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深夜emo了, 网易云患者已上线.....”
“老生气有口臭,一紧张就胃疼......”
“不生气,不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这些话你都不陌生吧,混迹于各大社交平台的评论区。
网络热梗的背后其实说明我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但还是有太多人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上升了。
有研究指出,目前有超过 200 种疾病与情绪相关,70% 以上的人可能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你身体上的一些病痛也许就是负面情绪在作怪,在不经意间就通过神经系统影响你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情绪病:
研究显示,生气、悲伤、恐惧、焦虑、敌意、猜疑、紧张是伤害我们免疫系统的 7 大情绪凶手。1. 生气- 愤怒不仅影响情绪,还会让肝脏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免疫力。
2. 悲伤- 长期的悲伤会让心脏和呼吸系统受累。
3. 恐惧- 恐惧容易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对肾脏形成负担。
4. 焦虑- 焦虑抑郁影响全身免疫功能,使人更加易感于各类疾病。
5. 敌意- 常怀敌意之人,往往压力也较大,心脏负担增大。
6. 猜疑- 猜疑会让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明显。
7. 紧张- 长期处于压力大、紧张状态,身体反应会迅速响应,内分泌失调,易患甲状腺疾病。
情绪与身体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状态。
而生活中很多人的情绪状态反应在了身体感知上,焦虑「躯体化」让人不可忽略。一位网友分享:“以前我生病,自己是不知道的,家里人也没看出来,以至于我病了好多年,从来没停止过上班,好几年后才看的病。”
你也可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没有感到非常焦虑,甚至觉得自己能应对现在的生活,但身体却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或许你听过躁郁症吗?是一种在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
对它有个十分贴切的形容是:一秒天堂,一秒地狱。
图源:网络
它又叫双向情感障碍,表现在个体身上可能是情绪变化很快,特别敏感,爱哭,容易暴躁,动不动就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但 ta 也可能是上午抑郁的死去活来,下午就兴冲冲的跑出去玩了。
旁人可能只是给这样的人贴上“情绪不稳定”的标签后便转身离开,当然这无可厚非,因为世界上本就做不到完全的感同身受。
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双相是自杀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根据世卫组织(1990)的调查,造成伤残/早逝的前 10 位疾病中有 5 类是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在其中排名第 3。对于双相患者来说,ta 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可能是这样的:“他们都说这是天才病,可是我连吃饭睡觉都做不到。光是维持正常的生活,已经耗尽了我所有力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个人际遇、原生家庭等等)不少人正苦受折磨,焦虑与抑郁就像暴雨中的泥泞,身处泥泞中的人都许愿阳光早日洒满大地,而后感受扑洒下来的余温。
情绪问题带来的远远不止是精神上的折磨,更有身体病痛上的外化,很多轻度/中度抑郁、焦虑患者也都正经历着「躯体化」反应,每个人都应该更关注自己,以及身边爱的人的身心变化。不知道了吧,
今年 9 月《三联生活周刊》一篇报道反映了“消化科门诊挤满了焦虑和抑郁患者"这一情状,在医学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据统计躯体化障碍无法用医学诊断的身体症状 (检查不出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身体症状),在人群中发生的比例并不低。
比如功能性胃肠病:就是通过胃肠镜检查后,没有发现脏器有任何病变,但病人确实有症状,最常见的是腹痛、吃不下饭或腹泻、便秘。
而器质性胃肠病是:脏器发生了病变的,比如溃疡、出血、肿瘤、梗阻。这些胃肠功能的异常表现,基本上都与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有关。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过:“内脏具有神经记忆”。我们的「第二大脑-肠道」就是这样,肠道不仅仅只会消化食物,它还是我们人体的核心情绪器官。
肠道内存在着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肠道和这些微生物群又合成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血清素』,起着调节情绪、睡眠、食欲和疼痛感等作用。
当血清素水平偏低时你便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当血清素水平高时你会感到幸福感暴增,而且血清素还能转化为褪黑素调节睡眠质量,让你睡的嘎嘎香。
肠道和大脑又通过“肠脑轴”相互联系,肠脑轴由 5 亿个神经组成,每天有无数的信息和信号在肠脑轴之间来回传递着,而血清素就是这样被传输至大脑。
所以经常忧郁焦虑的,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了,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也可以适当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时补充维生素 B ,调节一段时间会平和很多。不要忽略情绪健康,
(1)负面情绪在“攻击”身体器官
来自芬兰的科学家曾通过实验绘制了一份“身体情绪地图”,并发布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人员招募了 701 个志愿者,通过短篇小说和电影使用引导图像,诱导参与者的各种情绪。然后,参与者被要求在身体地图上涂上颜色,以描绘他们感觉身体活动增加或减少的地方。
实验的结果被称为人体情绪图,反映人的情绪对应身体内部不同器官的感受。
比如生气时,我们的感觉似乎集中在大脑和上半身,大脑如同被火焰点燃,情绪的高温甚至可能引发身体的冲动行为。悲伤时,我们的心脏、喉咙和眼睛都会有所感应,可能会感到心如刀割、泪水涌出、喉咙紧缩。
开心时,那种愉悦感却仿佛从心底蔓延至全身,每个细胞都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
(2)女性更易受到情绪问题的伤害
2019 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研究中国情绪障碍的发生率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 ,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 7.6% 。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唯二的常见心理障碍。《柳叶刀》的这份研究还显示,女性患抑郁障碍的概率是男性的1.44倍。在当下,女性面对的压力源更多,女性情绪感知能力也更强。除了个人职业发展,她们还被要求兼顾家庭。
工作压力、年龄焦虑、容貌审判、婚恋、育儿等等,都考验着女性的身体和心理。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女性焦虑、压抑、家庭矛盾、性生活不满意、感情内耗等多种负面情绪,都可能导致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发生率升高。
内分泌也会受影响,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负性情绪长期累积还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1)把情绪当作过客,允许它来过也允许它离开
接纳情绪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当情绪浮现时,不要急于压抑或否定,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感受和理解。专门研究职场的心理学家发现,帮你从工作的紧张和压力中恢复放松的最重要因素便是你"脱离"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你忘记办公室里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当你感知到情绪不对时,你可以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做,比如学画画,学跳舞,学各种运动…投入那些自己喜欢而且也有意义能创造获得感的事中,这会让你的心情治愈。(2)血清素和阳光,你的情绪稳定法宝
血清素水平太低,就会情绪低落,而大脑制造血清素的效率受到阳光影响很大。太阳光的血清素促进效率最大,白天产生足够的血清素,晚上它又会转化成天然褪黑素,可以辅助优质睡眠,对于有睡眠困扰的人来说一定是福音。
那对于缺少阳光的秋冬季节或者阴雨连绵地区,如何提高血清素水平?
1.有氧运动,要微微发汗。
2.吃够色氨酸含量的食物,阴雨天、冬季要额外补充维 D 和鱼油。
3.朗读或通过发声(唱歌)来刺激大脑的肌肉行动。
4.适当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时补充维生素 B 。(3)好的习惯和饮食,是对抗坏情绪的抓手
睡眠法:睡眠能通过缓解疲劳,降低坏情绪对人体的影响。作息规律,这是恢复能量的前提。运动法:运动能帮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多亲近大自然,一周最佳运动时间是 150 分钟。
饮食法: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神经递质,帮助人冷静并放松下来;清淡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均衡;适度补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的营养剂。
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要总是有太多的担忧、焦虑、紧张,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健康面前,那些担忧的、紧张害怕的通通都不算什么,因为健康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没有健康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营养工厂本期
【负面情绪垃圾桶】留言专区
欢迎留言讨论:
你怎样看待情绪问题?
最近想要抛却的糟糕情绪有哪些?
有什么更好的情绪缓解办法分享?
在这里一起做好分类
让心房变得清爽干净吧
走之前别忘了点个「在看」和「赞」,让更多人重视情绪健康~
往期精彩:
一文讲清 NMN、AKG、PQQ、尿石素A、麦角硫因、亚精胺,教你区分6大当红抗衰成分!
117 岁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曾分享 6 大长寿秘诀,值得借鉴!
82岁拿下铁人三项冠军!美国神经外科医生的4大健康秘诀
美国知名医生:人人都需要的 12 种抗炎食物,帮你把吃出来的炎症吃回去(附食物清单)
这种关键食物,帮你把吃出来的高血压吃回去!90% 的人不知道
不看文献怎么写文: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张道龙.(201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Ling Zhang,Xiao-Lan Cao,Shi-Bin Wang,et al.The prevalence of bipolar disorder in China: A meta-analysis.(2017).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7:413-421.
[3]psychologytoday:Bipolar Disorder and Creativity.
[4]戴维·J.米克罗兹.(2013).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重庆大学出版社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10322/
[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mp2015230
[7]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08-016-9966-0
[8]https://www.bjanaesthesia.org/article/S0007-0912(17)39540-5/pdf
[9]https://doi.org/10.3724/SP.J.1042.2021.02013
[10]https://obgyn.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34/j.1600-0412.2000.079002113.x
[1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296179/
[1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6-020-0777-x
(营养科普声明:本页面的文献内容均为营养科普知识,不代表产品功效,仅供消费者参考学习。公众号内的所有文字,只做信息分享,不做医疗建议,请在专业医疗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营养工厂所有产品均不能替代药物,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需根据身体状况服用或遵医嘱。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