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翻腾。 反复。
滋味:味道。引申指苦乐感受。
注释:注解,解释。
今天重读了刘祥老师的《有滋有味做教师》第四章第一节,标题是《给每一天作个注释》。那么我想到了三个词:折腾,滋味,注释。
每天不停地折腾,是每天不一样的滋味,也就是给每天作个注释。
每周一样的作息时间,一样的课程表,每天面对的是同一批人,做着差不多的事,怎么才是有滋味呢?
明天晚上都要主持了,自己还在想着推辞的念头。每天总想着,我没有时间写文章,刚才十点了还在找草稿箱,真想有存货。这种逃避的心理是不是也是一种滋味呢?
“我在等大家的稿件哦!”晚上七点,自己在12月11日分享群里发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却@了所有人。原来,这里有些老师是管理者,有些是综述者,还有点评嘉宾,真正分享的只有四位老师,而我这个莽撞的主持人直接在群里发言,随后尴尬到无地自容,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滋味吗?
“刘老师,分享老师的简介要主持人说吗?”
“好的,我刚才和黄祖辉老师,试了一下,用手机也能播放课件。我明天上午把主持课件和稿子,发给您看看。”
九点多才开始慢慢梳理明日主持之事,不过主持稿还没有雏形。为了逼自己一把,先把背包扔了过去。于是我调了一个早上六点的闹钟。
我愿意为了这次主持去折腾,那么我就会感受到主持人的滋味,也为我明天作了一个不一样的注释。十五周的周三,白天的工作不要太疲惫,要保证晚上有充足的精力。晚上,我要尝试用手机做主持,我需要把手机和耳机都充满电,我还需要跟家里的俩孩子做好约定。
人,不折腾,就不会成长。是对的。
在卓越班学习三个月,交了三次作业,听课五次,其他没有任何学习痕迹。因为这个学期我卓越班的学习没有折腾自己。每周的打卡,一天推一天,看着它过期。其实两千字的文章于我而言,并不难。公众号每天都有千字文,如果有心,随便拿一篇改一下,不就成了吗?
人,没有滋味,就不长记性。也是对的。
回想上周的教育生活,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堂《司马光》公开课,自己熬夜准备,大家积极评课,写下千字文。于是,今天一到教室就是纠正《司马光》课文的读音,布置学生继续完成这节课的练习。
人,不注释生活,就没有创造生命。还是对的。
我今天又想以“忙”“累”的借口放弃日更。想不到好的题目,就以晚上九点做的事,梳理一下思路。想不到,硬生生被自己码出了一千字。不过,自己如果真的推脱了这个主持的任务,那么今晚就不会再去看《有滋有味做教师》这本书,也不会有这样一个顿悟:折腾=滋味=注释,都是动词。
我想,折腾也好,滋味也罢,甚至是注释,得是一个动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