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定久功深,初则宴坐方知】宴坐就是安坐;宴,这句话本身是静的意思,静坐才知道。说:一开始修行要打坐,坐着修数息观,慢慢的从静态变成动态。【今则周遍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湛然就是非常清楚,心中有智慧光明,所以,具足般若智慧,住于无所住,清清楚楚他的念头,所以【分别念数,一一无不了知】我们念佛也是如此,一开始用功会散乱,就打坐念佛;久而久之,行住坐卧都能用功。凡夫修行,总是有一个次第。【从此起用,摄散入寂】从散心的念,到最后寂,这个“寂”就是悟了,悟到平等则寂;悟到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我们都强迫自己去痛苦、去执着,所以业障就现前。
什么叫业障?烦恼不断叫业障。举个例子,提婆达多想害佛,在山上放好了石头,等佛经过把石头推下来,落石把佛的脚砸流血,要是世间人,就会对他恨之入骨了。甚至要报仇,拿刀砍他了,这个叫做业障现前。佛不是这样,他透过大智慧,一念之间大慈大悲,佛会想:虽然你想害我,但是,更加坚定我弘法利生的愿力,你也有功德!佛告诉提婆达多:你这样也有功德。就是说你虽然想害我,但是,增益我坚定弘法利生的信心,我不会受你影响。你们常说:师父!我业障深重!业障是一种执着、放不下,叫做业障,烦恼叫做业障,莫名其妙在无明里被牵引,这叫做业障。我们都不懂得随时观照,事实上业障本身是无,业障本无,而我们凡夫就是明明知道,却控制不住。
有一个小姐从美国来,她本来是外道,后来信佛,但还不是很深入。她说,我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吃下去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吃东西她知道已经饱了,就是控制不住还吃,怎么吃都觉得还能吃,其实肚子已经很撑了。有一种叫做业力控制不住,那就需要一点时间了,要一点时间。我们若能掌握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掌握当下这一念的分别心,这样烦恼一定很少。直接接受逆境、痛苦、命运的安排,很欢喜心的接受。但是有一种你无法控制,就是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这就是病苦。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散发出去的起心动念,那个恶的念头必须受报。譬如我前世起一个杀生的念头,今生当然会因此恶念的力量而受果报,这种子会有果报,所以我这辈子就病苦。这都是微细的,不是凡夫有办法控制的,只有欢喜心来接受。
业其实一切当下就是空性。那如何才能达到毕竟空性呢?第一、要了解我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幻化的东西,当下放下。对于不可抗拒的灾难,全部欢喜心接受,因为不可抗拒,碰上了也没办法,不必多一句语言去形容。这个灾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不必讨论这种东西。很多人来看师父,问的问题都很离谱:师父,我儿子为什么头痛都医不好?他想问他儿子头痛医不好是不是卡到阴了?是不是有鬼缠着他?或者是不是有无形的众生在作弄他?他觉得师父很行,他不知道师父近视。他认为师父用透视眼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有两个鬼跟着他儿子。你直接跟他这样讲,他就认为你很行!
还有就是曾经堕过胎的女人很烦恼,她就说:师父,我腰酸背痛的。我说:有没有去找邱医生看,有啊!我有去看,看了医生却还是一直医不好!她现在的心念就是一直想靠师父,希望师父帮她加持。她的理念就是你是法师,应该有阴阳眼!她不晓得我是近视眼,竟然不知道!什么都想要靠师父,这就是修行错误的理念!你靠我,我靠谁啊!她说:师父,您是大修行人,我没有修行。我几时跟你讲我有修行呢?业障也是一种无明,对于事理不了解的一种错误观念,对事理不清楚的观念,业本身本来就无。
【不被幻观烦恼碍;化寂不住,】不要被虚妄的东西障碍,这个变化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不住就是不要执着我现在安住于某处,我现在心很静,你有这种念头,也是一种有所住;有所住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被静观涅槃碍。】我们希望修到愈来愈静,若执着一个很静,这样又是一种障碍,放下、无所着,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从此渐次增进,绝待灵心欲发,竟至无所不知,无法不晓。】我们在修行当中,永远不要动到一个念头说:我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不用再修行了!不管你修到哪一种圣人的阶段,你要放下。放下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在修行呢?放下到绝待,绝待就是不经过任何的比较,要这种心灵。圣者不觉得自己是超越的圣者,那就是真正的圣人。
【乃至得知百千世界,最难知者,一滴一滴之雨,皆能了知,犹如眼前,目睹所受用物,】现前的东西,就像眼睛看到前面的东西一样,统统清清楚楚,一个人若圆满觉性,就有这种力量。【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有去印度的人说,就是蕃石榴。【非被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准如前释。三修学寂观方便竟,并上一科三观一首方便竟。】这就是下手的方便。【是名:三观初首方便。此二句结名。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于此结指方便,是最初下手工夫。即《楞严经》,佛敕二十五圣,各说最初成道方便,亦此义也。】
【壬三遍修三观圆成】有的人不是只修一种,有的人是统统修。【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诸末世,有圆根众生,】圆根就上根,最利根的人,根机大利。有的人根机很利,你跟他讲几句,他马上就发心要修行了。有的根机是就算你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还是老样子“不增不减”,不增不减有二种:一种是悟到本性,因而不增不减;一种是因为懒惰所以不增不减,你就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依然故我。不增不减就是没什么差别,无论你怎么勉励、鼓励他,叫他起惭愧心、起回光返照的心,他都没什么改变,不增不减,他就是常常保持这样,不会很坏,也不会很好,那也是不增不减。
有上根、利根的众生,【能遍修三观。遍修者,不遗一法,勤行精进,悍劳忍苦,】悍就是抵抗,可以抵得过劳苦的,可以劳累,忍耐得过苦。所以修行一定要吃过苦,修行不吃苦,他悟不到东西。除非你是六祖再来,一闻就大悟,那当然是很少,自古以来,也才一个六祖而已,那是菩萨示现的,不可相提并论。【以悟为期。悟后之修,任运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叫做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叫做萨婆若海。【三观既备,万行已圆,故就此人,即名如来出现于世。又此人本觉离念,名为佛出。】因为我们的本觉是离一切的妄想;所谓离一切妄想就是放下的意思,离念不是离开这个念头,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分别跟执着;但是存在智慧的心。譬如一面镜子脏了,脏了就要轻轻擦拭,不可能擦到连镜子都破掉、消失了,不是这样;是把镜子上的污垢擦干净而已,镜子的本体仍然存在。本觉离念是说我们本来存在的觉性,但是它是离开一切妄想;虽然离开一切妄想,并不是否认念头的存在,因为智慧心本来就有念头。
摘自慧律法师《圆觉经一》讲座 青袍2024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