:小产后胎盘残留。
伴随症状:
出血十几天,脸色蜡黄苍白,全身乏力,睡眠也不好,1-3点易醒。
一直体寒怕冷,小腹凉,后腰凉、困,夏天不爱吹空调。
晨起口苦,不喜欢喝水,渴了喜欢喝50度以上热水。
大便2.3天一次,时干时溏,爱着急脾气不好,月经量超少,用护垫就够,有时色淡有时色黑。舌诊如下:
处方: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加味 五剂
二诊:服药5剂后残留胎盘组织小了一半。让家人按压腹部,肚脐正下方和肚脐右下方按压痛。
原方+附子薏米败酱汤 五剂
反馈:服药第六剂已排出残留胎盘组织。
1,出血十几天,脸色蜡黄苍白,全身乏力---气随血脱,血不能速生,气急当所固,当归补血汤。
2,睡眠也不好,1-3点易醒,晨起口苦,爱着急脾气不好,舌尖红---半表热。
3,一直体寒怕冷,小腹凉,后腰凉、困,夏天不爱吹空调。不喜欢喝水,渴了喜欢喝50度以上热水。大便2.3天一次,时干时溏---寒证。
4,月经量超少,用护垫就够,有时色淡有时色黑---血虚血瘀
5,结合2.3.4,寒热虚瘀的厥阴温经汤证。用鸡血藤替代方中阿胶,早年跟诊师父抄方时都是这样用。
鸡血藤 《本草纲目拾遗》曰“大补气血,与老人妇女更为得益”。《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证,如肢体及腰膝疼痛,麻木不仁等。
6,舌苔白厚,大便时溏,腰困,加茯苓利水湿。加桃仁破瘀,合温经汤中桂枝、丹皮、芍药有桂枝茯苓丸之意。
7,附:傅青主对“正产胞衣不下”的论述
【原文】
产妇有儿已下地,而胞衣留滞于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人以为胞衣之蒂未断也,谁知是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中乎?
世人见胞衣不下,未免心怀疑惧,恐其冲之于心,而有死亡之兆。
然而胞衣究何能上冲于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难行,恐有血晕之虞耳。
治法仍宜大补其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则胞衣自然润滑,润滑则易下,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自然速,尤易催堕也。
方用送胞汤。
当归(二两,酒洗),川芎(五钱),益母草(一两),乳香(一两,不去油),没药(一两,不去油),芥穗(三钱,炒黑),麝香(五厘,研,另冲。水煎服,立下。
此方以芎、归补其气血,以荆芥引血归经,用益母、乳香等药,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则旧血难存,气旺上升,而瘀浊自降,尚有留滞之苦哉?
夫胞衣是包儿之一物,非依于子,即依于母,子生而不随子俱下,以子之不可依也,故停滞于腹,若有回顺其母之心,母胞虽已生子,而其蒂间之气,原未遵绝,所以留连欲脱而未脱,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烂者,正以其尚有生气也。
可见胞衣留腹,不能杀人,补之而自降耳。
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亦宜坚牢,何以补之而反降也?
不知子未下,补则益于子;子已下,补则益于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
此胞胎之气关,通则两合,闭则两开矣。故大补气血而胞衣反降也。
8,黄芪重用:
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
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
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
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加朴硝以润下。
前人认为,“胃气行则死胎自行,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
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昌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此方以行血为主,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
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
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龟板潜降,血余炭引经而止血,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难产。
清代王清任认为,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臻完善。
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
缘患者妊娠八月,胎动消失七天,诊其舌淡嫩,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食纳艰难,致使伤津耗气,病虽实而母体虚,本不任攻下,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
傅青主指出:“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亦危道也。
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
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
实践证明,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为下死胎另辟路径。
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可算异曲同工。当时龟板缺货未用。
此例说明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寓攻于补之法。
故重用黄芪既然能下死胎,也必能下残留胎盘!
9:胎死腹中治疗原则以下胎益母为主,兼补气血。
《景岳全书.妇人规》:凡子死腹中者,多以触伤,或犯禁忌,或以胎气薄弱不成而殒,或以胞破血干持久困败,但察产母腹胀舌黑者,其子已死。
若非产期而觉腹中阴冷重坠,或为呕恶,或秽气上冲而舌见青黑者,皆子死之证,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
《女科经纶》指出:妊娠堕胎先补脾胃,“于产后须多服养气血之剂,以固胎元而补其虚”。
根据治疗原则以脱花煎为主方,随证加减用药。
脱花煎出自《景岳全书》,方中当归、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催生下胎;肉桂温通血脉,增强行血之功;牛膝活血行血,引血下行;车前子滑利泄降。全方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趋于下胎之效。
10,二诊腹诊脐右下方压痛合附子薏米败酱汤,参阅复诊瘀血图:
作者简介:
刘思妤,师承中医师,长居东莞。
撰稿丨刘思妤
编辑丨温睿敏
校对丨刘德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