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文玲的重生之旅】→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去年的三八妇女节,老公送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亲笔写了一句话:
祝我的太极虚静空灵!
这是太极修炼的一种高境界,把我惊到了,但我精心保存着,这是激励也是勉励!
01
今天只肤浅聊聊太极中的空和静:
在太极拳中,静与动是阴阳变化的一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太极拳理论中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说法,强调了动与静的统一。
静并非单纯的静止,太极拳是动中求静的运动,如何在拳脚武功中保持身心的空静,是一种独特的太极功夫。
内在的锻炼为什么都要讲空静呢?因为我们的身心受到外界的干扰太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紧张、僵硬、淤滞、笨拙、紊乱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无法放松。
心理上就更热闹了,妄念、浮躁、焦虑、纠结、疑惑,这么多的浮乱集于一身,身心的障碍太多了。
生命有这么多障碍,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太极的空静训练就是要化掉这些障碍,让我们的身心清净下来,当身心变得清澈,顺畅。
智慧,灵动和力量就会升腾起来。
空静能力的训练无论是从养生工作,生活还是武学,都有非凡的意义。
02
太极拳是如何训练空静的呢?
有句话叫:”形不破体,力不出肩“。
"形不破体"是在太极拳的练习和运用中,动作要圆润、连贯,不露痕迹,保持身体整体的完整性。
形不破体,强调动作的连贯性、身体的稳定性、内外的统一。
形不破体,就是守中的意思,守中就是怎么动,都要时刻保持住身体的中正和稳定。
听师爷讲过一句话,打拳始终保持“我守我疆",不过界就守住了中。
"力不出尖"则是指力量的运用要均匀、内敛,不显露于外,不集中于一点。
在技击应用中,"力不出尖"意味着避免直接的、尖锐的攻击,而是采用圆转、化解的方式来应对对手的力量。
这一原则体现了太极拳的柔和、圆活、含蓄和内敛的特点,与太极拳追求的自然、和谐、平衡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就会实现周身空静圆融,这就是所谓的浑圆力。
破体身体就会失衡,内紧,笨拙。
出尖身体就会紊乱,身体就实现不了空静。
03
平时打拳就是练习中正,时刻保持身体中正,正气就会贯通,也就有了精气神。
我们平时练习的站桩,也是训练中正的,中正了,身体就不会紧,不紧就不会僵硬、笨拙。
脊柱是上半身的顶梁柱,脊柱在后背,后背是支撑身体用的,胸腹里是脏腑,脏腑是管运化,这些地方越空静,越利于脏腑运化。
打拳要求含胸拔背就是这个原理,找到含胸拔背的感觉,打起拳来就会倍感轻松,也就实现了胸腹的空静。
这是太极拳的智慧所在。
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就会保持身体的中正安舒,力不出尖,形不破体。
04
从心的角度来解析下空静,我们知道不锻炼身体会生病,但不锻炼我们的心,更会生病。
内心带来的病痛远远大于不运动,如果不懂管理自己的心,每天吸收大量的负能量,没有办法化解,慢慢发展,心里就会出问题。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时段,对一些事物的不接受,对抗,纠结,不甘心,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如今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这个阴霾。
太极拳是当今最完美的身心双修的训练方法。
我们有时打拳之所以感到很累,那是心累,因为想法太多,打一套拳脑袋充满纠结,疑惑。
在乎别人的评价、看法,疑惑多了,就会心烦气躁。
动作没做完就到下一个动作了,身体的流动感,空静感还没体会到,就滑过去了,这就是躁动。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就是要慢慢的品,只有慢下来才能看到自己是不是急躁了,气浮了,内紧了。
在打拳的时候训练一个听的能力,不是耳朵听,是用心听,把对外界的感受收回到身体内部。
听身体的感受,听体内的气机,进入神不外溢,意不露形的状态。
在练拳的时候这个听的状态,会让你自然进入身心空静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你会不知不觉地体验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结语
心平气和,神不外溢,简单地说:中正,心平。
无论做什么动作,记住这四个字,空静就出来了。
与大家共勉!
感谢你读到最后,读完文章,如果对你有帮助,点击下方【点赞与在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敬请关注@文玲的重生之旅
作者简介:
文玲,60后,15年财务工作,5年创业,10年上市企业高管,退休后开始习练太极,爱生活也爱太极!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