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张试卷做三次?”
“是的。”
三年级上期的第一次期中学习反馈,我决定下周组织班上的学生做第三次。
一、初次见面,字词惨败
第一次做题卡分离,其他老师监考,他们发现学生不会在答题卡写答案。我第一次发现学生的字词掌握这么糟。那些词语都要求学生读过,抄写过,怎么做题的就写不出来了呢?还有那个汉字加减笔画题,就是语文活动的原题,刚好也布置他们周末去复习了。怎么就不会呢?
小学生的词语除了老师反复过关,就没有其他办法巩固积累吗?
班上有个学生,基本上抄写作业都不写,但是每次考试都是八十多。从他身上,我确实看到了阅读的力量——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
字词积累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课堂上应该安排时间消化。那些在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同学,在学校还是得多花点心思帮助他们。
二、再见母题,习作好转
大部分学生的母题没有写名字,而且括号和横线都是干净的,因此完全可以再练习一次。尤其是习作,还有两页格子。讲评的时候,重点讲了习作的扣分情况,还把所有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也写在了答题卡上,而且花了早读时间让他们记一记。
结果,再做这份题目,依然惨不忍睹。还有几个不及格,还有十几个没有达到优秀,更离谱的是还有两个学生考得比第一次还要糟糕。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为自己前天讲评后再做题目,基本上都是九十多分,事实上学生的听课吸收率比较低。看拼音写词语题还是错字多,选词造句还是错误率高,“橙黄橘绿”的正确率还有待提升。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习作有37个学生合格,字数达到300字以上。还有10个学生仍然是只有一百字左右。
三、筛选错题,题型精炼
由于习作的转变,顿时让我萌生了第三次做题的想法。写比喻句题和修改病句题,依然圈圈叉叉比较多。需要再次讲解,而后自己可以手写错题,再出两道类似题型,给学生准备一次针对性训练。
学生选择成语造出来的句子不太恰当,是因为他们不懂成语的意思,自己也没有及时给出例句。改写拟人句,是小学阶段的难点,学生总喜欢加“像……一样”,可能是自己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也是说“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
所有的复习试卷都不如本班老师自己出的。班上学生掌握了的题目可以不做,不会的题型一定要反复练习。
一次考砸了,没有关系,找出问题,及时改正。学生都是小孩子,家长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针对性复习这块确实是需要教师的全力指导。抱怨改变不了任何问题,问题太多也不急,一个一个来解决,总能有提升。
自己这个学期有进步,会在每次练习后思考班级情况,也会有一些针对性复习,但还缺少持续性的行动。