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阅读课》读书摘抄

文摘   2024-10-26 23:08   湖南  

(懵懵懂懂看完这一本书,对阅读课反而多了一些敬畏。上好阅读课不容易,自己首先要读很多的书。一心想做的思维导图并没有做出来。先放下吧,这本书适合反复读。自己目前功底还啃不下。)


1.由好奇心驱动的问题往往是能够激发思考、侧重于培养散发思维的开放式问题,其中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问题: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你为什么这么说? 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你能否再多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是如何想到这一点的? 通过提问和交流。孩子可以获得更为真实和丰富的阅读体验。因为这类问题提出的初衷就在于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非检查孩子是否完成了家庭作业。无论这类问题的发问人是谁,都能更好地激发出新的思想和见解。


2.阅读理解是思维不断升级演化的过程。读者在阅读和解析文意的过程中要与文本进行内心的对话。阅读时,读者会在脑海中听到一一个声音与他对话,这个声音或是在质疑,或是在关联,或是在大笑,或是在呐喊。这种内心的对话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监控理解进程,促使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概念、文本信息和反映的思想中,从而理解所读内容。如果读者能够掌控这种内心的对话,就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就更易在阅读时有效运用某种阅读策略,如提问、激活并关联背景知识、筛选重要信息等。


3.探究思考在阅读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课堂上,复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认为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但是在教授阅读理解时,我们不仅希望孩子能够复述,还希望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能够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做出推断,等等。


书中的例子《健忘的祖母》,最后在课上制作的要点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时刻提醒孩子在阅读时要积极思考,而不是单单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细节描写。


要点图是思维导图吗?


带着疑问再次找到前面93页关于要点图的介绍。

策略要点图:包含课程内容以及孩子的评论和见解。

内容要点图:记录在阅读和探究文本时发掘到的有趣且重要的信息。

体裁要点图:确定文本的体裁,将各种要素融入要点图中。

反馈要点图:收集孩子以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的想法和其他形式的反馈。


我觉得要点图就是思维导图。看来小学三年级绘制思维导图也是时候了。


4.增加阅读量的前提是有书可选、有时间去读。

阅读于人的发展很重要,我们不能依赖于课外在家读。每天在学校也要给学生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学生到校后至上早读期间。


5.纸质文本便于反复阅读、做批注和整合信息。但是,在即时访问方面,数字阅读拥有的优势。

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的阅读资源。小学阶段,主要推荐纸质阅读,但也要教会孩子数字阅读,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免受无关信息的干扰。


6.绘本在我们授课时总是发挥独树一帜的作用。在所有可用于策略教学的读物中,绘本永远是首选。

书中说,绘本适合小童,绘本也适合大童,绘本适合阅读存在困难的孩子,绘本适合多语言学习者。给学生推荐书籍,除了那些必读的故事,绘本也不应该忽略。


7.对一个孩子最好的鼓励方式就是让他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内容。

课前活动,应该和这个读书分享结合起来。两三分钟并不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但可能会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8.早上读到新颖的阅读观点。沃特·惠特曼说,阅读绝非一种昏昏欲睡状态下的轻松活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锻炼。阅读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努力思考。可以说,读者阅读时付出的努力丝毫不亚于体操运动员训练时付出的努力。阅读的目的在于自我提升,因此,读者必须专心致志,依据文本中的提示、线索、开篇文字和框架结构等解读诗歌、议论文、历史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


阅读即思考。人生来便开始思考的动物,思考的能力深深植根于人们的DNA中,无需教授。既然孩子已经会思考,那我们老师还能教给他们什么呢?


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

1.有意识的思考。

2.有策略的读。

3.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每日二十分钟左右阅读完摘抄的,唯一一篇分了三个方面整理附在后面。最近读书都有多糟糕,从笔记就可以看出来。)


一、什么是精读?

精读是指对文本的小段内容长时间细细品读。精读强调将重点放在特定的细节性位置,而非纵览全局。

精读属于策略性阅读。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细细品读难度较大的文本,这样他们的理解能力才能增强。

二、精读怎么做?

在精读过程中孩子需要做的事
1.放慢阅读速度,反复品读,以领会文章。
2.联系已有的知识加深理解,主动纠正错误观念。
3.将新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4.对文本提出疑问。
5.通过推断策略,解读陌生内容。
6.通过分析筛选重要信息。
7.通过整合信息解析文本主旨。
8.领会文意后继续品读,加深理解。

我们不但强调精读的重要性,也会教孩子主动运用精听技巧。

精听时可以激发讨论热情的问题
1.你对这些话有什么想法?
2.你在琢磨哪些内容?
3.对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4.你听到的哪些内容让你产生了这个想法?
5.你还需要再听听哪些内容?
6.你听到的哪些内容可以支持这一想法?
7.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为理解打开一扇窗,而走马观花式的匆匆一瞥,永远无法给人们带来清晰的视角。

细致观察时可以激发讨论热情的问题,解读复杂文本时也可以激发讨论热情的问题。

三、精读意义

获得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善于主动、客观地评估各种观念和信息的能力、态度和倾向。
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主导角色自然非老师莫属。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其次要增强孩子的创新自信,最后是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鼓励想要拥有批判性思维的热做到以下几点:
1.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及时反思。
2.持怀疑立场。
3.透过表层信息解析内涵。
4.从内容、思想、证据、专业知识等角度提出实质性问题。
5.培养同理心,从多个角度看待世界。
6.接纳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思想。
7.对于持有相反论据的不同观点、见解和思想提出质疑。
8.通过分析和整合信息,在不同的学科间建立联系。
9.针对信息和问题形成自己的立场。
10.通过设想各种可能性形成初步见解,推测事态的发展。
11.综合考虑问题,做到面面俱到。
12.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有远见,在潜在的问题出现前能够及时察觉。
13.树立全球意识:做一名世界公民,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国内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中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那么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要尽可能找到相关联的点,不断训练老师和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艺之芳华
每日思考、读书收获、生活杂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